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端访谈 >

六环外的北京是真实的中国:城市边缘的孤岛 迷茫却依旧向着阳光

来源:   2023-06-29 14:16:58

“我在世界的中心上班,住在乡下月租200块的出租房里。”你心目中的“北京人”是什么样子?

他们在国贸、中关村最高的写字楼里上班,大牌傍身光鲜亮丽,手里拿着星巴克说得一嘴流利的英语,会加班但年薪百万,周末跟姐妹逛SKP购物,在侨福芳草地吃下午茶,然后开着BBA回到位于二环的家中,假期去国外旅行shopping?拜托,别闹了。

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那只是金字塔顶尖的一小部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每时每刻都会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无数似是而非的信息,而“北京人”就在这样的氛围下被逐渐魔化。让我们摘掉有色眼镜,一同来看看真实的北京,究竟是什么模样。

六环外的世界什么模样

曾几何时,一首《五环之歌》让北京五环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但我们知道的也仅仅是,北京堵,非常堵,但为什么会如此之堵,却是很多人都没想过的问题。在北京有这样一种说法,最真实的北京,在五环和六环之间。

北京的五环外,生活着500多万人口,占北京常住人口的一半。那里是乡村向着都市演变的过渡空间,那里有奢华的别墅,高端的私人会所,国际学校,同时也居住着几百万的农民,外来务工人员,许许多多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

他们在北京城各个角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无一不怀揣着梦想,拼尽全力想将自己嵌入这座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的城市中去,忍受着藐视与压抑,只盼着终有一日可以扎根于此,安身立命。

或许在未曾在北京生活过的人的印象中,六环便已经是北京城的边界了,那么六环之外的生活,可能会超出他们的理解。而六环外的北京是真实的中国,城市边缘的孤岛,迷茫却依旧向着阳光、充满希望的人们。

城市边缘的孤岛

“住在六环之外,我还算是生活在北京吗?”

北京的六环外是什么概念?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天安门广场来说,六环外距离天安门超过30公里,打车的话至少需要200元,这还是在不堵车的情况下;普通人上下班大体需要坐40-50站地铁;

如果你的车是外地牌照,那么根据北京发布的《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规定,从六环外进入北京市内,是要办理通行证的……

北漂的人多少都会有这种经历,逢年过节回到家乡难免会被问上几句:“你住在北京几环啊?”似乎这就是评判一个人在北京混的怎么样的唯一标准。很多住在六环之外的人时常会迷茫,自己算是生活在北京吗?

然而更多人连迷茫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每天天不亮便要出门,那时的公交地铁站已经人山人海。而进城的早班车上即使挤满了人,也出奇的沉默和安静,人们需要在路上辗转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市内,然后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大部分年轻人是没有办法按时下班的,有的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已是凌晨。更有甚者,有些时候等待他们的并不是温暖的小窝,因为,在北京的六环外,部分地区是没有通暖气的。

冬季的北京寒冷,出租屋里冷的如同冰窖,甚至偶尔水管还会被冻到裂开。有人笑言,在冬天的北京六环外,生存靠的不是暖气,而是一身正气。

这里没有随叫随到的外卖,深夜营业的只有零星几家店铺,配送费还高的离谱。捂着钱包打开冰箱,里面的蔬菜基本都是周末的时候门口大集上屯的。

住在这里的人们基本没有社交,与朋友见个面来回路程上要花费要3、4个小时,想想就已经浑身疲惫了。他们或许曾无数次兴起换个地方住的念头,但想想北京市内高额的房租,终是作罢。

他们还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窝,可涨工资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房价,即使是在这么偏远的地方,房子的均价也超过3万了,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这里是繁花似锦的北京城边缘漂泊的孤岛,在孤岛上求生的人们即迫切的渴望离开这里,又希望能在这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六环外的“老北京”

“我们家世代老北京,现在都搬到郊区去了。走在地铁里,南腔北调哪儿的口音都有,却很少能听到地道的北京话了。”

以前说起北京二环,那可是宫墙根儿底下,是地地道道老北京人的聚集地。然而,近些年,二环内已经没有多少老北京人了,都是外来的“新北京人”。那老北京都去哪了?

