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中山佬”新会淘金十六载:历经岁月长 手带陈皮香
来源: 2023-12-16 18:16:51
凌晨六点半,天刚破晓,正是路灯与朝日交接的“空窗期”,马路上略显冷清静谧。如往常一般,招永伦开着小货车,为订购自家新会陈皮的周边客户送产品、化肥、农药。
(视频|“中山佬”招永伦在新会淘金的十六年,时长共2分17秒)
这是“中山佬”招永伦来到新会的第十六个年头,从人生地不熟的外来人,到执掌千亩果园、管理近80名社员的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如今已届不惑之年的他,把那段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尽数挥洒于这片异乡客土。
作为侨乡新会最“大牌”的农产品,新会陈皮由新会柑皮经古法炮制并陈化三年以上制成,招永伦的“年份”俨然已远超这一标准,作为“半个新会人”,他也入乡随俗,称自己是一块“外来的老陈皮”。
今年是招永伦在新会待的第十六个年头。
落地:起起伏伏的发家路
招永伦与新会的结缘始于2006年,彼时的他跟随舅舅的步伐来到了新会这片热土,希望凭借在老家积累的务农技能,为自己刚刚组建的小家庭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与爱人合租30亩香蕉林后,招永伦在新会的事业有了落脚点,经过精心打理,很快他挣到了异乡的第一桶金。2007年他又在江门开平市承租了50亩香蕉林,扩大了“业务范围”,事业也顺利起步。
但农业终归还是“看天吃饭”的产业。2008年1月,“霸王级”寒潮席卷全国,给从新疆到广东的超过1亿亩农作物带来灭顶之灾,即便是偏居东南热带沿海的江门也无法幸免,大规模的冻害让招永伦的香蕉林损失惨重,近乎颗粒无收,由于规模较小,相关的融资行动难以开展,他本人也几近破产。
随后几年香蕉市场的普遍低迷,更是让招永伦刚刚起步的事业迅速下滑,在生存线边缘不断挣扎。2011年,市场行情回暖,招永伦还清了前期的债务,曲折的事业一度看到复苏的希望,但在2012年强台风“韦森特”肆虐之后,又再度跌到谷底。“当时是靠举债和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才能够勉强开展农事工作、维持生活,但我觉得我就是做农业的料,于是选择坚持了下来。”回想起那段挣扎的日子,招永伦现在依旧十分感慨。
吃一堑长一智,遭此一劫,招永伦切身体会到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后果,有感于外来香蕉冲击的日益加剧,招永伦决定“多找几个篮子”,在随后的时间里,他先后承包了新会各地的五间商铺,生活和事业也真正开始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招永伦慢慢注意到新会本地的名牌农产品——新会陈皮,“新会陈皮越陈越香,和香蕉相比,种植新会柑最大的优势就是不会过于受市场影响,当行情不好的时候,通过把柑皮加工陈化制成陈皮,还能实现保值增值。”彼时的新会陈皮产业还远未如现在这般风火,但精明的商业头脑,让招永伦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
2014年,招永伦将自己位于新会大泽镇的80亩香蕉林改种为新会柑,依靠丰富的种植经验,柑园的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新会陈皮产业“大爆发”的前夕果断“下场”。随后的几年时间,在当地政企的齐力推动下,新会陈皮产业开启了指数级攀升,并在2019年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后达到辉煌,并延续至今。成功赶上“末班车”的招永伦也因此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柑园规模不断扩大,并替代香蕉逐渐“上位”,成为他的主业。
破土:“切换赛道”迎来事业“第二春”但柑橘和香蕉终是两种水果,想要无缝切换赛道,过硬的“车技”是必备的。“我认为要想种好新会柑,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个方面的提升——种质和技术。”招永伦表示,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观点。
招永伦如今已育有数万棵新会柑苗。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招永伦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对于他来说,柑苗就是种柑需要时刻紧握的“准备”。“手里有‘苗’,心中不慌”,自14年以来,招永伦便一直把育苗工作牢牢抓在自己手上,如今已握有数万棵优质柑苗。2020年8月,12级强台风海高斯在珠海登陆,毗邻的新会同样直面冲击,给招永伦柑园带来的冲击丝毫不亚于八年前的“韦森特”,数十亩正值抽蕾期的香蕉林被狂风吹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风灾过后,招永伦迅速着手清理坏树、重新整顿土地、并种上自家培育的柑苗,烂地摇身一变成了优质柑园,转手之后更是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
