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搬迁 升级改造 福州专项整治“散乱污”企业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1-04-20 10:40:17
对于福建省福清市宏路村村民来说,今年的春天格外不一样——约一个月前,位于村头的宏欣公园完成建设,园内草木葱茏,绿树成荫,花草掩映间设有若干长凳,不时可见“遛娃”散步的村民。“难以置信,今年初这里还是一个废品回收站。多亏了环境整治,村里的门面终于像样了。”宏路村的大妈们边跳着广场舞,边对小公园赞不绝口。
深入一线摸清“病症”
春节假期刚结束,闽侯县甘蔗街道就对“散乱污”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和综合整治,并实行日报告制度,建立专项整治台账。同样在闽侯县,南通镇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的作用,依托“网格化+铁脚板”对企业进行拉网式摸排,重点摸排村(居)交界地带等“散乱污”企业聚集区域,对摸排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场所)逐一建档立册,纳入台账管理,做到摸排、登记无盲区。
摸清“病症”才能“对症下药”。自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福州市建立了“市领导挂帅、市直部门统筹、乡镇街道为主体、县(市)区部门联合实施”的摸排工作机制。对全市市域范围内所有规下企业(含个体户)进行全面排查,重点针对大江大河、城区内河、县(市)区小流域和农村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敏感区域和居民聚集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
为了更精准“锁定”对象,福州市统计、工商、生态环境、电力等部门提供污普工业源名单、税务工业企业信息及环境投诉件信息等数据,帮助县(市)区从多角度、多渠道对辖区内规下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各县(市)区利用网格员熟悉网络、街道的优势,充分调动乡镇工作人员、村居网格员,开展深入摸排并逐一建档立策推动“散乱污”企业(场所)摸排工作提质增效。
分类施治祛除“病根”
发现问题是关键,整改落实才是“落脚点”。对于摸排发现的问题,我们不搞“一刀切”,按照关停取缔、整合搬迁、升级改造三种方式实行分类整治。“我们通过整治工作提高‘散乱污’企业(场所)安全生产管理和环保达标水平,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闽清县池园镇的福州兴成电器有限公司通过升级改造获利。公司董事长孙龙兴介绍,以往每天生产过程中要烧3吨多煤炭,镇政府告知其对环境污染大,就立即着手煤改气。
“政府帮忙联系了天然气公司,我们很快签订了合同并铺设管道,上个月用上了天然气。”孙龙兴说,如今生产过程干净又方便,对周边影响减小了,员工们也感觉很舒服。“过去,一到晚上镇区周边总有异味。现在通过整治,环境变好了,日子过得舒心了”池园镇居民说。
闽侯县鸿尾是著名的工艺品之乡,通过此次整治行动,工艺品行业进行了一次革新,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
福州富至家居制造有限公司在搬入标准厂房前,租赁的厂房内摆满了设备和货物,下脚都困难,如今引进了自动喷机,一件件货物都从头上走,车间再也不局促了,工人们虽然忙碌,但十分从容。
“我们现在更加重视环保问题,请来专业公司做环保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以后再也不给鸿尾‘抹黑’了。”公司负责人郑榆深有感触。
整治有了“数字帮手”
在福建省生态云平台的一张图上,搜索“散乱污”管控,卫星地图上就会出现一个个已排查到的点位,页面还呈现出“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各区域各类问题统计分析等有关信息。
借助“云平台+技术”,福州市实现了新发案件同步上报、整改进展同步更新、数据分析同步共享。依托“数字帮手”,还可以精准分析“散乱污”企业(场所)分布同大江大河、城区内河、小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居民聚集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的关系,跟踪整治成效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散乱污”问题多而杂,通过前期的工作调研,福州市还在系统上对问题实施了标准化归类。这样一来,既方便基层干部录入选择,也明确了部门职责,“每一类型问题对应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案件对应一个责任人,确保整治工作压实责任”。
有了精准定位,信息化应用还助力长效管理。系统模块在开发的同时,还关注其他领域信息化在“散乱污”企业(场所)整治上的应用。“我们与电力开展信息化应用合作,正在仓山区进行试点。”上述工作人员说。截至3月30日,福州市散乱污企业信息平台共有案件3164件,已审核整改完成1621件。 莫思予 蒋雅琛 钱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