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端访谈 >

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在高档小区“失灵” 中海紫御豪庭有一群“顶梁柱”是这样做的

来源:   2023-01-22 16:16:38

苏州河畔的高档商品房小区,是什么样的社区生态?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的中海紫御豪庭小区,建于2010年,1135户人家中,高层26幢、别墅111户。高层住宅小区均价千万以上,别墅区是普陀首个“亿元别墅”。这里物业服务高端、社区环境优美,业主基本都是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三高”群体。

居民摄影爱好者镜头里的中海紫御豪庭。

这样的小区,日常就该是歌舞升平、一片和谐的?以前并不是——这里的居民一度投诉很多。也正是因为小区的特殊性,传统“补短板为主”的社区治理模式,在此几乎无用武之地。

把这个硬件高档的社区,变成居民们心目中真正温暖的大家庭,创立一套适应高端住宅小区的治理模式,其实并不容易。转化的关键点,要从“紫御共享家”这个自治平台说起——

居民参与设计“共享家”,成了一场“游戏”

小区26号楼,是“紫御共享家”的所在。走到楼下,音乐声、瑜伽口令声、谈笑声,不绝于耳。这天是周一,教室利用率仍然很高,9:00-10:00档,区里配送到各小区的舞蹈课程吸引了许多全职妈妈,10:03-12:30档,叮咚舞蹈团专为年轻女性设立;19:00-21:00,瑜伽班是上课人数最多的课程;还有专为孩子们设立的拉丁宝贝、小小武魁课程……

孩子们在舞蹈房上跳舞课。

这个500多平方米的活动楼层,目前还只有简单装修,是小区舞蹈队、摄影队、时装表演队、乒乓队等十多支兴趣团队的“聚点”。尽管高档小区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但居民们同样面临缺少活动场地的问题。起初,阿姨妈妈们也在中央景观广场跳广场舞,但许多居民觉得格格不入、声音太响。还有些家长想带着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遛娃,也没有合适的场所。

从哪里找地方呢?去年开始,紫御豪庭居委会进行大量调研,通过上门走访、居民会议、微信问卷等方式听取居民意见,决定启用开发商配置给小区的活动室——这个空间一直处于毛坯状态,这几年可使用面积只有10%,好端端的资源一直被闲置着。

“这是我们的共享之家啊!” “紫御共享家”这个名字,在讨论过程中几乎被大家同时喊出口。打造它的过程也很有意思:按照“85后”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静妍的设想,既然是“共享家”,那就要最大程度调动居民们的参与热情,让大家一起“脑力激荡”,共同决定它的功能布局。但不要传统开座谈会,也不要挨家挨户上门听意见,要以“更有趣”的形式来征集大家建议。

去年八月,小区公众微信号上发布一条重要通知,居委会邀请对“紫御共享家”建设有想法的居民参加一场“游戏”,并特邀一名资深职业指导师主导这个活动。

当天来了30多名居民,全程真的都在做游戏。首先是“破冰游戏”——职业引导师通过颜色将居民分为四组,让组员之间相互介绍,找到共同点和兴趣,在短时间里热络起来;重头戏是为“紫御共享家”绘制草图——经过热身,居民们的思维都活跃了起来,没有设计绘画基础的居民们纷纷提起笔,对于具象的期许跃然纸上。有居民画出活动室,里面既有老年活动设施、又有充满童趣的儿童活动元素,旁边的区域可分可合,兼具打乒乓、喝茶、学烹饪等功能;还有的居民画出小剧场,希望走高端路线,既能放电影,又有舞台可以演出,还可以搞搞教育培训;有的居民特别关注健身房,连更衣室、运动器材的细节位置都设计好了……然后,大家投票选出心目中最喜欢的“共享家”。

