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让我见到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成功的企业家精神」
来源: 2023-09-10 16:16:52
作者| 宇多田
出品| 虎嗅科技组
头图来自现场拍摄
刚刚出苏州北站,猝不及防被扑面的大火团击中。网约车师傅说我们比较幸运没“享受”到42度的天气时,没想到,比40度高温更热的,还有苏州当下的硬科技招商与创业氛围。
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博士说,他正在苏州参加金鸡湖创新创业大赛,心情十分愉悦。这是一个面向青年创业的小型活动,但却是全市“国际精英创业周”的组成部分。
至少在这一周,从上到下,从网络到实体,从高新区到相城区,苏州在为科技人才狂欢。
在驶向高新区的路上,司机师傅滔滔不绝向我介绍挂在长杆上的5G盒子,教我轻松分辨4G与5G设备的方法。我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一扫前半年浸淫网络带给自己的颓丧感,未到目的地,竟率先感受到了一座城市带给人的神奇向上感。
苏州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虎嗅现场拍摄
2020年12月才启用的苏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的确很新,贴着创新与人才的一楼大厅还在装修,但已初见雏形。虽然门卫大叔的桌子还处于电梯口空调和外面40度热浪的交汇处,但他拆开一袋冰块满意地说“其实也还不错”。
在这样一座门头装修声吱嘎不断的5层大楼里,除了若干家鲜为人知却即将上市的半导体企业,还有一批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的半导体创业者。
譬如,当我路过“优镓科技”时突然记起,这是一家曾经参加过陆奇博士北京路演的优秀5G通信芯片企业,不久前在苏州设立了公司以求全面发展。
虎嗅现场拍摄
而主导这一切的是二楼靠近边角的一个“简陋办公室”。走进去,四五个年轻人要么紧盯电脑屏幕,要么走来走去接着电话,文件满天飞。
这个名叫“苏州高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高新区管委会旗下国有企业,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样子。
他们的状态很像互联网公司,前一秒抓着手机刚接完电话,后一秒又笑着迎上下一批到访的投资人;他们随时紧盯网络上的各路消息,一点关于半导体创业与上市的风吹草动,都会出现在他们的备忘录里。
每一次调研,每一次企业沟通与每一篇文章里的关键词,对他们来说,都意味着两个字:机遇。
“刚刚门口路过的那家企业叫裕太微,的确是一家了不起的企业。” 苏州高新区政府工作人员大多毕业于985大学,有海外留学背景,对楼里的半导体公司从技术、产品到营收了解全面,水平超过许多科技企业的市场与公关部门。
这家主要做车载以太网PHY芯片的企业,在2017年成立时并未获得太多关注。但2019年,在裕太微以太网量产芯片陆续投放市场,且被华为哈勃“挖掘”并注入资本后,其资本关注度与销售业绩也出现了一个转折点。2022年6月底,裕太微在科创板上市获得了正式受理。
在必须恪守规律的半导体领域内,这是一个年轻且低调的企业。根据招股书,虽然2019年~2021年,年度营收从132万到2.54亿元的飞跃堪称卓越,但三年占比奇高的研发与项目投入意味着企业不可能在短期盈利。
此外,在全球以太网物理芯片市场竞争中,博通、美满电子、德州仪器、高通等企业把控9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进口替代仍然是裕太微目前的主要任务。
“由于他们太低调,我们也是在2019年工信部一位司长来苏州做调研时,大家在一起学习华为供应链,才发现我们这里竟然有一个很厉害的企业。”而那个时候,华为哈勃已经进入,苏州国资创投当机立断4个月间隔紧随其后,而后来就很难再进来了。
(虎嗅现场拍摄)
这个楼里很多处于成长茁壮期的半导体公司,就是在这样一种急迫的招商和学习氛围下,被“抢”进了高新区的大楼里。后者像盘旋在硬科技产业上空的一只秃鹰,伺机而动,不留时间与资本余地。
我们拜访的二楼另一端高端MCU芯片创业公司旗芯微,刚刚获得了英特尔资本的单轮独投。这对于英特尔资本来说相对少见,如果查看他们近两年的国内投资动作来看,中国企业寥寥无几。
