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地产 >

机器人大会医疗区面积增一倍

来源:北京晚报   2021-09-13 18:39:34

本报讯(实习记者鹿杨)9月10日到13日,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重启大幕。大会承办单位之一的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机器人的应用需求逐渐增加,多种不同功能的医疗机器人均已得到应用,本次博览会将重点打造医疗机器人专区,相比上届博览会,本届博览会医疗专区面积增加一倍,手术机器人、康养机器人等不同应用机器人同台亮相。

如今,在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帮助下,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残疾人也能重新站立、行走。残疾人穿戴上它,就仿佛拥有了充满科技感的外骨骼,能够摆脱轮椅的束缚。“有一位来自江苏的男士,曾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在使用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后,报名参加了2017年南京马拉松接力比赛,成为了国内使用外骨骼机器人参加马拉松的第一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据悉,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模拟自然行走步态和真实行走方式,由患者本人控制设备自主训练。另外,机器人还拥有动态足底压力检测分析系统,可以自动获取使用者步态参数及足底压力分布,指导康复师进行减负训练工作。

除了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微创手术治疗、骨科手术治疗也都离不开机器人的陪伴。在展区的另一边,一台宛若八爪鱼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医生只需操纵主控台车上的主操作器,就可以完成跨科室多适应症的微创手术治疗。而骨科手术机器人依靠一条机械臂就能提高脊柱手术的准确性,还能减少患者和外科医生的辐射暴露。

在肿瘤治疗领域,也能看到机器人的身影。机器人大会现场摆放着一台形似CT检测机的大型机器人,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CT检测机不同于普通的CT检测,它内置了机器人导航CT系统,能够对人体内的肿瘤进行三维立体的定位和分割,并且配有机械臂辅助靶向进针,可以实现纳米级的精控自由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表示,机器人产业走得是比较艰难的,没有一下子拥有很大市场,聚焦到医疗领域的首要问题就是安全性,大型医院购买的医疗机器人因为故障导致医疗事故的情况是存在的,主要就是因为控制系统存在问题。“我们要将机器人变成产业,而且还要求既廉价又可靠,这对产业来讲是最大的困难,还需要大家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首例机器人辅助

脊柱外科骨切割手术完成

本报讯(记者孙乐琪 通讯员靳晓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首席科学家田伟脊柱外科团队主任医师袁强的小组,日前成功完成一例超声骨刀机器人全程辅助胸椎黄韧带骨化灶切除术。该手术开创了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新术式,为全球首例。

手术患者因双下肢麻木及行走乏力到积水潭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为尽量减少术中对脊髓的干扰与刺激,团队讨论决定采用一种特殊的微创术式进行骨化灶切除——采用新一代的集成超声骨刀手术机器人系统来刻取黄韧带骨化灶骨块。

手术中,袁强引导机器人紧贴骨化灶边缘,刻取一个近似长方体的骨块,把包含骨化灶的整个骨块切除。最终,手术成功完成,术后影像显示切除范围与术前规划几乎完全一致。患者麻醉醒后立即感觉双下肢轻松了不少,脚趾活动灵活,安全返回病房。这是首例机器人全程参与的骨科机器人手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