最后的环节,职业指导师请大家把各自能提供的资源支持写在一块留言板上,并贴上名字贴纸。居民们简直毫无保留,很快就把整块黑板写满了:“提供设计公司、装潢公司”、“免费装潢顾问”“提供音响、投影仪等设备”等等,还有的居民“不开心了”:“明明这些资源我都可以提供,怎么邻居抢先了?没关系,我加个名字,多多益善”……很快,名字贴也布满了留言板。

居民们为“紫御共享家”出谋划策的热情很高

这些能量巨大的群体,撑起整个平台

如今,“紫御共享家”的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预计今年就将完成。而居民们已经迫不及待在“简约版”的活动空间先热闹起来了。

有了新的载体,居民们踏出“融入社区”第一步,但这只是个开始。一支“紫御共享家”管理小组迅速成立,管理小组成员由党支部、居委会、社区党员、楼组长、社区骨干、物业、驻区单位等代表担任。一系列规章制度也相应建立起来,“共享家公约”“共享开放时间”、 “卫生管理制度”等等,让这片园地迅速良性运转起来。

渐渐地,这里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大家都愿意为此输送资源。尤其是“全职妈妈团”和“退休知识分子团”,这两个能量巨大的群体,成了这里的顶梁柱。

王燕是位新晋二宝妈妈,自己经营着一家企业的她,趁生育二胎的机会暂时歇下来,把一腔热情投入到小区里。她身材高挑、爱说爱笑,是小区时装队队长,总是带着一群爱美爱生活的女士们排练节目,参加表演。“我在小区里有一大群朋友,”王燕用手臂夸张地比划了一个巨大的圆,说明朋友“多得装不下了。”她打趣说,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提早预防未来空巢生活,在这个小区里真正体验到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

因为人头熟、心肠热,她还担任楼组长。高档住宅小区有没有敲不开的门?“怎么会呢?”王燕说,楼里32户人家,她基本摸清了每家每户的家庭构成和生活习性,总会选择他们相对方便的时间段上门,共享家有什么趣味活动,社区里来了什么福利,她都会到可能有意向的居民家里敲敲门。就因为一份淡淡的“有好事不忘记”情谊,楼栋里的邻里情渐渐浓起来,有人结婚了、生娃了、老人做寿了,都会在楼里发糖果糕点,分享一份善意和友情。

长得“慈眉善目”、年纪却不大的娟姐,也是小区里的热心人。她手机里有十几个与小区相关的活跃微信群,买菜群、装修群、闲置物品置换群等等,她说,邻居们都很有“规则意识”,专群专用,井然有序。她为小区做的一件要紧事,就是集结了家里有娃的父母们,按照孩子的学习阶段建立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等几个微信群,群友们平时在群里交流孩子读书情况、推荐读物,寒暑假期间就约在一起搞活动。

如今,娟姐从“全职妈妈志愿者”转正当上了居委干部,专管卫生文教,每天超过八小时为社区里的事到处奔忙。她觉得自己很幸福:“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社区服务,做的每件事都很值得。” 在这个居民区,6名社工中有4个曾是全职太太,如今都全心全意扑在社区工作上。

这个社区真是藏龙卧虎。摄影团队的三位负责人都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随手拍一张小区活动的生动照片,都会刷爆朋友圈;合唱团里神采奕奕的指挥,是中国指挥家协会的专业指挥家,一有空就到居民中间去执教;春节前的一场年会上,居民中的歌唱家、滑稽戏演员纷纷登台亮相,一个个节目堪称专业级……

居民们为了年会上的演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关系融洽了, “卡住”的事更容易解决

正如街道对“紫御共享家”的预设,希望这里不仅是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居民自治平台,逐渐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娱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许多以前容易“卡住”的事都变得容易解决。不久前,小区“三驾马车”——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牵头,为居民解决了一件大事。这里周围没有菜场,居民买菜要么跨区,要么到近铁城市广场的城市超市,日常难以享受逛小菜场的乐趣。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征求了居民意见,引入一家崇明企业,每周一上午进驻小区定点供菜。蔬菜、水果、生鲜样样都有,绿色顶棚一撑,“飞行菜场”规模并不小,一上午过去,马上撤摊收篷清理,小区广场又恢复平日的整洁。

