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城市“双碳”领跑者?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2-01-24 10:40:36
本报记者 吕望舒
“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要避免被高碳锁定,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需采取差异化的碳达峰路径。要充分利用现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效配置资源,通过区域协同推动城市碳达峰碳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在中国环境记协近日主办的第二十二期环境茶座上表示。
中国环境记协的第二十二期环境茶座以“争做‘双碳’领跑者,中国城市在行动”为主题。城市为何要争做“双碳”领跑者?如何争当碳减排先行者?与会专家给出了答案。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发言中提到,城市的组成也包括农村和原野,有利于因地制宜布局可再生能源和碳汇基地,同时,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这些客观因素都是实施以城市为主体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原因。
“目前,城市间的GDP竞争已转向GDP与减碳双轨竞争。同时,‘从下而上’‘生成’碳中和体系,与‘从上而下’‘构成’行业碳中和体系应互补协同,也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原因。”仇保兴表示。
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联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评价研究(以下简称评价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首期评价的110个重点城市中,在大城市领跑全国的同时,金华、嘉兴、中山等在中等城市中表现较好,南平、玉溪、衢州等小城市也排名靠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说,此次评价研究参评重点城市的人均碳排放和万元GDP碳排放强度均高于全国均值,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低于全国均值;参评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有待提升。
“还可以看出,少数城市电耗强度显著偏高,须严控两高产业扩张,同时大力实施节能增效。”阳平坚说。
评价研究还发现,“十三五”以来参评城市在控制碳排放增长方面取得进展,39%的参评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强的脱钩趋势。但110个参评城市的碳排放平均增速仍高于全国增速估算值。
“这意味着作为经济较为发达和人口较多的城市,参评城市在减碳方面总体尚不处于引领地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