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端访谈 >

浦东学区房暴涨「上海浦东二手房价格」

来源:   2023-10-28 16:16:20


1月22日,上海8部门出台房产新政,堵了“假结婚漏洞”,房价没降!


1月25日,补刀“法拍房限购”政策,房价也没降!


1月26日,闵行区统考,学校排名揭榜,据说闵华二这次统考成绩在闵行排第9,引发了附近小区巨大抛盘?然后房价……降了!?



但很快,官方就出来打脸辟谣了——

假的!



在房价真实性比较高的某中介平台上,该小区的房价依然还是10万元/㎡以上。



至于“大量抛盘”这个说法就更可笑了!这个小区一共才挂牌20套!大量在哪啊?



只能说,个别自媒体真是挖空心思搞营销噱头,抓住家长们升学焦虑的痛点,胡编乱造博取关注,实在可恶!


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区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无数家长敏感的神经……


市场很热,学区房很热


过去的2020年,疫情之下,中国消费整体不及预期,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8%,比GDP增速低出不少,但在学区房和教育支出方面,不降反增,逆势大涨。


在北京,2020年临近年底,在学区房带动下,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大幅攀升。以德胜、月坛片区为主的小户型学区房紧俏,500万元至800万元区间的一居室遭抢购。


据数据显示,北京知名学区房价格已经攀升至2017年初的高点,人大附实验小学的学区房知春里,业主甚至坐地起价,一夜跳涨40万。


在上海,学区房年涨幅甚至超过了50%,一天一个价,一个月涨一两百万都属正常。尤其2020年,上海全面实行起小升初的“公民同招”(所谓“公民同招”是指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目的是防止民办校提前“掐尖”),民办校的优势又少了一大截,家长们纷纷选择挤上学区房的“独木桥”。


在浦东新区,张江集团中学教育水平名列前茅。在某中介网站上,它对口的张江汤臣豪园(二期),从2020年1月的每平方米均价8万涨到了12月的12.14万。总价一两千万的房子,仍然挂着“客多房少”的标签。


对口浦东福山外国语小学和建平西校(初中)、作为“双学区”代表的“老破小”梅园二街坊,眼下23万元/㎡的房价,都快赶上陆家嘴汤臣一品了,你敢信吗?



那么,学区房=改变命运吗?


绝大多数人会说不等于,现实却是形势比人强,挺残酷。


据统计,上海初中升高中录取率47%,上海高中升本科录取率54%(江苏也有51%!)


100×47%×54%=25.38


也就是说,每100个上海籍学生,也只有25人能读本科!


上海虽为直辖市,有4所“985”、10所“211”(含“985”)大学,但并非只招上海生,对长三角三省一市,乃至华东六省一市都有倾斜和照顾到的,高考难度大于同为直辖市的京、津!


也正因上海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民同招之后,两个小区一路之隔,共享一样的社区配套,仅仅一个学区房,一个非学区房,价差超过几百万,这在上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在黄浦区的老西门地区,复兴珑御小区对口的小学是黄浦区公立一梯队的蓬莱二小,目前挂牌均价是158000元/㎡,而该小区对面的非学区房,南文大厦,目前最贵的一套二手房3房2厅2卫145㎡,挂牌价也才1090万元,约合75111元/㎡。


如果以145㎡居家三房,价差8万元/㎡粗略计算,南文非学区一套三房比对面复兴珑御便宜1160万元,不过少了蓬莱二小5年的学籍资格。



但是,就算多花几百上千万买到学区房,但也无法保证将来一定能上对口名校。


因为政策风险是学区房始终摆脱不了的最大风险。


学区房的风险一直在


其实,“政策风险”这一点,在先前很多地方已经有过许多实例——


最常见的就是,被划出学区。


比如,2018年年底,深圳福田决定,把香格丽苑、听泉居、鸣泉居、安侨苑等几个小区的学位,从侨香外国语小学部划出,划到新建的红岭实验小学。


当时,很多业主就懵了,还有业主刚刚买了这几个小区的房子。



根据适龄儿童,城市建设等情况对学区进行调整,也时有发生。


甚至,还有学校直接搬走。


2019年浙江绍兴所辖的嵊州市公布方案,两所学校将整体搬迁。



上面这两种动作比较大,引起的争议集中。但其实,在更大层面一直在对学区房降温。


比如,“多校划片”。

先来看看这个词的基本介绍——

1、什么是“多校划片”?所谓的“多校划片”指的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学校(小学或初中),哪怕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并不能确定孩子以后到底会上哪个公办学校,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学区房降温,有效遏制炒(学区)房现象。


