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端访谈 >

第3章空间「不定空间」

来源:   2023-04-27 08:16:48

家与工作,这两个场所占据了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但生活不止于此,如果把这两个场所称为第一、第二空间的话,那些为我们提供更为松散、闲适的公共生活的场所则可以统称为“第三空间”,咖啡厅、餐馆、书店、便利店、博物馆、路边摊、菜市场等等都属此类。


眼下被这疫情闹得,越来越多人的第一第二空间已然合体,而第三空间更是缺席已久,也就愈加体会到第三空间的重要。


能约上三五好友找家小馆子边吃边聊,不经意间隔壁桌的对话也会跑入耳中,有时是职场八卦,有时是家国天下,更多是男男女女间的爱恨纠葛。


或是走进一家书店,漫无目的地游荡在群书之间,任由目光被文字与封面吸引,一本书的装帧、设计、重量、纸张的触感甚至油墨的气味,都可能成为与一本书结缘的契机,随手抽出一本翻上几页,也许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第三空间在每个人生活中的占比可以千差万别,但缺乏第三空间的生活,就好像缺少某种维生素的人体,它看起来像是微不足道,似乎属于“非必需品”之列,但不经意间就会开始出现各种症状甚至有时会性命攸关。


家与工作是两个被规则与预期主导的空间,这两个空间所提供的安全感、稳定感对人是不可或缺的,但人所需要的不止这些,人还需要“意外”“偶然”“随机”等不可控的微量元素,人需要圈外的生活,否则会窒息、枯萎。


而第三空间就是为这部分需求而存在的,这里欢迎人们的“不期而遇”。


其实第三空间的衰落早在疫情前就已开始,随着线上对线下的挤压,大企业对夫妻店的驱逐,以市容整顿之名对还残留着烟火气的街巷的一刀切清理。


外卖、快递是很方便,但也让人少了出门的理由,让人愈加自愿地生活在“圈内”,本来第三空间可以是一个打破“回音室”“信息茧房”的自然途径,即便没有直接与他人互动,共处一个空间,看到那些你平时没机会接触的人,他们的样貌、举止、谈吐都会对你产生影响,让你真切地体会到人的复杂性,不是网上的一句话、一个观点所能代表并轻易定义的。


所以说外卖、快递、线上购物导致了人与人的割裂,是不是有些过分呢,但我认为这至少是原因之一。


24小时便利店、连锁超市窗明几净、货物齐全、明码标价,但与社区菜场、杂货店相比,其中面对居民的是企业的员工,而不是社区的一员,指引他们行为方式的是SOP和绩效考核,而不是人与人自然而然地交流与关心。


最近看的一档韩综尤其让我深有感触,是车太贤、赵寅成住持的《偶然的社长》第二季,形式是二人带着嘉宾在一个小镇上经营一家超市,呈现的正是一个真正社区的氛围,一种在大都市逐渐消失的事物。


其中有一幕是有个小朋友要买一个东西,但身上的钱有些不够,老板很自然地让她拿去,抹掉了零头,而如今的扫码天下,连现金都不愿收的年代,这样的事情连发生的基础条件都快没有了。


而眼下的疫情,相比于大企业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则更是雪上加霜。


今天是我所在小区封控的第53天,虽然还想着一解封就去那些常去的小店消费,但随着封控时间的不断延长,对于到时还有几家能够重新开业,也着实没有多少把握。


希望他们都能坚持到解封的那一天,重开大门,拿走我心甘情愿奉上的二三两银钱。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