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标志性建筑「溧阳建筑之乡」
来源: 2022-12-14 16:16:25
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融历史、文学、民俗、美学、哲学为一体,蕴含浓厚的地域特征。高淳传统建筑资源极其丰富,拥有10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历史文化街区;淳溪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漆桥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最新一批公布的南京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中,高淳有18处传统建筑入选。
高淳山水格局图
近年来,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启动了高淳区传统建筑元素特色的提炼和研究工作,旨在挖掘高淳传统民居的建筑精髓,延续建筑的历史文脉,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建筑风格特征迅速演变、城市规模扩张催生出的建筑式样单调、千篇一律,缺乏本土人文精神等诸多问题的大背景下联系并丰富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手法,彰显高淳的乡土建筑特色。
高淳老街
高淳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南端,北临溧水,东接溧阳,南部和西部与安徽接壤,总面积约802平方公里。黄山与茅山余脉在此相接,古中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固城、石臼二湖依偎南北,山水环抱,人文荟萃,被誉为“江南圣地”,素有“建筑之乡”的美称。高淳的城乡肌理有机自然,城镇多邻水而建,其传统建筑基于皖南徽派建筑风格的进一步发展,在外观、布局、构架等方面自成特色,相较徽派建筑更简洁、素雅与质朴,透显出高淳特有的乡土与人文气息。
漆桥古村
春秋时期,伍子胥率部开凿胥河,高淳因水运而兴,并逐渐成为长江和太湖流域往来贸易的水陆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转运、集散中心。自此,高淳的地域文化便长期受到吴、越、楚三地的渗透影响,高淳方言至今还保留着古吴语的印记。
建筑风格方面,高淳的传统建筑深受“香山帮”、徽派和楚风建筑风格的影响,呈现出多元汇聚的特色,拥有齐全的传统建筑门类,民居、寺庙、祠堂、码头、牌坊、戏台、书院、会馆、店铺、井栏、碑刻、桥梁等名目繁多,异彩纷呈。
圩区村落肌理
敬天惜物,宛若天成高淳拥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自然山水格局,坐拥得天独厚山湖资源,具有江南水乡典型的生态特征。地势总体东高西低,东部是蜿蜒起伏的低山丘陵,西部是一望无垠的湖盆平原。高淳的村落因山就势,沿水而居,布局灵动,深受自然气候、人文与风水等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呈现出宜居生态、生活便利、产业多元、敬天惜物、宛如天成的良好格局。
山区村落肌理
朴秀刚柔,兼容并蓄高淳传统建筑平面布局规整严谨,空间组合深邃灵活。建筑外观朴秀,刚柔并举,内部规整实用,虽已不似苏南建筑的错落曲折,但更多了几分楚风建筑的硬朗大气。建筑主体大多质朴无华,青砖原色、扁砌到顶、青灰丝缝,间或纸筋灰抹面。坡屋面多为蝴蝶瓦覆顶,山墙以人字形硬山居多,偶有以马头墙作独立屏风造型,呈三山屏风、五山屏风样式,给人古朴整饬的美感,不似苏州民居粉墙黛瓦,黑白相间。山墙的墀头造型复杂,装饰较为秀美,则反映出徽派建筑的特征。木材多采用栗色混油漆,与硬朗简洁的建筑空间交相辉映,大气混成。
受徽派建筑、香山派建筑以及楚风建筑的共同影响,皖南与吴地的建筑营造方式都可以在高淳传统建筑的形制与特征中找到缩影,多派融合,让高淳的传统建筑蕴含着朴秀刚柔、兼容并蓄的独特气质。
实用丰富,雅俗共赏高淳历史悠久,文化遗产积淀深厚。千百年来,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高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实用而多样的传统乡土建筑。高淳当地乡镇及村落的民居,往往顺应地势地形分布,长长短短,曲曲折折;巷内民居高高低低,进进退退,于无序中蕴藏节律。
拴马石
墙面转角
高淳民间建房,仍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旧时民间匠人大多没有文化,建房前需唱仪程,吉利话都是师父口授;埋石镇基、立石敢当、镇宅安土等习俗流传至今。单体建筑既受文化、营造方式的影响,更考虑到经济、生活的实际要求,在总体相似的前提下,建筑种类及形式多样丰富,建构方式实用而高效,不拘一格。
墀头
门罩
总之,各个阶层的人们,乡村、城镇的居民生活和审美各异,却又各得其所,形成了高淳传统建筑形式及风貌实用丰富、雅俗共赏的特征。
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策略形式的继承传统建筑具有时代和地区的鲜明特征,现代建筑并不适合一味照搬套用传统建筑的院落组合、建筑造型等特征来表现其文化意味。但在特定的场所和区域,为保持传统建筑所代表的历史性和美学性,传统构造形式可直接用于仿古或修缮原有建筑。尤其是受现代建筑技术影响较弱的乡村地区,其建筑中往往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元素,适当地彰显传统建筑的形式与韵味有助于保护乡土及地域的特色。同时,在保留传统建筑的原有风格基础上,建筑通过对门、廊、窗、墙面、屋顶等建筑构件和建筑界面更深入细致地设计和传统元素符号的巧妙利用,可进一步丰富建筑的造型及空间形式,并加强建筑内部的开敞性和外部空间的层次性。
神韵的表达随着建造技术的更新迭代,在建筑创作领域,传统的“大屋顶”和“粉墙黛瓦”的建筑形式受到质疑,当代的建筑往往需要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又彰显时代精神。因此,当代建筑的创作需要通过对地域特色分析,从更深的层次去诠释和表达传统建筑文化,在传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创新性表达,既可拓扑变形运用传统建筑要素、诠释传统风格,又可通过抽象写意的方式表达乡村建筑的意境,形成不失时代感的乡土风貌特色,使得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从“形似”走向“神似”。
精神的延续建筑选址要顺山应水
民居选址讲究顺山应水,既是古人对自然和居住环境的感性理解,包含了对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对建筑构图和意境的规划性考虑,甚至具体到庭院、门、居室、炉灶的开辟建造,其实质就是正确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构筑宜居的建筑空间。
聚落布局要因地制宜
“天人合一”是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它深刻反映在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建筑组团布局应尊重地貌地势、自然水体,协调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山、水、湖、城相依相融。
高淳桠溪街道小芮家村
组团空间要错落有致
建筑组团应通过主房、辅房、围墙的组合,灵活组合成前院式、后院式、内院式、侧院式、前后院式等不同模式,避免“千城一面”“行列式”“兵营式”枯燥单调的布局,做到体量组织高低错落,院落空间有机灵活,形成丰富多变的户外空间景观。
院落排布方式
滨水营造要生态宜居
滨水聚落有其独有的地理特征,因此在对滨水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需充分考虑自然水体因素对建筑的影响,顺应地貌地势,以台阶、坡道、出挑等形式灵活组织建筑形体,避免简单的挖山填塘。同时还要考虑到人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高淳圩区农房设计
传统建筑承载着一座城的历史记忆,帮助我们反思过去,指引我们走向未来,在采撷提炼的一个个建筑元素中,高淳建筑与历史的关系获得准确的诠释,向世人昭示“江南圣地”“建筑之乡”的坚守与延续。
下一步,高淳分局将持续推进高淳区传统建筑元素特色的提炼和研究工作,勇担历史赋予的重托,保护传承与发展高淳建筑和文化,凸显高淳城市形象与特色。
图文版权: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转发请注明出处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人: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