无锡新区建设“四城”目标定位,打造幸福宜居新城
来源:网络整理 2022-06-05 10:06:44
无锡新区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方略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 的要求不断提升,幸福指数渐渐成为评价城市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 指标。本文通过分析无锡新区建设幸福宜居新城的实际案例,多角 度分析了宜居城市的建设方略。 在世界城市建设规划历史中,有着不同的城市规划理念。20世纪 20 年代,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了“城市集中主义”的思想, 主张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 中发展。可到了30 年代,美国建筑师赖特就提出了“广亩城市” 的见解,提出随着汽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已没有将一切活动集中 于城市的必要,分散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现代城市的急速 发展,反对城市建筑的过于集中,反对城市人口的过度积聚,在提 倡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中,追求合理地规划城市发展,妥帖 地规划城市人生活与生产区域,反对各城市各区域一味以建筑高楼 大厦为目的,而忽略对于城市人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考虑,反对 在长官意志左右下城市建设的无序发展,提倡将建设“宜居城市” 置于重要位置。 月,****总理考察无锡,对无锡提出了建设“生态城、旅游和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的殷切希望。
“四城” 目标定位,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是对无锡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高度 概括和内涵提升无锡宜居城市,是无锡城市转型与现代化建设决胜阶段的大目标 和总方向。可以说,生态城、宜居城体现了城市愿景和城市发展的 规律性要求,是城市发展的永恒理想;高科技产业城是无锡工商城 市、制造业基地的功能提升,是城市个性基因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 新;旅游和现代服务城,是无锡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产业化转化的 客观要求和合理渠道。无锡新区在全市“四城”建设的号角下,提 出了 “幸福宜居新城”的建设目标。 “幸福宜居新城”的建设目标需要从城市居住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同时着手,多角度、多层面加以推进,通 过对城市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 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的全面提升来实现。 社会文明是百姓宜居的重要前提,重点是抓好优化政务环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优化政务环境要求完善各种创新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评估、新闻发言人等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和公众参 与,形成浓厚的民主氛围,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政务公开,方便 市民办事,提高行政效率,建设阳光政府,打造公开、公正、高效 的政务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搞好 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将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积极发展家政服务、托老托幼、生活护理等社区服务业;采取政策 扶持就业、培训促进就业、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就业再就业水平; 建立、实施流浪、贫困、受灾、孤寡群体救助和大病统筹制度。 经济富裕是城市居民宜居的基础条件,只有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让市民分享经济建设成果,方能体会真正幸福宜居。 在具体发展策略上,把融入上海作为优化发展片区新的标杆和要求,按照差别化的原则,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区域竞争中去, 在后世博时代争取到更多的资源配置。利用战略性交通优势,确立 无锡新区在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战略性节点区域的枢纽地位,构筑 一个各类经济要素聚集的高地,成为区域经济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中心。 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型经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经济,从根本 上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扩大居民的就业增收 渠道,为宜居新区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和谐宜人的生态环境是无锡新区集聚高层次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根据温总理的指示及全世界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 更纯”的国际性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 利用新区的人文资源,探寻新区的自然 与人文资源和新区新产业新建筑有机融合的模式和路径,增加新区 的文化内涵,建立归属感及自豪感;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断增 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生态建设同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实施循环经 济示范工程与生态文化组团构建工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 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展现“东 方新欧洲样板区”的优美和谐。 开展实施“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探索建立建管、城管、执法、交通和公安“五位一体”联动,集中 开展道路交通、市容整治、城市照明、景观美化等专项行动,精心 打造“三横三纵”六条精品示范道路,全力提升新区城市形象;构 建“居民出行500 米范围内就能享受到一处公共绿地”的城市游憩 格局;加快城中村改造,整治老新村,完善社区配套设施,不断提 升居住区的环境面貌。 资源丰富,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建设用地供应坚持“供需平衡、集约用地、控制总量、确保重点”的原则,继续完善适度从紧、兼具弹性的建设用地供应体系;建立 集约型的用地强度考核体系。
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 区集中,整合全区零散土地资源,加快城中村的拆迁安置进社区无锡宜居城市, 对于新区内土地产出效益较低的工业用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退二进三”的进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提升自然环境质量方面,将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关,杜绝高耗能、重污染的 企业在区域内落户,积极引导现有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避免 产生新的污染,努力实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严格落实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强化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环节管理,提高建 筑节能效果。 生活方便、适宜是宜居城市最重要、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当前新区已全面进入“无乡镇、全街道”的新发展阶段,这不仅意味着城 乡资源配置理念的转变,更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高的表现,也 是改善民生的有力保障。对内,完善城市路网系统,形成以城市快 速路和城市干路为骨架、支路为集散支撑的道路网络系统,破解铁 路、运河对城市的分隔,畅通城市出入口。对外,加快航空港、高 铁和城际铁路建设,整治干线航道,完善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网, 形成以空港、高铁、城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航道为依托的水 路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对外交通网络体系,发挥区域性交通枢 纽的功能。
同时,优化供水、排水、燃气、环卫、热力、电力等各 类市政基础设施,构建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保证城 市的高效运行。加强社会公共设施资源的有效整合,调整优化文化、 教育、体育、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城 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将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 感受到家园的温暖与精神的归宿作为民生工程的核心,整个城乡经 济社会必将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区也将必然成为充满 人文关怀的宜居城市。 让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居民享有安全感,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只有有了安全感,居民才能安居乐业。新区将以安全、安宁为 目标,抓好社会治安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保障机制,加大 对执法不公的治理力度,努力构建司法公正、治安良好的社会民生 安全网络。 在具体举措上,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保障城市系统安全。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与预警系统,提高预防和控制危机的能力,切实保 障城市安全。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城市防洪安 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 安全。在城市建设中,将房屋建筑及各类设施建设与城市防洪、防 空、消防设施的建设相互衔接,完善城市防灾设施体系,提高城市 防灾能力;切实加强大巡防机制建设,不断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及 时整治打击各种突出犯罪治安问题,实现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 下降,及时消除各种突出问题;精心实施“技防入户”工程,全面 增强全区对各类犯罪的防范打击能力,切实增强新区人的安全感; 建立畅通的信访工作渠道,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化解各 类矛盾,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的便 利、心灵的慰藉、氛围的和谐。 幸福宜居城市是一座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色优美怡人、公共安全的城市,是一座可持 续发展的城市,是能够让人们健康、快乐、富裕地生活的城市。无 锡新区正以此为目标积极地探索前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