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是温州哪里人「温州眼镜有限公司」
来源: 2023-03-02 18:16:07
文 ✎ 林夏淅
编辑 ✎ 刘肖迎
一向低调的新湖系,最近大动作频频。
经历20余年的编织,温州商人黄伟从一家眼镜店开始,一路直上,化身为拥有250亿元身家,实控新湖中宝、哈高科两家上市公司的资本大佬。
资本寒冬未过,疫情突如其来,许多资本仍在蛰伏阶段,黄伟带领的新湖系近期却非常活跃,4月以来公告不断。从新湖中宝出售地产项目到入股绿城中国,从湘财证券借壳哈高科到新湖期货开始上市辅导,令人眼花缭乱。
01
陈年资本新动向
涌金系掌门人自杀、德隆系崩盘,同期兴起的新湖系却始终在伺机而动,背后是以低调为标签的资本大佬黄伟。
1959年出生于温州的黄伟,大学毕业后,分别在瑞安一中和温州市委党校任过职,20世纪80年代选择了下海经商。
关于他的第一桶金,现有的版本是,黄伟靠卖眼镜赚到2万元后,又在1992年靠手里的800多本股票认购证完成了约800万元的原始资本积累。
1994年底,新湖集团和新湖房产集团的成立,黄伟开始为进入资本市场布局。
2000年到2006年期间,黄伟在股市低迷阶段先后拿下绍兴百货大楼(后改名新湖创业)、哈高科和中宝股份(后改名为新湖中宝)三家上市公司的实控权,之后将自有的地产业务、新湖创业并入新湖中宝。
至此,新湖中宝成为其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唱台,哈高科虽也有涉及地产业务,实则一直处于主业不甚明朗、业绩大幅波动的状态。
三家上市公司之后,黄伟又以新湖中宝为主体,投资入股包括U51、中信银行、盛京银行、温州银行、新湖期货、湘财证券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并陆续成为趣链科技、万得、大智慧等泛金融及互联网公司的重要股东,资本触角以可见的脉络逐步扩张。
备注:橙色为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新湖系也有踩雷的时候。2015年曝出财务数据造假的大智慧、2019年因暴力催收被立案调查的51信用卡,都是新湖系的投资对象,但新湖系最后因持股比例有限、并未实际参与经营得以全身而退。
地产 金融双滚轮驱动下,黄伟家族的资本水涨船高,创造了一个以地产和金融为核心、向外扩散、相互交集的资本帝国。2020年,黄伟、李萍夫妇以250亿元身家位列《2020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第68位。
作为业务中心的新湖中宝和湘财证券,以及实控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哈高科,近年来却面临着各自的问题。
Wind数据显示,2019年,在同行业的119家上市公司中,新湖中宝以6.33%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位列第70名,以163.1%的净负债率位列第20名,与10年前的排名相比,可以说从“赚得多、欠得少”变为“赚得少、欠得多”,在地产行业内始终名不见经传。
而湘财证券作为金融板块的中心,多年来,在进入资本市场的道路上屡次碰壁。
哈高科一边,业务过于庞杂且盈利能力弱的问题始终存在。从早期的药品、分离蛋白和防水卷材,到近年新增的铝锭、石油制品、豆油和物业,房地产业务也始终贯穿其中,业务多元利润却始终微薄,看起来就像一个运作多年的壳公司。
2019年,哈高科的铝锭、豆粕、石油制品等贸易收入虽然大幅增长,但高毛利的房地产业务收入却同比减少52.84%,导致其整体毛利率从上年的32.64%跌至16.56%,最终还是合计2651.08万元的政府补贴和税收返还弥补了主业的亏损,撑起了1803.62万元的净利润,保壳压力凸显。
随着近两个月新湖中宝入股绿城中国、湘财证券借壳哈高科等一系列大动作,这些缠绕多年的问题似乎正在得到解决。
02
地产板块腾挪术
如果说“一手交钱、一手交地”是普通人之间的生意,那么“一边借钱,一边入股”或许就是生意人之间的生意。
从去年12月到今年4月,新湖中宝以先后三次、合计32.98亿元的对价,向绿城中国出售了包括海上明珠城、仙林金谷、新湖湾和上海青蓝国际城等多个项目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同时获得对方提供的合计44.04亿元的财务资助,其中13.54亿元利率为7.5%,与新湖中宝近期发行债券票面利率相同,但至少免了流程和债券手续费。
更为关键的是,与4月最后一次交易同时公布的消息是,新湖中宝以30.685亿港元获得绿城中国12.95%的股份,成为继九龙仓和宋卫平之后的绿城中国第三大股东,同时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
事实上,两家公司早在20年前就在浙江海宁的百合新城项目上有过合作,2012年绿城物业再次认购新湖物业40%的股权,后者改名为新湖绿城物业。
时隔多年的再次合作,一进一出之间,新湖中宝更像是在用投资的思维做地产,而背后其实是自身在地产板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开发能力,以及日益凸显的债务压力。
一直以来,新湖中宝的毛利率、存货周转天数等多项指标都与头部房企保持距离,手上虽然囤积着低价优质土地,却无法充分、及时地变现。
与此同时,新湖中宝热衷各种对外投资,2019年末长期股权投资金额达到349.2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4.25%,被董事长林俊波自称为一家“带着深厚投资基因的地产企业”。