乍看起来,车载MCU企业似乎在2020年出来创业时间尚晚,且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有两点不可忽视,除了恩智浦苏州研发中心背景,这是一支从设计、测试到量产相对完整的前外企全建制团队,CEO万郁葱在车规MCU产业具备一定号召力。
“恩智浦收购的飞思卡尔‘前身’摩托罗拉,是外资(芯片)企业里最早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他们选中的地点就有苏州,培养了很多资深工程师。其实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是没有研发的。”
一位苏州高新区顾问是曾在飞思卡尔等企业工作超过20年的老兵,他对半导体研发人才分布极为了解。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为何很多带着芯片巨头背景的公司没那么名副其实。
虎嗅现场拍摄
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周期的尊重,需要首先来自对“自我能力”成长空间的认知,以及务实性。
包括旗芯微在内,楼里半导体供应链企业的首要目标并不是“赶超”,但大部分都有强悍的海外团队背景,他们普遍拿到了商业订单,有了不错的收入。
当然,这也是构建优质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持续性的基础。
无论是将全球总部迁至苏州的数模IC大佬“硅谷数模”、还是跨越千里而来的沈阳晶圆切割商“和研科技”,都是苏州高新区在长三角硬科技产业圈招商激烈竞争中的成果。
也许这一切正如一位芯片老人所感叹的那样:“半导体,的确是一个要迎来“真朝阳”的产业了。”
虎嗅现场拍摄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话每个人都可以说的漂亮,这些年无数报告可说明这一点。但现实的执行力则极为稀缺,当然,不可否认这背后存在的经济实力。
但眼睛真实观察到的这一切,仍然让我不得不感叹苏州高新区国资企业,乃至长三角地区的运营能力和行政效率,以及这里政府年轻人才的勤奋、市场敏锐度、执着度、礼貌度与亲和力。譬如,我曾多次听闻这里的政府人员为了抢优质企业,不惜当天飞到当地与CEO进行多轮谈判。
这无疑将开启一种良性循环,马太效应将继续在硬科技地方产业圈蔓延。就像优镓科技CEO黄飞告诉我们,将研发设在苏州,首要看中的是这里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人才。
写在最后:
我对苏州最初的好感,来自于风景如画的工业园区与不到两年便填满了自动驾驶企业与无人车的相城区。
由于长期跟踪自动驾驶产业,我对相城区敏锐的嗅觉没有感到惊讶,但对高铁新城的整体规划落成度和引发的企业聚集效应感到钦佩。
而本次拜访,则让我真切意识到了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和信用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推进能力。我曾问这里一位年轻员工,从世俗角度看,到底是什么能支撑他们周末加班出差、微信秒回、平日996的工作强度。
这里面当然有政府人才激励制度与个人意志的推动,但他一句话让我觉得挺了不起:
“的确节奏快,但与上市公司董事长们聊上一聊,总是能让你获得很多非常有意义的内容。”
实际上,苏州各个区域都呈现这样一种激烈竞争的状态,都在拿着“大碗”去接去抢从上海等地源源不断流入的人才。很明显,特殊机遇,又被很多为了经济在拼命的地方政府看到了。
在离开前,我看到他们桌子上摆着很多半导体大部头,他们推荐给我这些书,说用来当半导体字典很有用:“我们听不懂的时候,也会翻一下这些书。半导体太复杂了,必须要一直学习。”
也许每一个产业与时代的起落,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故事。不变的,是下行时代里总有个人与企业向上攀登的史诗。
以上所有的见闻,都是真实感受,或许也源于我个人的孤陋寡闻。
但它也似乎能证明,走出互联网,走出屏幕,走去现场,去拥抱真正扎实的土地,也许消除不了偏见,但却可弥补无知,攫取一些别人赠予的力量。
用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第三集的片头做个结尾,这段话是托马斯·潘恩《常识》里的一段话,被美版《企业家》杂志引用做了发刊词: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个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