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形的手”为廉价药供应托底
来源:工人日报 2021-09-08 18:39:18
用“有形的手”为廉价药供应托底
连日来,陆续有媒体报道,甘草片、扑热息痛、扑尔敏、酵母片、三黄片、红药水等便宜又好用的药品很难在药店买到。同时,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效药溴吡斯的明片、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和儿童肿瘤常用药平阳霉素等廉价救命药,也出现短缺断供的情况。
这些短缺的廉价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治疗“头疼脑热”的家庭常备药品,另一类是重大疾病、罕见病等的救急救命药。这些药虽价格低廉但药效明显,曾给患者带来不少实惠,因此深受好评。
如今,这些药供应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部分药品因副作用或药效单一被自然淘汰和替代外,有的是因药价过低、利润微薄,企业放弃生产和销售;有的是因原料、人工等成本不断攀升,导致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不得不停产;还有的治疗罕见病等“小众药”因市场需求量小,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廉价药短缺甚至闹“药荒”的消息屡见不鲜。比如,2010年媒体曾报道冠心病用药硝酸甘油短缺,2013年有消息说甲亢用药他巴唑供应不足,2015年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不足,2016年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短缺,2017年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必备药巯嘌呤片闹“药荒”……
在市场竞争中,药企需要生存和发展,自然会不断追求利润。而廉价药频频短缺的结果,可能是药品消失,可能是药企改变剂型、规格、包装,研发新药、贵药予以取代,也可能是廉价救命药成为囤积居奇的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受伤的往往是患者。尤其是救命药短缺,极易造成患者焦虑,甚至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于廉价药,仅依靠市场调节来确保供应是不够的。药品是维护人民健康的特殊产品和重要手段,这一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在生产、流通等环节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在靠市场力量调节的同时,也需要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去干预、保障供应。
针对廉价药短缺的“顽疾”,我国早在2014年时就已开出“药方”——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列出低价药品清单、允许低价药合理涨价、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等。此后几年,我国采取多项措施,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级联动应对机制,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增加药用原料有效供给,解决廉价药救命药短缺的困境。
上述举措推行后,一些廉价药短缺情况有所缓解,但总体情况仍有待改善。比如,有关要求明确“实施短缺药品停产报告”,但以治疗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的氨苯砜片药品为例,相关部门官网显示4家药企持有生产注册批文,但这些企业均已停产却未报告或更新信息。再如,面对“加强药品价格异常情况监测预警”“分类妥善处理一些药品价格过快上涨问题”等要求,一些不法分子仍敢于在药品短缺时乘机哄抬药价、牟取暴利,这说明有关监管没有切实到位。
保供短缺药品并非一个部门力所能及,需要涉及原料供给、定点生产、统一采购、供应配送等多部门、多领域的协作配合、有效配合。可以说,为短缺药品保供稳价的系列好举措已经出台,但从市场反应来看,相关政策仍需进一步细化和具体落实。
愿药品短缺早日不再成为新闻,愿每一种廉价药、救命药都库存充足,让人心安稳,让人们病有所医、医有好药。
李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