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端访谈 >

深耕建筑节能领域 打造绿色发展引擎

来源:中国建材报   2021-09-07 18:39:41

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采取节能措施,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的节能,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等。挖掘建筑节能领域潜在的能力,一方面可降低后端环境治理和碳减排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建材产业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引导行业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转型和升级。建筑和建材行业怎样才能实现上下游联动,共同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助力?记者近日采访了山西华正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叶菱。

记者:当前,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日益突出,节能减排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您看来,我国建筑节能现阶段发展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痛点?如何才能解决?

叶菱:多年来,各方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无论是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还是地方执行的力度来看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研工作和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节能效率的监测和节能改造红利的认识不足。其实对于既有建筑而言,无论是对居民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是对于“双碳”目标的达成都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但在实际节能改造的过程当中,建筑是否真正达到“冬暖夏凉”往往依赖于大家的体感。对于其真正节能效率达到了多少、是否有后期的监测、在既有建筑中开展的节能工作意义何在等问题,根据我们的问卷和调查结果显示知晓率较低。如果相关使用者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从“要我节能”向“我要节能”转变,在积极配合改造和监测工作的同时,反馈一些实用性、建设性的意见,就能在更加清晰地量化既有建筑改造相关指标的同时不断完善工作体系,我认为这是一个有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随着新建建筑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投入应用,节能和环保的理念逐步融入其中。我们的设计单位现在已在相关标准上做了很大调整和改进,也就是说在新建建筑设计之初,节能的相关措施和工艺已经到位了。然而,在实际建造的过程当中,传统的建造方式相对来说造价会低一些,那么房价低下来以后可能更有竞争力,房子会更好出售。在这种情况下,对节能红利缺乏了解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有时并不愿意为节能设计“买单”。很多人不太清楚达到绿色三星标准的建筑到底具备怎样的节能效果,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和认知。我觉得对于新建建筑而言,这也是一个有待突破的瓶颈。

记者:近年来,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探索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发展道路既是建筑工程施工推进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关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的重要策略。请您谈谈对于建材企业而言,如何转型发展才能与下游的工程建设相适应?

叶菱: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人民群众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节能的设计促进了节能建材市场的发展,所以对于建材企业而言,加速建筑节能新材料的研发、设计和使用尤为重要。在红利涌入的同时,我认为科技创新和标准细化是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方面。

节能材料在整个设计周期中,是否能能达到有效寿命也非常关键,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节能效果和后期的持续投入。这就需要引入一些技术进行精确的监测和计算,从而达到投入最少、使用效果最好的预期和成效。大部分材料需要在使用过程当中了解其特性和优缺点,并持续进行改进。节能监测是节能指标的重要体现之一,如果能够通过信息化、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在下一步的节能监测过程当中实现易于操作和高效率的信息收集,将会为建材市场的后续发展导航。

同时,我们建议建材企业在现有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现阶段来看,虽然生产标准已比较明确,但在使用场景和使用寿命方面还是缺乏一个明确界定。对于建造者和使用者在成本上的核算,还需再更进一步从标准细化方面来提供一定支撑。除原材料品质以外,对产品的安装和维护也会直接影响到节能效果。虽然验收标准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基本上是停留在是否使用了新材料的层面。以保温一体板为例,它的外层是有一个相对较厚的装饰面,那么它安装到高层建筑物上的时候,必须通过若干个连接点与墙体进行连接。如果缺乏过程监管,那么各个连接点是否安装到位其实是存疑的,会影响到后期的使用。因此,我们不但要注重结果验收,更要注重过程验收,并且从原材料到安装工艺、从验收到交付进一步细化相关标准。让节能建材更加高效地应用于现在的建设和使用场景中。

记者:据了解,山西华正创新技术研究院连续多年承担太原市的能耗统计工作和审计工作,在实地调查中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叶菱:研究院关于节能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监测和分析两大类。通过现有的科技手段,在实现低成本监测的同时,将实时数据在分析成果中快速应用。基于大量数据的收集,我们搭建了各种节能模型并分析节能效果,再通过专家团队进行同比、环比对比分析得出结果。目前,我们已打造了公共建筑的动态监测平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观察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投入应用。

在统计对象的选择上,我们可能更多会集中在大型机关、医院和学校等建筑,而商业建筑比例较小。前者需要公共财政体系支付能耗费用,如果能够节省部分成本并投入到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对于居民生活的改善意义深刻,也能更好地将节能理念宣贯到基层中去。

记者: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多次将碳强度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您觉得“双碳“目标的实现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给建材行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叶菱:可以说,建筑节能和我国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都息息相关。碳达峰、碳中和看上去是一个环保概念,其实是一个经济概念。无论“十四五”规划还是2035年远景目标,我们的经济发展始终围绕的主题是质量而不是速度。可以看到,“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雄心和大国担当,也是我国注重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我所在的山西省是传统能耗大省,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环保绿化都是“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措施,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改革才能可持续发展。节能建材是山西省节能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一条新路。从现阶段来看,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都在不断落实,未来可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