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发布
来源:搜狐焦点唐山资讯 2021-09-22 15:05:18
来源:上游新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多关注,城市发展的逻辑正在发生改变。
这个过程中,以人为中心的“分钟城”进入到我们研究的视野。即以家为中心、步行 15 分钟范围,看看15分钟城市是什么模样?是否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贝壳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报告,通过对60大城市研究显示,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综合评分靠前的城市以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为主。南方城市整体要好于北方城市。在60个大城市中前十的城市,除了北京,其他均为南方城市;其中,深圳稳居第一。
为什么要研究“分钟城”?
此间一大背景是,过去四十多年里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以经济(生产)空间为导向,在关注数量规模增加之下,造就了一批“摊大饼式”的城市。如今伴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以及后城镇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以往靠城市规划、扩张等增量模式的发展效果减弱;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多关注,城市发展的逻辑正在发生改变。
“十四五”规划就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在以人为本、重视人需求的背景下,城市发展正在从过去“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得到反思,转向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从过去依靠城市空间拓展“新区开发的增量发展”,转向“城市中心重构的存量挖掘”。
中国城市发展逻辑的改变,本质上是要实现从“土地的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的转变,让人与城市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挖掘城市发展活力新源泉,其重点在于“日常生活空间”城市生活圈的营造,重构紧凑、完整、便利的生活空间。
这其中以社区为中心的城市基本生活圈,是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组成细胞,也是居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基本单元,以城市生活圈“分钟城”入手,通过研究社区,推动城市社区进化,进而推动城市生活圈“分钟城”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分钟城”,又可以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将“1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0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和“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作为居住区规划和设施配置的核心对象。
今年7月,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印发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建设目标为到2025年,通过打造“百城千圈”,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全面提升,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试点区域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在地方上,近年来,不少城市也已经在尝试规划城市生活圈,比如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济南、厦门等城市都提出了“15分钟生活圈”相关打造计划。
贝壳研究院从服务可达度、业态丰富度、环境品质度几个主要指标,选取了60个人口在 500 万以上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了主要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情况。
南方城市排名更靠前 深圳第一
从数据的表现看,在中国的大城市中,绝大多数区域重点城市表现都还不错,以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代表。在研究的60个中国大城市中,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综合评分前20的城市,除了深圳、厦门、大连、青岛四个计划单列市,其他16个城市均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在研究的24个直辖市/省会城市中,上海的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得分最高。
总体来说,这些城市的行政地位高,产业结构更加丰富,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教育、医疗、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配套较好,地铁、高铁、城市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城市整体建设更好。同时,这些城市也是各大商家布局的重点,业态的丰富度更高。
相比之下,大多数区域非核心城市三大指标整体得分都不高,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城市社区更新不足、业态老旧难以匹配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未来城市发展问题和机遇共存。
从区域分布来看,南方城市整体要好于北方城市。在60个大城市中前十的城市,除了北京,其他均为南方城市;前二十的城市除了北京、青岛和东北四城,其他也均为南方城市。
南方城市分钟城活力指数更高,有多重因素。一个是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所影响。由于北方冬天的日照条件不好,冬天要满足日照标准,因此容积率一般不超过3。而南方地区的日照条件比较好,因此南方中心城市的容积率更高,包括深圳、重庆、广州等地超高层住宅数量位居前列。同时,北方平原更多,城市面积更大,城市道路和社区空间更宽,相比之下,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广东、浙江和福建以及西南地区,由于山地多平地少,城市结构相对更为紧凑。
城市容积率高、结构更紧凑,意味着单位面积内,居住的人口密度更高。城市的本质是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人口密度高,单位面积内居住的人口更多,那么公共服务设施、商业网点等设施的利用率和效益就越高,因此设施也会更加完善,吸引的商家会更多,这样一来,一刻钟生活圈内的便利度也会更高。
另一方面,南方城市领先也跟近年来南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十分突出,人口流入较快,整体经济活力高。长江中上游的强省会城市、直辖市近年来集聚高端要素和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也吸引了大量人才,这些城市的人口流入多,城市的财政实力更为雄厚,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城市建设。由于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多,购买力更高,消费力更强,这些地方的服务可达度、业态丰富度涉及的服务业业态较多,南方城市服务业整体比北方发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共有32个城市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0万人。深圳、广州、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重庆、长沙、武汉和佛山成为人口增长最多的十大城市。在这10大城市中,共有8个城市来自南方。
根据报告,“分钟城”指数位居前四名的城市中,深圳、上海属于一线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服务业态发达,城市生活圈活力较高;贵阳、昆明则都有紧凑城市发展趋势,促进城市紧凑布局,提高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城市内部布局合理,生活圈便利可获得性也越高,活力指数得到相应提升。
此外,四个一线城市的“分钟城”排名为——“深上广北”,深圳除了是一线城市中排第一,在全国60个大城市中也排第一,深圳城市生活圈“分钟城”在服务可达度、业态丰富度和环境品质度三个方面,虽然都不是全国最高,但都取得了较好的得分,最后综合评分最高。
而新一线城市中,重庆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排名靠前。从统计结果看,重庆排名较高主要原因是在可达度及丰富度方面表现较突出,在可达度方面,重庆位于第8位,在丰富度方面,位于第13位。
分城区看,本次纳入统计的样本城区数量为21个(包括周边县市,并非完全统计),其中,城区活力指数较高的城区包括渝中区、江北区及大渡口区等。
分商圈看,活力指数较高的商圈包括解放碑、三峡广场、建设村、上清寺及两路口等。排名较高的商圈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是丰富度及可达度方面均比较靠前,楼盘品质度方面排名并不高。解放碑在丰富度方面居于首位,建设村在可达度方面居于首位,在这两个细分指标上,表现最均衡的商圈为两路口。
新兴城区也需要烟火气
从各大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来看,人口集聚、发展更为成熟的中心城区,其便利度往往更高。
以成都为例,成都高指数商圈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具体而言,活力指数较高的商圈集中分布在锦江、青羊、金牛、武侯及成华等成熟区域。从环线角度看,成都商圈的生活圈活力水平呈现出“内高外低,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
总体而言,成都生活圈活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由内向外辐射,依次递减。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与城市格局本身是直接相关的。作为典型的放射型城市,成都以天府广场为核心,人民北、中、南路为南北轴,蜀都大道为东西轴,以“环线+放射线”的结构,由内向外辐射。此类型城市格局的显著特征就是优质资源会集中分布在中心区域,沿着城市脉络由中心向外辐射,并呈现出逐渐衰减趋势。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的成长性更强,这些新产业所在的区域,发展动力很强。这些新兴产业所在的新城区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包括轨道交通、绿化、文化教育、医疗设施建设很快,吸引大量的年轻人才集聚。
宽阔的大马路、现代化的各种设施和高楼大厦,这些新兴城区的城市面貌让人耳目一新。但在城市生活圈活力上,不少新兴城区与老城区、中心市区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人们常说的“烟火气”。
去年年初从广州市天河区员村搬入说黄埔区科学城附近某小区的张小姐说,新的小区环境很好,什么都很新。不过生活不太方便,买东西要跑到大商场,开车来回以及停车要消耗不少时间。另外,很多中心城区的外卖商家也无法送达,生活便利度还是差了不少。“住在那里倒是省钱了不少,因为不怎么消费了。但是我习惯了天河区员村一带楼下就是各种吃喝玩乐设施的生活,所以今年我还是搬回了天河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