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究竟是啥 细听业界专家怎么说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2021-06-11 16:40:28
记者 孟刚
“新食品原料,不仅丰富了食品内容,满足了不同的健康需求,也促进了功能性食品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功能性食品在产业界是食品和药品的桥梁,通过功能性食品来改善提高健康水平。”……
功能性食品如何定义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食品中的特定功能性追求越来越强烈。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功能性食品行业市场需求前景及销售渠道分析报告》,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为3585.8亿元。天猫发布的《2020功能零食创新趋势》报告也指出,功能性食品未来几年有望达到5000亿元市场规模,其中功能性零食预计占到1500亿元。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我国食品类别可划分为普通食品与特殊食品两大类,特殊食品中包含了保健食品,分类中并没有“功能性食品”的名称。那么这个在业界被广泛提及的功能性食品到底是什么?“以前老百姓出国往往会买电饭锅或马桶盖回来,随着中国制造日渐强大,如今这样的现象很难得见了。但现在若有人出国,身边不少朋友会让其帮忙带回鱼油之类的功能性食品。”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陆文伟表示,他还发现,这些从国外带回来的功能性食品的原料有不少是国内提供的。
陆文伟表示,功能性食品在国内不是一个法定的概念,在特定概念上,功能性食品就是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在产业界是食品和药品的桥梁,可满足个体对健康的需求。这类食品在国外其实叫作膳食补充剂或者机能性食品。
而在营养专家们看来,功能性食品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定义,但大部分情况下指的是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针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详细地探讨过。不同国家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功能性食品是指对人体具有增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等功能的食品。”中国营养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翟凤英说,“在国内,保健食品主要针对特殊人群,其标识是一个蓝帽子,功能性食品的范围可能更广,如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为补充营养素、抗氧化、具有调节功能等类别,根据有效成分及营养价值可分为功能性的碳水化合物、功能脂类、植物性的化学成分、益生菌等类别。”
有助缓解营养问题
“早在1983年,我国第一部《食品卫生法(试行)》就提出,新资源食品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原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表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卫生部门批准了许多新资源食品或新食品原料,不仅丰富了食品内容,满足了广大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也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40年是我国居民生活方式改变最大的40年,食物极大的丰富,体力活动的减少,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营养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介绍,营养不平衡或者某些营养素过剩,会导致超重、肥胖、“三高”等健康问题。所以,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做到吃动平衡非常重要。“比如出现超重肥胖以后,怎样让由超重肥胖导致的一些慢性病或者并发症不再发生?可适当补充一些功能性食品或者保健食品,让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一些食物,能够减缓并发症的发展。”丁钢强如是表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张燕也表示:“我们现在吃得越来越好,却产生了很多疾病,这些都需要从‘吃’来改善。从加工食品的角度,食品的原料或配料中除了重视蛋白质、矿物质等传统功能成分,一些新功能活性成分也需要充分考虑,比如透明质酸、叶绿素、花青素等,这样可以让日常饮食为居民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翟凤英也表示,功能性食品在慢性病高发、生活方式病不断上升的时代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辅助临床治疗。
新食品原料的研究和应用待加强
我国功能性食品近年来发展较快,每一个新食品原料许可都能够带动后续产业的升级,如今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文批准透明质酸钠作为新食品原料可应用于普通食品添加,之后很短时间内,含透明质酸钠的食品大量出现。
对此,专家认为,在新食品原料推动下的功能性食品要想健康长远发展,让消费者消费得清楚明白,就必须要有规范、有标准,避免出现以次充好导致的乱象。
国家卫健委食品司一级巡视员张磊时在论坛上表示,任何一种新食品原料都需要按照行政审批进行管理,《食品安全法》规定企业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的安全性评估材料。“一方面,严格把握‘新’的范畴,对一些植物类的花、茎、叶、根及动物等,不建议按照新食品原料申报;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审查质量,包括去年新换届成立了第二届新食品原料审查专家库,同时进一步优化审查流程,大力提高审批效率等。”“以透明质酸钠为例,新食品原料公告其应用扩展至多种普通食品,是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委托专业审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经过详细的国际标准法规考察和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结论。新食品原料的开发应用,有利于食品行业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主任助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刘明介绍说,认可一种新食品原料的应用还仅仅是开始,从原料到在食物中科学合理的应用,还需要开展原料质量规格、产品检验方法等标准化的研究和制定。
刘明表示,很多新原料在形成之后会进行标准的研究制定,但与此同时,自2013年至今,国内批准了50多种新食品原料,只有约10%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很多原料前期申请有个性化的产品出现,但行业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没有进行标准化的研究和制定。只有加强新食品原料产品的标准制定和标准体系的规划设计,才能保证批准原料在终端产品的使用,保障它的安全。
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则告诉记者,新的原料要进入普通食品里,确实需要对大众消费者有一个科普的过程。而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科学基础支撑是核心。首先要有科学基础研究的支撑,然后将科学基础转换成技术的支撑,再通过技术支撑产品,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