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端访谈 >

重庆市未来「金地重庆发布会」

来源:   2024-02-01 12:16:51

城市更新提升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城市建设方方面面。


今(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解读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新闻发布会现场 龚皓月 摄


发布人:


岳 顺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

杨治洪 市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

余 颖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雷旭东 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一句话,看发布会重点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全面打造城市建设发展“升级版”

——岳顺


全面贯通109公里滨江岸线、精心打造长嘉汇、艺术湾城市功能名片、高标准建设嘉陵滨江生态长廊

——杨治洪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余颖


持续优化道路空间环境,提升道路品质,促进“车畅其道、人享其行”

——雷旭东


关于《行动计划》


到2025年

城市更新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岳顺介绍有关情况 龚皓月 摄


岳顺介绍,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两大基本面,全力实施城市提升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完善,城市发展能级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城市总体构建日渐清晰,城市品牌形象整体重塑,重庆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更加注重解决城市发展本身的问题,制定实施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全面打造城市建设发展“升级版”。




问答精选


如何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余颖介绍有关情况 龚皓月 摄


余颖介绍,城市更新提升“更新”的是功能,“提升”的是品质,要围绕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总体目标,以城市更新为抓手,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构建重点城市功能片区体系。以将重庆规划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为发展目标,落实好重庆作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职能,加快培育新功能、构建新形态、塑造新场景。


在长嘉汇、广阳岛、科学城、枢纽港、智慧园、艺术湾、寸滩国际新城、国际生物城等城市功能片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挖掘并扩展,务实推进一批重点功能片区进行更新提升。


●夯实基础设施功能支撑。全面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这是题中要义。


①统筹布局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促进铁公水空多式联运,构建内畅外联、绿色便捷、智能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②统筹协调好用地空间保障,协同规划好“水利网”“通信网”和“能源网”。

③统筹利用好地下空间,优先保障交通、人防、市政等功能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地下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立法。

④推进落实海绵城市规划,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公共卫生、公共消防等基础设施体系布局,提升重庆的城市安全和韧性。


●优化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配套的水平,要达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更高要求,夯实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质扩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齐城市公共服务要件。


①优化布局旧城和新区的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实施新区公共服务,统筹保障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用地。

②结合“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的体系规划,构建“20分钟街道公共服务圈”和“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一批社区特色服务设施,让老百姓生活需求能就近就地解决。

③充分利用边角坡地、桥下空间等小微空间,规划一批“社区文化体育公园”“山城步道”“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


●提升城市生态功能价值。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进一步提升重庆全域城市生态品质。就中心城区而言:

①推进“四山”保护提升。立足“城市绿肺、市民花园”的定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设山地生态公园。

②加强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和规划实施工作,保护滨江自然岸线,优化滨水空间功能形态,融入文化元素,为市民创造更可利用、更可亲水的公共空间。

③保护利用好江心绿岛生态环境品质。以广阳岛为范本,推广“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生态规划策略,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新范式,加强长江江心绿岛生态保护(中心城区有6个江心绿岛,重庆范围内共有13个主要的江心绿岛),着力打造一批有成效、有亮点的生态文明示范样板。


“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如何

持续做靓“两江四岸”主轴?


杨治洪介绍有关情况 龚皓月 摄


杨治洪介绍,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岸线总长394公里,是城市发展的主轴,也是集中展示山城、江城特色的生态廊道。近年来,通过实施治理提升,九龙滩、磁器口老码头、大鱼海棠广场、花溪河入江口等重要节点建成开放,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滨江休闲娱乐、观览山水美景的好去处。


“十四五”期间,市住房城乡建委将立足“主轴”定位,围绕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目标,遵循“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突出两江自然生态功能,以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以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辅,重塑城市健康、自然、安全的水岸环境。


①全面贯通109公里滨江岸线。按照“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工作思路,分步实施、全面完成十大公共空间、滨江贯通工程、滨江延伸工程等30个项目建设,实现滨江岸线功能、环境、生态、交通、设施等方面系统提升,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


②精心打造长嘉汇、艺术湾城市功能名片。大力实施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以“一门、一石、一嘴”为突破口,完成核心区188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历史人文风景眼、山水城市会客厅、商业商务中心区,实现长嘉汇大景区高品质发展。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有序推进104个重点项目,精心塑造美术半岛、匠心打造音乐半岛,悉心编织文创纽带,贯通绿色生态廊道。


③高标准建设嘉陵滨江生态长廊。加强130公里嘉陵滨江生态长廊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滨江颜值气质,重点推进悦来滨江休闲道、悦来庄稼、卢作孚片区更新等重点项目,打造“山水生态画卷、人文风景珠链、便捷游憩秀带”。


城市更新提升过程中

如何提升道路品质?