而在技术方面,高中学历的招永伦也自知种柑的理论知识并未到位,“我就到处去‘求学’,去周边合作社学、去区里、市里组织的培训班学,去广州的高校学”招永伦说,通过不断学习“进修”,他也逐渐熟悉柑橘生长种植的各类理论知识,2021年,他更是入选由江门市人社局组织申报的江门是乡村工匠(新会陈皮)工程师,成为经过“官方认证”、能够指导本地柑农种植的“土专家”,通过不断地拓展业务,如今招永伦已经成为拥有近200亩新会柑园的当地种植大户。
扎根:“头雁”领航,带富一方初春时节,在位于新会大泽镇的长妙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满园的新会柑绽放出纯洁素雅的白花,漾漾细雨过后,剔透的水珠挂满枝头垂垂欲滴,一派富民花开满园春的景象。
雨后的新会柑园,素雅的柑花挂满水珠。
时间回到2017年,为了“多找几个篮子放鸡蛋”,招永伦做起了农资服务,开始向周边农户提供农药、化肥等产品。这一次业务拓展,不仅让招永伦结识了周边众多农户,也使他有机会窥探到本地种柑盛象背后的隐患,“当时在和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户交流中,我发现有些人的种柑技术存在非常大的缺陷,经常造成不小的损失。”招永伦说。
为了带动打交道多年的农户们一同致富,2018年招永伦发起成立了长妙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种柑理念、技术推广给周边更多农户。
合作社的起步并非易事,“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合作社如何办,完全不懂怎么操作”,招永伦说,“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周边的农户愿意跟着你一起做,如何赢得“人心”,这是更大的困难。”但他坚信,能够帮农户解决难题,让农户看到致富的希望,农户自然就愿意跟着一起做。
招永伦指导合作社社员育苗技术。
林俭宁原是大泽本地的香蕉种植户,多年来一直饱受香蕉树“烂头病”的困扰,在招永伦的指导下施用适当的药物后,果树得到有效治疗,成功扭亏为盈。近年来,在招永伦的推荐下,林俭宁又种起了新会柑,“去年9亩地就赚了40多万”,他说,“阿伦是能带我们致富的人。”
凭借自己比较完善的种植技术,招永伦不断帮助解决周边农户的难题,赢得了不少农户的信任。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合作社也从最初经过工商注册的8名社员发展到超过80人、果园面积超过一千亩的大型合作社。
长妙香合作社中不乏年轻的社员。
为了让社员们有一个日常聚会交流的地方,招永伦出资为合作社搭建了一个大型的管护房,并负责日常运营费用,尽可能降低社员们的负担,“前前后后投入了几十万元。”他表示。如今,管护房无论何时都会有社员进进出出,忙时沟通交流技术,闲时聊聊生活、话话家常,招永伦很享受这样的氛围,他说:“农业是对要求很‘精’的行业,只有不断交流学习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招永伦和合作社社员经常一起聚会讨论。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为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南方农村报联合广东省农业对外经济与农民合作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外经农合中心)及网商银行共同发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普惠金融行动,招永伦成功申请到了一笔120万元的免息贷款。
据外经农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遍布全省各县域的合作社服务中心、联合会,外经农合中心试验性收集梳理出两批存在融资需求的合作社。而据网商银行介绍,目前已有近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相关信用资质审核,获取免息数字贷款扶持,户均金额约20万元,有效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对于这笔免息贷款的用途,招永伦表示,除了用于个人日常生产外,未来他计划拿出其中一部分资金,供合作社社员临时周转使用,“这些年我也经历过很多次低谷,深知无助的滋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真正给到社员们切实的保障。”招永伦说。
【策划】严亮 周晓凤
【统筹】冼伟锋 郑展能 马炳华
【记者】郑少锋
【摄影摄像】程麒 谢进扬
【设计】钟淇淇
【出品】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