2、“多校划片”具体是如何划片的?简单理解,根据“多校划片”政策,会将那些热门的公办小学、初中分散到每个片区内,尽可能确保各片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在学校招生方面,会统一通过电脑派位(也就是摇号)的方式,将生源分配到对应片区内的学校。


也就是说,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小学初中,买了学区房也不一定100%上好学校。


前不久,一则关于浦东要采取“多校划片”的消息几乎在每个家长群里沸腾,牵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



消息的来源于浦东新区教育局在自己官方公号“上海浦东教育”上发布了一篇新闻稿,其中提到,在1月7号下午召开的浦东新区教育2021年工作务虚会上,浦东新区教育局局长指出,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学习新加坡和海淀区的理念和管理模式。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大家纷纷猜测——


“海淀区的理念和管理模式”是什么?


那不就是“多校划片”吗?


浦东要学习它,那不就是也要……“多校划片”吗?



其实早在这个消息之前,上海市某些区的公办学校就出现了类似于“多校划片”的招生方式,比如长宁区、徐汇区和杨浦区。


长宁区:“多对多”电脑派位


在小升初阶段,也就是五年级升六年级阶段,上海长宁区会以“多对多”电脑派位的方式,将生源划分到对应的公办初中当中。这一过程当中,因为参与摇号的公办小学数量会增加,所以势必会进一步增加摇号到热门公办初中的难度,不确定性加大。


徐汇区:电脑派位 对口入学


徐汇区的公办学校入学比较特殊,主要由4种入学方式组成,分别是电脑派位、电脑派位 对口入学、对口入学、九年一贯制直升。


其中,电脑派位和电脑派位 对口入学这两种入学方式,就类似于今天所说的“多校划片”。


杨浦区:奇偶数对口入学


杨浦区的有些公办小学,是能够按照学籍对口的方式对口到指定的公办初中,比如,杨浦小学对口复旦实验、上音实验小学部对口上音实验初中部。


但是,还有一些公办小学,得根据奇偶数年来安排对口入学,比如,许五小学奇数年对口昆明中学,偶数年对口鞍山初级;公办打一小学奇数年对口鞍山初级,偶数年对口昆明中学。


所以家长们很担心,浦东是否真的要实施“多校划片”?学区房难道要凉凉?


好在1月12日,浦东新区教育局的官方回应来了,消息不实!


教育局表示,这完全属于一种过度解读,不当解读。海淀区的先进经验有很多,并不是指多校划片。这次是务虚会议,就是大家头脑风暴一下,并不意味着已经有了相关的政策,要马上实施。


所以今年孩子要入学的浦东家长们可以松一口气了,2021年的入学政策不会有方向性变化,即还是会延续公办对口入学,民办摇号入学的政策。但是未来政策如何……就很难说了。



这不,这厢浦东家长稍稍放下了悬着的心,那厢上海市教委又发布了一项文件,再次一石激起千层浪!


1月14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教师招聘、评价、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规定!



划重点:

* 每位教师10年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


* 学区、集团内1-2年的交流轮岗工作经历将作为提任校级干部的重要因素;


* 新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不低于20%左右的人员流动到乡村学校或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支教3年……


从上述信息中,我们不难得出一条结论:即使不以“多校划片”的方式去均衡教育资源,上海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方式去抹平公办校之间的差距。


比如,《指导意见》内提及的“教师10年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意味着教师可以到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去流动任教。集团内部教育资源也有强弱之分,这也就意味着集团化内部可以真正共享师资。


集团化办学无论是体制内外,在上海都比较盛行,如浦东三大教育集团之一的建平系学校,以建平中学为龙头,现在位列上海的“八大”之中,是浦东学子心心念念的“牛校”。但是,集团内的有些学校就没有这么亮眼了。


“教师10年内必须流动”政策,正是给了这些所谓的“菜小”、“菜中”新的发展机会,一旦全面实行后学校之间会趋向于没有流动、没有差距、没有对比。


师资不固定,学校管理层也面临轮岗,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在哪里入学的差异也就不那么大了?



