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端访谈 >

「改革开放天津纪事⑯」房子 住的是老百姓的心情

来源:   2023-08-30 08:17:03


那些年,大家都住在热闹的大杂院里;那些年,一家人挤着住在十几平米的平房里;那些年,冬天一早起来就要奔公厕;那些年,两人结婚还等着单位分房;那些年,公产房还是普遍现象……

1992年,1月1日,天津市房改方案正式出台。随后,天津的商品房时代来临。

一家三口迁出小平房,圆了楼房梦

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市区近四分之一常住人口居住的危陋平房总面积高达1000多万平方米,三代或四世同堂很常见。以南市地区为例,48851间房屋居住着10万多市民,大部分家庭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

1994年元旦,天津正式启动成片危陋平房改造工程。

6年时间,西广开、谦德庄、中山门、南市、万德庄……这些天津普通百姓生于斯、长于斯的著名“棚户区”全部得到改造,冬天漏风、雨天淹泡、低矮狭小的平房已永远留在了那些天津人的记忆里。

一片片的危陋平房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普通的民宅、一条条连贯现代街市的平坦道路。从1994年至2000年,天津累计拆除危陋平房836万平方米,新建住宅2073万平方米,先后有110多万老百姓搬进新居。众多天津人告别了蛰居多年的危陋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潘建国今年整整60岁了,从结婚开始,小两口就住在河北区三经路18号大院10平米的小屋里。也是在这间小屋里,他们的女儿出生了。“我们家的条件还算好的,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院子里三户人家,共用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我们院还算人口少,那时候,很多同事、朋友都是五六户人家挤在一个搭着棚子的灶台上轮流做饭。那时卫生间也要去公用的,高峰时段,得排着队上厕所,那会儿要是有个拉肚子的就要排起长队,可闹心了!”潘大叔说,“还有的家庭,是四世同堂住在一起,屋里没地方睡觉,就搭上下铺,一进屋看着就跟宿舍一样。”

住平房,下面是“接地气”了,但是顶子上可没有人家。所以每年夏天最怕屋顶漏雨。潘大叔每年必做的一项工作,就是爬上爬下,赶在雨季来临之前重新铺一层油毡。不然真赶上大雨,屋里又开始锅碗瓢盆全都用上了——在“滴答滴答”声中接雨水。

“那小屋,能自由活动的地方不足4平米,家里人吃饭放上一张桌子就满了,闺女每次都坐在床上。孩子上学也没有专门写作业、看书的地方,餐桌还得当写字台用。一家三口挤在一张床上,一直睡到了孩子10岁。”回忆起当年,潘大叔对往事记忆犹新。

潘大叔一家

1994年七八月份的时候,随着危陋平房改造工程的开展,潘大叔居住的地方纳入了拆迁范围,院墙被喷上了大大的“拆”字——这片居民终于盼来了拆迁。15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可以分一套40多平米的独单,15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可以分得一套60多平米的偏单。潘大叔说:“那时候,谁敢想还能住上楼房啊,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幸福来得太突然’。”

根据当年的拆迁政策,潘大叔需要在外租房居住一年,政府按租住时间一次性发放租房补贴,一年后,还迁到河北区水产前街的珍园里楼房。

选房的时候是根据搬迁的先后顺序挑选,鼓励快速搬迁。“我们拆迁时,还迁房已经在建了。我时不时地就骑着‘二八大铁驴’去看房子,跑了不知道多少趟,就想选个心仪的房子。有时候自己看好了,可是被排在前面的人选走了,我还挑出了一、二、三方案备选。”

等待的这一年,潘大叔盼着住进新楼的心情是一天比一天急。1995年,潘大叔终于盼来了领钥匙入住的日子,一家人欢天喜地地拿到了自己家的钥匙,住进了新房。虽说是独单,但是有独立卫生间和独立厨房,终于可以“独享生活”了。“5楼采光好,阳光特别耀眼。我们当时就觉得,自己的家怎么这么好呢!”说到这,潘大叔一脸笑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踏进新房的样子。

许多年后,几经换房,潘大叔早就住上了更加宽敞的二居室商品房。“现在,我闺女也成家生子。别说闺女在家里住,她们小三口都回来住也没问题。”言谈之间,潘大叔对现在的住房条件非常满意。

购房观念改变,商品房进入大众视线

要说起商品房,还得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危陋平房改造进行的同时,商品房也开始逐渐进入市场。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全面建立。

住房公积金稳定的储存积累,增强了职工购房的支付能力和消费信心,改变了解决住房“靠政府、靠单位、靠企业”的观念,全市住房制度改革按照提租促售房,售、租、建、管并举,攒钱买房、贷款买房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1994年5月天津市第十五届换房交易大会上,群众去换房时,有2万条最新可成性换房信息供市民挑选,也可办理换房登记和换成手续。“换房状元”热心为群众咨询和搭桥介绍,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房信房地产集团、东方房地产实业公司、华实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长康房地产开发公司等30多家开发公司在会上出售全市50余处商品房和小洋楼。

商品房刚刚面向市场销售的时候,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可以称为“令人担忧”。与现在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一平米的房子相比,那时即便是1000多元一平米的商品房,按照当时的收入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况且,福利分房的影响,在人们脑中还没有完全散去。

1994年,危改竣工工程360万平方米中,有四成是商品房。根据当时的测算,这一年如果没有完成15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任务,1995年的危改工程将没有资金来维持大规模滚动。

当时社会上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房价太高了,靠工资生活的人哪买得起房哟!但另一方面,全国商品房大量积压,这是一对应当认真研究的矛盾。

按照国家的思路,住房制度改革就是把住房推向市场,变过去低房租、无偿分配的行政福利方式为市场经济、货币交换的新体制。那么,出路在哪里呢?出路在广大市民身上。房地产业认为,采取贷款或分期付款的办法是可行的。为了促进房地产销售,销售房屋都有一定的折扣政策,包括工龄折扣和一次性付款折扣。

为了让中低收入职工也能买上廉价商品房。天津市提出要在1995年建设150万平方米安居工程,1996和1997年将分别兴建225万平方米安居工程。

1995年底,国家再次出台新政,1996年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进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房。

“疯狂炒房”的变局: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

1998年是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另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开始,天津市住房开始进入一个货币化时代,保值、投资、炒房团应运而生。

这一年,天津市房价平均水平为2510元。市区期房已经有4950元/平米出现,这在当时已经是“豪宅”了。为了促进买房消费,天津当时有很多房地产公司打出“工程期0付款”的广告。

随后那些年,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地产商们几乎家家都在抢占卖房的制高点。

2003年“非典”来袭,这一年也成为了房价的分水岭,“非典”过后,天津的房价直接“起飞”了。无数房地产商纷至沓来,扎进了天津这片沃土。

2005年,富力地产来了;2008年,恒大地产来了;2009年,碧桂园来了,此时,已经进入了疯狂的“抢房时代”,并且开启了摇号买房的先例。

路劲太阳城、中海八里台、新梅江……这些熟悉楼盘的消息,开始每天从四面八方灌进人们的耳朵。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8年以来,国家从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过快变成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并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天津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严格按照土地出让价格、新建商品房价格、二手房价格“三价联控”原则,有效调控土地出让价格,稳定住房市场价格预期。支持刚性居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