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棠花描写「一丛棠棣花」
来源: 2024-01-15 10:16:13
四月的青岛,花开满城。无论是街道上,公园里,还是小区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儿。要说金黄色的花儿,莫属于迎春和连翘了,成片的开放,颇为壮观。
午后的休憩时间,在鲁信长春花园里散步,忽然面前出现了一片金黄的花朵,走进一看,这个长着五个花瓣的金色花儿,既不是四瓣花朵的连翘,更不是六瓣花朵的迎春,而是一种叫“棣棠花”,花朵达到5公分,比迎春和连翘的花朵都大很多,金黄的“棣棠花”又名“鸡蛋黄花”,更是通俗而形象的比喻了。
这是一株单瓣的棣棠花。棣棠花是原产自中国的花卉,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从华北至华南均有野生或栽培。花开时,深绿色的叶子已经长出,这是褶皱颇多的一种绿叶。这种花,在大众的眼中不如迎春有名,可棣棠花多褶皱的叶中却藏着许多故事,自古以来,在我国和日本眼中,确有许多典故传说。
宋代金石专家、书法家赵佶在《棣棠花》中写到“众芳红紫囗囗隅,惟此开时色迥殊。却似籝金千万点,乱来碧玉簳头铺。”至今,赵佶楷书《棣棠花诗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金代高士谈在《棣棠》中写到:“闲庭随分占年芳,袅袅青枝淡淡香。流落孤臣那忍看,十分深似御袍黄。”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黄袍”被认为是权贵的象征,而这种棣棠花的花瓣又是被重视的数字“五”,在我国古代,引起官方和文人墨客的推崇,留下众多诗词、记载或书法作品,因而棣棠花的花语是“高贵”, 也在情理之中了。
不仅是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棣棠花,在日本也是如此。西方人接触这种花最早是从日本开始的,他们甚至误认这种花的起源于是日本。
在古代日本,流传着棣棠花的传说:在幕府时代,江户之父--太田道灌,在年轻时外出游猎遭暴雨,到农户家里借蓑衣,农户却没有但给了一朵棣棠花。太田道灌有些失望和气愤,等他回家后博学的家臣说,在《后拾遗集》中有一首和歌说的是:花朵开得浪漫鲜艳,可悲的是连一件蓑衣也没有…..太田道灌立即顿悟了自己愚昧无知而感到羞愧,此后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蓑衣和棣棠花看似无关,不过,在日语里,棣棠籽实和蓑衣的读音有些相似。
传说的背后,彰显了日本人对棣棠花的推崇,他们将棣棠花叫做“山吹”,这是因为在古代的日语中,鲜艳的浓黄色就是“山吹色”。在早春的日本,阳光明媚之日,漫山遍野的棣棠花开,形成艳黄的景象,深得人们喜爱,因而日本人把棣棠叫作“山吹(やまぶき) ”;在著名的《万叶集》中,写山吹的徘句就有17首之多,但是公认最有名的是近代诗人松尾芭蕉的这一句:“ほろほろと山吹ちるか滝の音”:“山吹凋零,悄悄地没有声息,飞舞着,泷之音”。
如今,虽然是四月天,却依然忽冷忽热,4月中旬,最低气温依然会出现七八度的情况,在这个春日里,金黄的棣棠花,随风吹动,更增加了几分妩媚。
历史上巧合的是:这种我国和日本都喜欢的花,在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一个叫《棠棣之花》的小插曲,郭沫若先生创作了“棠棣的剧作,通过战国时期著名的“聂政刺侠累”故事歌颂了舍生取义的英勇精神,以此来寓意国人团结抗战。只是,其中的“棠棣”与“棣棠花”没有任何关系,郭先生是引用《诗经•棠棣》的典故来赞扬共赴大义的“骨肉之情”。《诗经•棠棣》讲述的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该篇的原文是“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或许是受《诗经•棠棣》的影响,千百年来,我国就有“棣棠花”还是“棠棣花”之争。而在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寄罗劭兴》也写到“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诗中的棠棣显然是指一种花草。对现代人来说,往往容易混淆此花名。
诗词归诗词,传说是传说。回到现实中,棣棠花、叶、枝均美,因其耐阴,耐修剪,故可做花篱和建筑物基础栽植,也可作花丛、花径栽植,或布置疏林、草地,或装饰花坛、假山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金黄的棣棠花,除供观赏外,入药有消肿、止痛、止咳、助消化等作用。
诗曰:
花色黄如金,
叶褶寓意深。
阳春早来到,
风吹袍在身。
岛之道
2018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