六环外的不少楼盘,都是回迁房,里面住着自愿或者非自愿迁出来的老北京们。在他们印象中,六环外曾是很遥远的地方,是属于学生时代军训和春游才有的记忆,他们从没想过那里会成为自己的家。据统计,北京常住居民每三人中就有一人住在六环以外。

其实大多数北京人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有钱,他们也跟其他2000万人一样公平竞争着,一样挤地铁上下班,一样努力奋斗想为孩子争取一套学区房,跟其他人一样在面对越来越高的房价无能无力,只能选择住的更远。

有些北京人虽在二环内有房子却选择在六环外租房子住,因为不少老房子虽然还在,却在胡同深处,那里被称为“城中村”。出了胡同就是商务区,连个买菜的地儿都没有。

老北京的平房屋内是没有卫生间的,只能去室外的公共卫生间,生活上不十分便利。胡同狭窄,也没有地方停车。这还不是最糟的,不少平房是只供房,房子是无权出租的。

在没有租金收入的情况下,住在六环外的他们付着房租,同时为了孩子的学区问题还负担着房贷,并不比“北漂”们轻松多少。

勤劳安逸的“孤岛居民”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我习惯也喜欢这里的生活方式。”

随着北京市不断的向外扩张,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从市中心迁往周边地区。与政策相辅相成的是道路交通和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完善,六环外虽然距离远,但交通四通八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家临时或者永久的安在这里。

阿翔是一位八零后的奶爸,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每天搭乘公共交通上下班,全程花费20多块钱。下班了就骑着自行车在家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因为居民众多,这里的生活配套很完善,物价也较市内低了不少。

小丁刚刚走出大学校园,最初在三环租了一间地下室,租金将近两千,实习工资没有多少,除了房租和吃饭所剩无几,更别提社交了。上班也都是搭乘地铁穿梭于地下,每天除了地铁站到公司那一小段距离几乎感受不到阳光,他的生活“暗无天日”。

下班后独自一人回到处于地下室的家中,有的时候难过的想哭,又不知道到底在难过些什么。半年前,他选择搬到六环外来住,才算开始了“真正的生活”。用他的话来说,年轻不怕辛苦,但原来的生活方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更有很多人的工作地点就在六环外,这里的工资比老家高很多,虽然在北京买不起房子,但攒个几年,在老家付个首付还是绰绰有余的。

除此之外,北京许多自然和人文风景名胜都在六环外,周末与三五好友一起或者带着家人去四周转转十分惬意,不用节假日跟游客人挤人。

立冬后下了几场雪,六环外的雪景虽不及故宫里的古朴大气,但自带一份独有的安宁祥和,小孩子们在门口堆砌了各式各样的雪人,大人们用手团成一个洁白的雪球,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这或许就是那份专属于生活的烟火气吧。

未来可期

“等我攒够了首付,就在六环外买个房子,我相信这里很快就会发展起来!”

自五年前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规划了在通州区投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计划。

去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1月12日,中共北京市委城市副中心工作委员会、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随着政府对周边地区的大力开发,六环外的房价也从最初两室一厅90万一套到现在的均价3.5万/平米。

明年春季,中国首个环球影城将在北京副中心正式落成,周边区域大有可为,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不断前进着。很多早期在这里安家的人也打消了想要搬走的念头,周边的生活和教育配套越来越完善,生活越来越像它本来应有的样子。

他们虽然依旧迷茫,但感觉自己的双脚好像终于开始踏踏实实的站在这块陌生又熟悉的土地之上,清晰的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这一刻他们终于不再“漂”着,开始有了“家”的感觉。

阳光拨开厚重的云层,“孤岛”沐浴在光芒之下,“孤岛”上的人们向着阳光努力的奔跑着,带着满满的希望。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