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毒教材事件启示我们: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编审机制
来源: 2023-05-17 12:17:05
此次波及全国的人教社毒教材事件让我们看到,我们现行的教材编审机制就像先前的建设工程承包机制一样:人教社是总包工头,各科主编和各科美术主编是二级包工头,各科分册主编则是三级包工头,那些负责某一方面具体事务的人员则是四级包工头;其余人员则是打工者。人教社从教育部把所有的教材编写的活揽下来,然后分给早已和他们有利益关系的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担任总主编;这些所谓的总主编从人教社揽到活后,就寻找和自己关系好,或有利益纠葛的人做分册主编;这些分册主编从总主编那里拿到活后,仿照总包工头和总主编的做法,再层层分包下去。
这就是我们现行的教材编审机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儿童过家家一样,简单轻松且快乐。
想想,如此过家家一般的教材编写机制,教材的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吗?我想,这次的人教社毒教材事件再充分不过地给我们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根本没办法保证。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显然,这样的教材编写机制天生就存在三种缺陷:
一是教材编写高度利益化。谁都知道,中小学教材这一块,从利益的角度来看,那可真是稳赚不赔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某些所谓的专家教授只要被人教社选准,一旦担任了总主编,那就同人教社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共同体,其他人——不论你才学人品多么优秀——要想走进这个利益共同体,几乎比登天还难。
二是教材编写高度圈子化。按理,教材乃是公共产品,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兴衰,因此,教材编写队伍必须走大众化的路子,必须搞五湖四海,不能任人唯亲,任人唯利,搞圈子化。但是,我们此次看到的人教社毒教材却是结结实实地搞了任人唯亲、任人唯利,搞了圈子化。这一点笔者在先前的相关文章已经谈及,这里,不再啰嗦。
三是教材编写高度僵尸化。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教材编写高度利益化、高度圈子化后,教材编写队伍中很难再有新人新面孔出现,教材编写就会长期把持在那么几个人手中,他们如同僵尸一样,按照既定的规则亦步亦趋,长期如此;这样一来,教材编审队伍中就很难注入新鲜血液,教材的质量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显然,现行教材编写机制是一个腐化、堕落、僵尸一般的机制,面对这样的一个机制,我们必须坚决予以铲除。那么,新的教材编写机制应当是怎样的呢?笔者以为,从人教社此次毒教材事件给予我们的教训来看,新的教材编写机制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建构:
第一,在编审队伍的组建上,必须守好三个原则:一是编审人员的选拔要公开化,要搞五湖四海,不能搞任人唯亲,不能搞圈子化;二是编审人员的选拔必须倡导“爱国者治教”的原则,不能将一些政治思想糊涂,甚至错误的人选入教材编审队伍;三是教材编审人员不能搞长期制或终身制,必须定期轮换、定期重组。
第二,在教材的审查监督上,也有三个原则要坚持:
一是审查监督机构要实行第三方审查监督机制,不能搞一个圈子里的人编,再由一个圈子里的人审的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审查监督机制。二是审查监督要实行专门机构审查监督与人民群众审查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在这个方面,尤其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这一点,此次人教社毒教材事件从被扒出到受到全网声讨,就是个典型。
三是要落实好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审查发现问题,就必须追责问责,不能含糊了事,甚至不闻不问。
第三,在教材的调整更新上,不能搞由某些人说了算的“一言堂”机制,必须搞大众说了算的机制。这样,就不会再次出现把《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这类课文从教材中删除的错误做法。
总之,教材编审无小事。但愿我们的有关部门能从此次人教社毒教材事件中彻底清醒过来,以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彻彻底底地割除现行教材编审中的毒瘤,让教材编审重回正确的轨道,重回人民大众的轨道,如此,则孩子们幸甚,国家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