可以说,新政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区房的优势,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附加价值。


在一些家长看来,为了争抢名校资源,还是不得不买学区房。只不过,现在买要做好房子“套牢”甚至“砸在手里”的准备,也要做好上不了名校的准备。


毕竟,谁也不知未来的政策又会如何变化。


而原本追求安全感,已经买了学区房的家长,如今却常常因为某个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而让自己陷入不安的恐慌之中……他们和大多数还没买学区房的家长一样,都有着一种共同的情绪——教育焦虑。


缓解教育焦虑还需“更好的自己”


一个家庭重视教育是件好事情,但如果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把学区房看作“赌上孩子未来”的教育投资,这个赌注实在太大,风险也太高。


小李,现年35岁,南开大学硕士,原本在国企上班,深圳有房一族,老婆孩子热炕头,小日子过得还挺安稳。


动了学区房念头后,小李的人生开始转向。


他说,“深圳的房价大家都懂,一套100平的学区房,1000多万才能拿下。我卖掉手头的房子,外加掏空10多年积蓄凑了首付。”


在一二线城市买房就像跑马拉松,首付齐了也只是前半程稳住,月供就像后半程,如何保持才是关键。


1000万的房子每月还贷得几万,工薪阶层压根承受不起。为增加收入,去年小李从国企辞职创业。创业的同时,一边挤时间跑滴滴。


按照小李的说法,由于回归家庭的时间少,婚姻随之出现问题。后来婚离了,孩子判给女方。


公司倒闭雪上加霜,还欠着20多万债务。风雪走一遭的小李开始反思:人是不是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小李的故事是整个中产阶层的缩影。事实上,很多人都习惯了踮着脚尖,甚至跳起来摘葡萄,哪怕很吃力。



撇开外界风险不谈,孩子本身也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毕竟如果孩子的素质本身不够,“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的链条看似合理,实际却经不起推敲。


王女士的儿子在某985高校附中上学,她说,进这所附中是要摇号的,很多地段生被摇号进来,完全跟不上,于是,学校想了个办法,通过考试弄出两个重点班,以后就重点培养这两个重点班。其余的班就混着,不要太差就行。


明明进的是同一所名校,却依然要面临不同优劣的教育资源,等升学考试结束,重点班的孩子纷纷去名校,普通班的孩子纷纷去中等学校甚至最差的学校,当初轰轰烈烈买了学区房,弄到最后还是“尘归尘,土归土”。



所以买了学区房,真的不等于高枕无忧。


要知道,随着清北复交等名校,自主招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英语能力等等都是综合参照系,而这些能力不是学区房能给的。


如果家长因为有学区房进名校,却不愿意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孩子学习,那么除非自家娃高度自律,否则结果大概率就等着收拾烂摊子吧。



从根本上说,学区房也并不是缓解教育焦虑的一味良药。多数家长教育焦虑的根本原因,不是买不买学区房,而是无法确定自己对孩子学有所成的愿望会不会实现,以及对孩子未来发展无法把控的无力感。


那么,解决这种焦虑的办法无非两种,一种是放弃不切实际的执念,另一种则是提高成功率和可行性。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解锁之法放在孩子身上,不如放在自己身上。对孩子的未来患得患失,不如对“更好的自己”的求索来得更有把握。


教育不是买套学区房就可以给孩子做个交代,而是充满热情与他一起奔跑,点燃他心中渴望知识的火焰。


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对孩子成长给予必要的支持——物质的支持、信任的支持以及视野的支持。父母的身体力行,可以让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一种不断奋发向上的精神。日日夜夜的言传身教,让孩子耳濡目染,获得了潜移默化的品格教育。


学区房,也许可解一时之忧,却解不开孩子人生中遇到的每一道难题。从更大的格局来看,教育是为一个人一生的品行、一辈子的人格打基础,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学区房只是这个环节中的一种可能性,有,固然锦上添花,没有,也总有别的办法。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最独特最优秀的孩子。


即使他们进不了最好的学校,也相信他们能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甚至创造美好的世界。


版权归家长口袋所有


家长口袋作为家长教育路上的必备智囊,帮助您缓解升学焦虑,坐览全球领先教育理念与方法。欢迎关注家长口袋(ID:jiazhangkoudai)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