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在自然中诗意栖息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1-09-01 14:39:34
见习记者夏莉
在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麋鹿苑自然保护地,两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正带着刚刚满月的小鹤在湿地草丛中觅食,亲子景象一派自然祥和……
“这两只大灰鹤是2004年左右从野生动物园引入的,一直没有筑巢繁殖。这次它们的繁育完全由其自然选择,未进行任何人工干预。”北京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生态研究室主任钟震宇介绍,灰鹤在北京这个越冬地自然孵化繁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麋鹿苑自然保护地的环境和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链已基本成熟。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端,被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环抱,形成了森林、湿地、农田、山地等层次丰富的生态系统。以“绿”为底的北京,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回归提供了沃土。随着各项保护措施的有效推进,这里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天堂,也让国际大都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盎然绿意。
全市22%的土地纳入自然保护地
百花山葡萄、北京无喙兰、丁香叶忍冬、扇羽阴地蕨、槭叶铁线莲、轮叶贝母、大花杓兰……随着自然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这些一度黯然隐身的鲜活生命又现身北京。它们的回归一方面丰富了植物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北京地区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北京地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088种,其中有紫椴、黄檗、野大豆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北京水毛茛、槭叶铁线莲等市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81种,包括有褐马鸡、黑鹳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适当比例的自然带建设,在这些划定的自然生态空间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干预,提供更多适合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助力野生动植物的恢复、生存和发展。”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副处长冯达介绍,北京自1985年建立松山、百花山两处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近40年的努力,先后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全市22%的土地已经被纳入自然保护地,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遍及城乡的葱郁森林,让城市变得会呼吸、有生命。自2012年北京连续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2.46万公顷。特别是近年来,北京遵循“复层、异龄、混交”的方式,形成了多样化的植被。通过划建自然保护地,开展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生境修复,持续扩大绿色空间,北京的森林和湿地总量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4.4%。
“动物之家”入驻公园,
增强林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如果在林地中见到一个土堆,种着蔷薇等多刺丛生的植物,上面还散落着许多石块、枯树枝,这可不是荒草垛,而是为了吸引小动物专门搭建的生物多样性提升设施,名字叫‘本杰士堆’。”北京教学植物园的明冠华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环保课,面前的这个“本杰士堆”,看上去虽然其貌不扬,却不时有野鸟、松鼠等小动物前来“拜访”。
“每一个‘本杰士堆’都是一个微缩但完善的生境。”明冠华讲解道,‘本杰士堆’中心的土壤负责让植物茁壮生长,外部的干树枝、石块既可以让小型野生动物在下面筑巢,还能保护植物的根不被啃食,这样就能持续不断地为食草动物提供新鲜食物,吸引动物在附近安家。“动物来了,生物多样性提升了,生态系统也就完整起来了。”
如今,北京在不断扩大绿色空间的同时,更加注重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营建,增强林地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丰富生物多样性,让人、城市和森林和谐统一。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北京计划在每个城市公园都建设一处“本杰士堆”,在面积更大的森林、郊野公园,每1000亩建设一处。同时,配植食源、蜜源植物,结合雨洪蓄滞建设小微湿地,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水源和隐蔽地。
“近自然”理念让城市充满生机
初秋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卉木萋萋,芳英满甸,松鼠在枝头跳来窜去,野鸭在水塘里嬉戏,黑斑蛙蹲在水边闭目养神,夜跑的人们还能听到过路的刺猬摩擦地面发出的沙沙声。
监测显示,奥森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居北京城市公园之首,仅鸟类就达306种,约占全北京鸟类记录的60%。
北五环路将奥森公园分为南北两园。一条遍植花草的生态廊桥飞架南北,为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提供了迁移通道,这也是我国首条城市公园生物通道。
这座因奥运而生的城市公园,是“近自然”理念的实验地。“近自然”,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依托自然条件、借助自然力量、模拟自然形态,开展更加精细化的设计和管护。历经十余年,奥森公园已成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生境。
登上246.8米高的奥运塔观景台,凭栏北眺,奥森公园的绿色画卷一直向北延伸,南园山环水抱,北园密林蓊郁。湿地里,芦苇长得比人高,成片的千屈菜开出紫红色花朵,菖蒲、水葱、莲花渐次舒展……正是这些丰富多层次的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的恢复提供了良好基底,也使得这里成为鸟的天堂,中华攀雀、栗耳鹀、鹪鹩、北棕腹鹰鹃都在这里安了家。
不仅如此,不起眼的乡土植物,也在奥森公园成为绿化的“正规军”。2019年,北京举办了首届“自然观察节”,参赛者要在一天之内,比拼谁找到的动植物最多。没想到,植物组冠军获得者没有东奔西跑,只待在奥森公园,就足足拍摄到了200多种乡土植物。
全面科学掌握物种信息,将更有助于保护工作的开展。2020年,北京市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将全市划分为212个网格,对部分网格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藻类等物种多样性开展了全面调查。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介绍,目前已实地记录各类物种5086种,发现70个北京新记录种,其中我国新记录种12种。在此基础上,北京制定了2021年-2025年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计划利用3年-5年时间,持续开展调查,分析整理调查成果,形成北京市生物多样性系列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