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网络正在织就
来源:中国食品报 2021-06-21 16:39:15
你购买的蔬菜是否农残超标?你就餐的饭馆是否健康卫生?你爱吃的水果是否可以溯源?日前在北京举办的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题日活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及消费者代表聚焦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一个二维码就可追溯食品源头,一部手机就可围观餐馆后厨,在全国食品安全领域,以科技为支撑,一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大网正在织就。
食安监管有了“最强大脑”
自2014年国家发改委将“智慧监管”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把“智慧监管”引用到食品安全工作中以来,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有了长足进步,已经从数据静态运用时代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社会治理教研室副主任胡颖廉表示,当前智慧监管在地方食品安全监管实践中已经走在前列,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逐步成为最重要的监管创新领域之一。在市场监管治理中,智慧监管起到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从结构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市场预期问题以及促进各类市场要素的顺畅组合,从制度、结构、行动上共同致力于市场监管治理体系的构建。
“智慧监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传统+互联网’技术,而是新型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鹏表示,互联网时代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要把监管建立在企业或者是监管对象的精细化、回应化、自身政策激励基础之上。
据记者了解,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物联网、AI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与食品安全监管融合的产物,由一个机制(食品安全常态化协管机制)、一个平台(市场监督智慧化管理平台)、一个中心(食品安全监控指挥中心)、一个终端(移动执法终端)组成。其建设具体分3部分实施,一是通过在餐饮单位后厨安装摄像头实现全程可视化、透明化;二是采用AI、物联网等技术,对食品安全做数据抓取及分析,实时监测食安隐患并做出预警;三是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餐饮经营主体进行巡查监督。
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为实行科学监管、有效监管,解决监管人员少与监管户数多、任务重的矛盾,实现无缝隙、全方位监管,洛龙区建立了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云中心。截至目前,平台共有入网餐饮单位333家,其中单位食堂包含学校248家,社会餐饮单位85家,实现了对餐饮市场主体、远程线上监控和实时智能预警,让监管人员有了“千里眼”,极大地提高了日常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系统将现场采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AI智能分析,实现了对餐饮单位原料管理、后厨管理、人员管理等环节发生的违法行为进行智能预警和证据抓取,主要包括着装规范预警、行为规范预警、人脸识别功能、有害生物预警、食材原料的过期预警等方面。”该区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吕瑞涛说。
智慧监管云中心在该区上线以来,已发布每日违规预警通报180余期,督促落实餐饮商户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330家,纠正违规操作1.8万余条,食品安全隐患由智慧监管系统上线初期的每日600条降低到今年5月初的每日30余条,做到真抓真用,提高了监管效能,极大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在福建省福州市,该市有网络餐饮相关企业数量3万余家,零售品牌200多个,网络餐饮订餐总量常年位居全国前10名。以某订餐平台为例,2016—2020年,该地区的网络订餐交易总额翻了15倍,月均订单在550万单左右,月均交易额突破3亿元。网络订餐有点多、面广、违法行为隐蔽性强等特点,对传统监管手段和有限的监管资源形成巨大的挑战。福州市市场监管局以问题为导向,向智慧监管和社会共治方向去借力,探索了一套网络餐饮e治理的工作模式。
“通过e治理平台,把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划分为6大类23种,根据业务职能划分,对入网餐饮企业的监管和网监条线对电子商务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衔接,形成了在网络餐饮业态上的共治共管。”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网络交易监管处副处长林帅说,通过搭建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之间的统一规范信息流通方式,开展了线上线下综合式监管,督促平台在网络餐饮治理方面压实主体责任。
从各自为战到共治大网络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约有17万家食品生产企业,1500万家经营单位,单靠传统方式难以监管。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力量与监管体量不匹配,新兴业态层出不穷,但监管手段很难跟上,各业务系统繁多、信息共享难等问题也一直是监管工作的难点、堵点。
如何通过攻坚突破提高监管效能?山东省日照市市场监管局给出了破题思路——向科技要效率、向智慧要效能,运用信息化工具趟路子、破壁垒、解难题。
“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山东美正生物智慧快检平台,快速锁定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后厨、每一台设备、每一名从业人员,实行问题精准锁定,靶向监管。”山东省日照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费立志说,通过该系统可以把食品安全风险分成红黄绿3个等级,进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对风险及运行好的企业,以信用监管降低现场检查的频次;对风险高的企业,加大巡查的频次、监管的力度,防止隐患变为问题。
此外,日照市还开通了“三方端口”推动社会共治。一是开通监管人员实时监管端口。监管人员可以随时通过平台VR抓拍、动态分析、智能报警等功能开展线上巡查,提高问题的发现率。在现场检查中,监管人员可以用手机App在线填写电子检查文书,上传相关的资料、视频、照片等,在后台可以审核完成一些监管的任务,缩短一次上门,数据跑路。二是开通经营主体动态自查端口。商户通过查App、5G、防伪技术进行检查,企业主体就可以通过平台来上报情况。三是开通公众参与端口。特别是所有的学校均已安装该系统,学生家长只需扫描二维码在家就可以看到食堂实时情况。
数据整合力度是影响智慧监管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时候之所以智慧不起来,反倒增加工作量,就是因为数据割裂太强。“很多基层同志抱怨要不停地重复录入同样的数据,录入工作量非常大。”刘鹏坦言。同样,数据统计口径不一样,也会给基层监管带来很大的困惑。针对市场监管工作App众多的现状,刘鹏建议操作终端要进行整合。
“从智慧监管走向智慧治理,不是靠自己单打独斗就能实现,很多业务都是通过一种服务外包的方式来进行,这就要求建立可信的伙伴关系。”刘鹏说,强化智慧评估,智慧程度高不高,也要进行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看看不同智慧监管模式的长处、问题、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智慧监管作为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基层监管中进一步发挥实效,使智慧监管成为有智、有慧的监管理念,从而帮助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当中更好地改进监管工作,提升监管治理和监管效能现代化水平。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风险日趋多样化,基层监管力量有限,已难以满足新时期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需求。因此,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革监管方式,通过构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实现“职能倍加、人员倍减、效率倍增、业绩倍优”的工作目标,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百姓参与的“三位一体”社会共治共享智慧监管新模式。
胡颖廉对智慧监管建设提出建议,智慧监管项目投入很大,尤其容易浪费,因此在“政府过紧日子”的情况下,智慧监管领域要有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同时,以人民为中心,具体到市场监管部门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监管,注意对企业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和个体权益的保护,不要把智慧监管异化为新的地方保护手段。另外,要系统谋划未来,科学划分各层级之间的事权,形成全国一盘棋,至少是全省一盘棋的智慧监管模式。
“总之,以智慧监管为切入点,我们才有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的市场监管模式和道路,构建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市场监管治理制度体系,最终提升市场监管治理的效能。”胡颖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