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外地产 >

用跨界思维蹚出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之路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06-30 08:40:19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迎来政策利好。在此背景下,中医馆大量涌现。数量上大幅增长的同时,却难掩质量的参差不齐甚至独力难支,倒闭潮随之而来。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来,受成本压力的影响,一些大型医馆陆续收缩,“兵败如山倒”。

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引下,新生的中医药机构未来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这是一个亟待业内回答的问题。未来中医药机构如何突破发展瓶颈?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应当紧扣疗效和价值,运用跨界思维,合作共赢,蹚出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之路。

机遇和挑战:催生跨界发展思路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其中明确,自2021年7月1日起,开办诊所不再向卫生健康部门申请办理设置审批,直接办理诊所执业备案。

2021年6月7日,医师法草案二审稿对“应积极稳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内容作了相应修改,拟规定执业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应当以其中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注册、备案等手续。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对相关医师的监督管理,规范其执业行为,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推进,距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各地陆续落地实施该法要求的中医诊所备案制刚刚过去4年。

近几年,社会办中医馆的数量大幅增长。可以预期,随着政策的鼓励,未来一大批新建的各类诊所将落地开业。

笔者认为,有序开放注册制为备案制是国务院“放、管、服”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完全的市场竞争,有了竞争就有输赢,从经济大环境层面上来讲是一件好事。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健康意识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涨,医疗产业这一张大“饼”显得更加丰盛。可是查阅相关数据也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医生或者投资者都能从中获益。全面竞争意味着医馆自身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能力。

近年来,伴随着中医备案制诊所数量的增长,很多缺乏运营经验的医馆不可避免地陷入经营困境,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诊量大幅减少,迫于成本压力,一些大型医馆业务量也出现萎缩甚至破产。

疗效和价值:破局的两张王牌

医疗的核心在于疗效,难点在于信任,这是患者的核心诉求,无论使用中医或者西医,只要有效果,患者主观上通常都有尝试的意愿。疗效好,患者自然就愿意相信。因为疗效赢得信任,继而因为信任促使医生做强专业。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事实上,中西医融合早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就开始了,包括红花、沉香、丁香、郁金、甚至薏苡仁等药材,都是来自于古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罗马)和如今的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地。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设想,如果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圣贤来到当代,一定不会放弃当代医学先进的诊疗技术。在真正的医生心中,能够治愈病人是第一要务,不存在门派、国别的影响。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张锡纯编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就被后人广泛推崇。笔者有幸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跟师学习数年,对各位老师学贯中西、跨界治学的精神感受颇深。更有如吕维柏、周蔼祥、陈可冀等当代众多中医名家,都是西学中的佼佼者。在肛肠、骨科、妇科等中医特色学科中,即使在正统的西医院,中医的使用率也非常高。而专业跨界不仅体现在中西医,还包括民族医和中医的跨界融合,在各级医院的临床中都取得了很好疗效。

如前所述,因为疗效产生信任,带来口碑传播,从而收获大量忠实粉丝。扎实治好每一个病人,本应成为医疗机构的价值追求。在笔者所在的医疗机构,90%以上的病人来源于亲友介绍。真心为病人服务,彼此坦诚相待,成为专业的健康顾问,让医疗不再高高在上,回归服务本质,成为创造价值的扎实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再讨论医疗使命和价值的平衡就容易得多了。

产业和运营:形成1+1>2合力

跨界发展是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跨界使医疗真正有了发展的潜力,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

在当今时代,使用AI、大数据技术将中医数千年形成的经验提炼、总结、升华,将真正为后世造福。针对一些可操作性强的诊疗项目,把中医的诊疗方法与智能硬件跨界结合,将使诊疗不受时空的限制,使治疗更加精确、人力资源更加优化。中医的康复与旅游的跨界,将使诸多疑难病、重病、慢性病在治疗后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中医与餐饮的跨界结合,让药膳进入食谱,为治未病、慢病管理提供食疗方案。

在运营方面,笔者也有一些跨界的思考。笔者出身于理工科,受家人影响师承中医,多年的逻辑思维训练让我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笔者相信事物发展规律的共性,不同领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比如医馆的运营、市场、服务等,往往能从其他行业成熟的解决方案中加以借鉴,即跨界解决,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大型医馆的服务体系中加入酒店管理方案,在注重细节管理的同时又增强服务属性,在诊疗管理中加入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元素,可以持续跟踪病人反馈、提升疗效和满意度、增加复诊、完善医护人员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未来医疗》一书中提到,患者将是未来医疗的主宰,医生就是执行人,患者有知情权和决策权,究竟做不做、怎么做,都由患者决定。医生需要做的是努力完成确定好的既定目标。

医疗终究是跟人打交道,治疗的是人的疾病。忽视工作生活环境、习惯、情绪对疾病生成、发展的影响,就没办法找到病根,也就无法对症治疗。

新生医疗机构的发展前景如何?没有管理经验和运营精力的医生离开了成熟的平台,能否撑起一家诊所?这都将成为未来医疗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于医,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是使命;于商,创造价值、追求利润似乎也并不过分,如何平衡使命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社会化医疗投资运营的生死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跨界思维、合作共赢也许能够成为破局的关键。

具体而言,跨界思维使医生有了更宽广的世界观,通过跨领域、跨行业的分析体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疾病形成的深层原因和发展的路径信息,从而“打蛇七寸”,将医患共同的敌人——疾病连根拔除;跨界思维也使医疗机构的运营有了更具体的方法论,不同的社会领域,相同的人性特征;不同的产品体系,相同的运营思路。正所谓,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作者为成都颐清堂中医创始人兼CEO)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