近几年,大量前期对外投资开始带来规模回报,投资收益大幅上升,占净利润的比重也突破历史水平,在2019年达到172.5%,导致新湖中宝从利润角度来看,更像是一家PE(投资)公司。
除此之外,2015年新湖中宝的带息债务开始出现明显、持续的增长,从2014年的301.38亿元到2020年3月末的722.24亿元,翻了两倍有余,相应的净负债率也从94.45%增长至168.62%,提高了74.14个百分点。
与高负债对应的,自然是新湖中宝愈发紧张的资金状况。
2019年末,新湖中宝的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66.35亿元,与227.04亿元的短期带息债务相比,资金缺口达到60.69亿元,属于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与绿地中国的这一系列交易,先是缓解了短期内的债务问题,后是成为对方第三大股东并获得1个董事会席位,既可作为地产板块“拿鱼换渔”的战略布局,也可作为又一次的财务投资。
对交易方的绿城中国来说,这笔买卖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被认为是上海内环之王的新湖中宝,手中许多项目地块都囤于早期,此次出让股权的几个项目,最早开始于2001年,最晚的也在2013年,基本属于地段佳、楼面价低的项目。
在新湖中宝自身无力开发的时候,绿城中国接下这些盘子,也是在助力完成自己此前定下的“2500亿新增货值”和“2500亿销售额”两个2020年目标;而新湖中宝以高于市价的水平收购绿城中国股份,则有助于提高对方低迷许久的股价。
双方各取所需的基础上,曾经的合作基础也成为一道保险。
03
金融板块突破
地产板块的腾挪前后在半年内完成,而金融板块的中心湘财证券进入资本市场,却经历了9年。
新湖系旗下的金融板块涉及银行、证券、期货等多个业务。受制于银监会“两参一控”的规定(对商业银行持股5%以上不能超过2家,或控股不超过1家),银行板块难以发力。而新湖系持股比例达到77.7%的湘财证券,自然成为了金融板块的核心门面,新湖期货也在筹备上市。
成立于1996年的湘财证券,曾在中国证券公司发展史上囊括多个“第一”,到2003年,其资产规模、基金交易金额和股票主承销金额都位居国内券商前列。
但利用高杠杆的同时也要承担高风险,湘财证券在2004年突然发生业绩恶化,负债凸显,新湖系正是在此时介入,先以3.4亿元现金入股,后又多次增资,最终成为湘财证券大股东。
自2004年的经营危机之后,湘财证券的业绩表现在行业内一直处于“中规中矩”的水平,如果能够成功上市,不仅能把自身的证券业务拉上一个新台阶,还能为急需资金的其他业务板块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而上市这件事,也正是湘财证券一直在尝试的。
从2011年计划携手财富证券冲击A股,到2015年计划借壳大智慧,湘财证券屡屡碰壁,过程中也曾绕道新三板和接受IPO辅导,但均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在2020年5月21日,证监会宣布湘财证券借壳哈高科上市的重组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至此,长达9年的“A股长跑”才算是圆满结束。
从业绩来看,2019年湘财证券收入13.61亿元,同比增长37.65%,实现归母净利润3.89亿元,同比增长439.66%,一改过去三年的下滑趋势,或许也为其成功上市助推了一把。
相关人士告诉市界,湘财证券前几年对线上业务加大投入的同时,对线下业务的重视度有所下降,但券商的线上业务其实只在提高业务数量和小客户业务方面比较有优势,高净值业务和机构业务还是要依靠线下,这可能是前几年业绩整体下滑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湘财证券内部已经调整了战略,2019年的大方向是回归线下、拓宽业务范围和加强资管业务,此前停了好几年的线下营业部,2018年也重新开起来了。
但横向比较来看,与同行业48家上市公司相比,湘财证券近三年收入规模仅位列第44-46名之间,净利润规模则在41-44名之间,总体均处于尾部位置。
一旦上市成功,考虑到可利用的杠杆空间和增发比例,湘财证券的总资产规模可能从收购前的261.18亿元扩大到380.21亿元至668.3亿元不等,较目前的排名可以提高5-20位,那么与资产规模密切相关的业绩,也可能上一个大台阶。
对于被借壳的哈高科来说,装入一个收入是自己3倍、归母净利润是自己36倍的湘财证券,不仅意味着其从此有了一个清晰的主业,可以结束其长期的大幅度业绩波动,同时,股价和市值必然也能够大幅上升。
而对于整个新湖系来说,由于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此时推动湘财证券的上市或是业务重心的再次聚焦,也可能对其大量的对外投资有所助益。
由于政策限制,湘财证券不能作为许多有意上市的关联方的第一保荐人,但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作为第二保荐人参与进来。此外,目前新湖系旗下持有的新湖中宝股份已被质押了75.21%,那么装入湘财证券,哈高科股价上升后,也将成为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从地产板块的腾挪到金融板块的突破,新湖系的这一轮布阵,可进可退,用金融思维做地产的新湖系确实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