交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居民。因为毗邻儿童医院、普陀区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小区附近经常陷入交通拥堵;小区周边缺少公交车站,社区巴士停靠站点距离小区出入口较远,居民坐车不便;此外,小区门口设置的黄线,迫使驾车左转的居民要让绕个大圈子……

居民代表们打了几遍“腹稿”,把核心问题一个个梳理给居民区党支部。党支部马上写了份情况说明,送到区相关职能部门,让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比如,有关部门对医院附近的车位进行重新规划,让出更多车行空间,高峰时间设置金沙江路到丹巴路的右转禁行,还在拥堵时段增设辅警维持秩序;社区巴士在小区门口增设一个“招呼站”,有人候车时可以招呼停车,同时还在站点补设了时刻表;此外,交警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把小区门口一段禁止通过的黄色实现改为虚线,方便居民出行。

而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撤桶建站”的设想客观上将给居民造成不便,以往只要把垃圾袋扔到楼道里的垃圾桶,今后就要一路提着垃圾袋走到垃圾厢房……居民们聚在一起讨论这件事,很快就找到了一致答案:大家都愿意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但操作方式可以视具体情况而言。比如,小颗粒湿垃圾可以在自家厨房的自带粉碎机里处理,大颗粒湿垃圾可以扔在楼道里的垃圾桶,所以建议楼道里的垃圾桶只接受湿垃圾,防止一路提着油腻腻的湿垃圾袋污染电梯和楼道。而居民们也表示愿意定点投放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如今,居民们把这些意见带到了居委会,一起商议“最合理方案”。

居民们都觉得,小区各种事务落实起来越来越顺利。许多小区热心人还在议论一件事:附近新楼盘沁和园小区交房,398户居民中已有40多户入驻,居民区大家庭又扩容了,大家准备把沁和园的邻居们也拉来一起参加“共享家”活动,让社区大家庭温暖更多人。

去年万圣节,居民们把楼栋大堂变成了“讨糖大厅”。

【记者手记】

高档住宅小区治理得井井有条,靠的是“有钱”吗?

记者关注中海紫御豪庭的居民自治,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迟迟未能落笔,是因为自己心中还存着一些疑问——这个小区服务做得好,居民自治水平高,主要是因为“有钱”吗?这里的经验真的可以推广和复制吗?会不会只是个别高档住宅区的特例?

今年春节前的一幕,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小区举办了一场“迎春团拜会”,居民区借用了街道新建成的片区大会场,自编自演自赏了一台专业级演出。盛装打扮跳网红舞的阿姨妈妈们,英姿飒爽的物业公司小伙子们,隆重客串的社区单位负责人,还有的居民演员是一看就能叫得出名字的文艺界名人……令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热力。

的确,这里的居民中,有资源、有“立升”的很多。拥有“大舞台”的人,同样可以有更多选择,他们也可以房门紧闭,对小区事务不管不顾、不理不睬,反而是跨出“当个热心人”这一步,很不容易。比如,全职妈妈当了志愿者,时间上从此被“套牢了”,开公司的居民提供了自己的资源供社区使用,意味着许多事就要负责到底。

但事实表明,只要居民区党组织引导得当,这些居民都很愿意付出。他们在社区里奔忙,总是尽心尽责,满怀快乐,在沟通交流中,把各方资源盘活了、把人际关系疏通了。他们聚在一起交流讨论、敞开心扉,为桩桩件件烦心事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而比解决个案问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项项长效机制,从而有效推动社区治理走向正向积极的良性循环。

这套治理模式或许并非“普适”,但至少值得一些高端住宅小区参考借鉴,探索和实践一种新型的社区治理模式。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