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存款准备金和降息是一个意思吗「央行降息降准」
来源: 2024-01-28 18:16:50
最近宏观政策密集,先是降准,之后又降息,随着又提高了外币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上解读的声音有很多,我身边的不少朋友,即使不是金融的从业人员,也从各个媒体渠道看到了相关的消息,一头雾水的问我这个到底是个啥东西?对我们国家的影响的是好是坏。
所以今天先跟大家用大白话讲讲,这些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到底是什么东西,是怎么运作的?其次对我们的经济有什么影响?对于后市的股票走向又能带来什么变化。
说起来存款准备金率,大白话来说,就是银行必须要留下的钱,谁找你来借钱都不能给的这一部分。我们平时用的钱都是从银行去的或者贷款来的,这些面对我们老百姓的银行一般就叫做商业银行。那商业银行的钱是谁给的呢?也就是人民银行,又称中央银行,央妈央妈的喊的也是她。她负责把钱印出来交给各个商业银行。这样,商业银行才有了资本去做贷款业务。
那么假如,央妈给了甲商业银行100万元。如果甲把这笔钱都借出去给了企业A,一年之后连本带息的才能还回来,如果在这一年里面有其他人想来取钱,银行就无法正常兑付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央妈规定,甲银行必须先留下10万块钱,作为存款准备金,用来准备着这种特殊情况的发生。那么10/100=10%,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图片来自互联网
我们再来聊一聊关于企业A,假如最后企业A借走了90万元,它为了付工程款给了企业B,企业B又把这笔钱存进了银行。这个时候甲银行又多了90万元的负债,又有钱继续可以往外面放贷款了。所以企业C又来找银行贷款的时候,根据央妈说的,必须留下10%的钱才行,那么能贷出去的就是90*(1-10%)=81万元。C拿到这笔钱,有可能去消费、还款等等,但是这笔钱最后大概率又会再回到银行。周而复始,最初的100万就被这么循环地通过贷款的方式放回去了。我们可以计算出,如果央妈允许10%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话,实际上甲银行可以向市场总共供给100/10%=1000万元的货币。这也就是货币乘数的概念。
总结来说,如果最开始允许你留下的钱越少,那允许放贷款的钱基数就越大,最后货币乘数就越大,市场上投放的钱就越多。市场的钱多了,企业就更容易获得贷款的资格和金额,银行手头钱多了嘛,放着也是放着为啥不贷出去赚钱呢?
所以我们说的“降准”,就是指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让市场上的钱更多起来,希望经济更加活跃,企业更加积极地去建设投产,人们更愿意的去消费。
同样了,降息就更好解释了,银行的利率降低了呗。你去年拿着10万块钱去银行存定期,1年给你2.9%的利息,今年只有2%了,你还愿意存吗?是不是要考虑考虑自己是不是要换个别的投资方向了?那假如你不存进银行,而是用这笔钱去消费,或者投资到了股市上,那整体的消费水平是不是会提高了呢?这就是经常听到的拉动内需。
提高外币存款准备金率,只不过就是把人民币换成了美元。我们的商业银行都有很多的外汇存款,而商业银行每次收到外币都要上缴一部分给央妈,这个比率呢就是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上的美元少了,物以稀为贵嘛,这个东西少了,自然就贵了。之前你6块钱人民币才能换1块钱美元,现在它稀少了,你得花7块钱才能换1美元。这就是我们说的人民币贬值了。
图片来自互联网
道理都说明白了,那么为什么这个时候连着3个宏观政策进行市场调控呢?首先说外汇这边,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在今年一直处于升值状态。主要原因我之前谈过,首先是我们的疫情防控做得最好,复工情况最棒,经济复苏走在世界前列,大批外资都觉得中国值得投资,所以把他们的外币都来换人民币进行投资,把人民币买少了,物以稀为贵,人民币就升值了。其次是美国无限量化宽松,美元印得太多了,你这东西不稀有了也就不贵重了,所以它贬值,它贬值我们就相对升值了呗。最后原因就是外国停工,我们能开工,所以出口韧性越来越强,导致贸易顺差加大,也推动人民币走高。
人民币升值了,外国人本来100美元能买你一瓶酒,结果现在需要花120美元,外国人就会思考要不要买别的?就别消费这个了。这会不利于我国出口。所以这里降低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保证我国的出口企业利润不受到汇率影响降低。也就是保证我国的出口韧性继续。
国内市场来看,降息降准导致钱增多了,直接推动的也是工业的复苏。本周地产板块都有所反弹,这受到的政策影响还是很大的。从历史来看,从过去10年降准后表现较好的行业为化工、机械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传媒这些行业。
国内的工厂更有钱开工了,出口的利润也被保证了。那么下一阶段,如果海外的疫情得到缓解,势必也要开始工业复苏,必然离不开中国基建设备的支持,能赚美元的中国工业设备和可选消费品拐点没准就这么到来了。
我也看到了有一些人对于连续的政策调控显的比较悲观,认为只有经济不好的时候才会这么做,所以证明现在的经济情况很不乐观才对。我个人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所谓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宏观调控,就是为了保证我们发展的列车能平稳的开在大路上才存在的,是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未来可能会遇见的,不代表就深陷在泥潭之中。
周五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解决方案提到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之前更多强调经济质量提高,但是经济总量很少提,这次既然提到了,并且“稳“这个字出现的格外的多,说明对明年的经济增长无需过度悲观,继续保持中性乐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