雷旭东介绍有关情况 龚皓月 摄


雷旭东介绍,“十四五”期间,将以开展路平整治、人行道完善提升、隧道口环境提升等工作为抓手,并借以科技和智能化的赋能,持续优化道路空间环境,提升道路品质,促进“车畅其道、人享其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


①开展中心城区路平整治和人行道完善提升工作。路平整治工作主要是解决车行道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问题,人行道完善提升工作主要是净化人行道空间,解决“走不通、不好走、不安全”等问题。


围绕这两项主要工作,将重点对车行道路面开裂、拥包、坑凼、沉降等病害实施整治修复,同时围绕人行道涉及的“路、树、灯、车;井、杆、线、牌;箱、亭、栏、桩”12个要素开展综合整治,补齐车行道、人行道秩序管理和设施功能方面的短板,提升城市路网运行效率和交通出行品质。


今年,安排了中心城区实施路平整治245公里,人行道完善提升1500公里的基本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92公里路平整治和805公里人行道完善提升。


②开展中心城区隧道口及周边环境提升工作。将通过“微更新、微改造”手段,开展隧道洞口设施和绿化综合整治,消除安全隐患,提升隧道口及周边环境品质。


今年安排了中心城区136座隧道,目前已完成60座。


③错峰错时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率开展维修整治工作。在时间上错开交通高峰期时段,甚至在有些重点路段还要牺牲休息时间,抢抓夜间施工的宝贵时间窗口。同时,也要提前做好施工准备,提高现场施工效率,让维修整治工作快进快出,减少对交通的干扰。


④推进智能化智慧化管理工作。让大数据智慧化为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管理维护工作赋能,使管理更高效、运行更安全,正加快建设和布署智慧市政设施管理系统。


逐步实现道桥隧管理维护工作的部件、事件、案件的感知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处理智慧化。通过关键部件的在线监测,关键参数的实时预警,长期数据积累整理和系统深度学习,迭代升级道桥隧管理维护的算法和模型,对于小病害常态化预感预防预处理,对于结构性病害及时预判预警,提高道桥隧设施结构的安全性。


同时,要顺应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全链条产业的需求,开展车路协同试点,为智能驾驶增设道路智能配套设施设备,提升道路支撑智能化驾驶水平。


九龙坡区劳动三村老旧小区改造后 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如何构建立体绿色的网络体系?


雷旭东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开展四项主要工作。


①实施街头绿地提质项目。梳理街头绿地林下空间,优化景观和设施布局,增添健身步道,完善休闲设施,提高市民的可进入性可参与性,打造功能合理、疏密有致、层次清晰的街头绿地景观风貌。


今年,全市计划实施街头绿地提质项目200个,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150个。


②修复和修补城市公共空间。针对城市公交港湾、轨道交通、地下通道出入口缺绿少绿的情况,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补缺提质工作。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边坡、堡坎和自然崖壁,开展生态修复即坡坎崖绿化美化工作。


截至目前,今年计划的补缺提质项目419个,已完成289个;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今年计划实施的41个,已经完成27个。其中:渝中区“开往春天的列车”“春风十里桃花”“红梅林”等项目,获市内外游客高度评价,成为网红打卡地。


③加强城市开敞空间连通性。依托城市山体、滨水岸线大力推进山城绿道建设,将城市公园、自然山体、湖泊水系、历史文脉等有机串联,既彰显重庆的自然文化资源特色,也为市民低碳出行和休闲健身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今年,全市计划实施绿道建设120公里,截至目前,已经完成100公里。


④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共建共享。遵循“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彰显特色”的原则,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以服务全龄人口为目标,发动各方积极参与,在保障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布局各类健身场地、儿童设施、便民服务设施,并以文化景墙、艺术小品等进行环境美化,着力满足群众锻炼、休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今年,重庆计划在主城都市区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25座,目前已投建16座,预计年底能够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重庆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

有什么显著特点?


岳顺介绍,《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与重庆“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专项规划上下衔接、等位协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①统筹“一区”与“两群”。《行动计划》围绕做强“极核”、带动“两群”、联动“双城”,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梯次推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大力支持“两群”地区差异化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加快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步伐,强化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路径。


②统筹功能与品质。《行动计划》把城市功能提升放在首位,从产业引领、科技创新、门户枢纽、生态宜居、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持续增强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促进城市布局优化、集约发展、精明增长。同时,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仅关注功能全不全,也关注品质高不高,在优先满足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品质的再提升,发挥城市功能的最大效益,让城市“内外兼修”“表里如一”,更好地满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需要。


③统筹发展与安全。《行动计划》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统筹城市建设和防灾减灾,注重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④统筹当前与长远。《行动计划》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既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任务,又从生态宜居水平、基础设施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安全韧性能力、智慧城市特征、城市人文魅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目标,同时还对2035年的远景目标进行了展望。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刘敏 苟馨月 (实习生 )

制图:张金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