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 三迁县治 合并了巴川、安居二县 才活成了张牙舞爪的形状
来源: 2023-11-28 18:16:55
“铜梁”二字,最早见于西晋陈寿的《益部耆旧传》:“楚襄王灭巴,封其子于濮江之南,号铜梁侯”
武周长安四年(704年),割合州石镜县(今合川市)西南地置铜梁县,县治在奴仑山列宿坝(今潼南塘坝镇),以县东境有“小铜梁山”而得名,其山右梁横亘,形如五屏,每当阳光照射,石梁呈古铜色,故名铜梁。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铜梁县移治于武金坑(一说在今合川太和镇富金坝)。十六年(728年),又移于东流溪坝(今潼南戴场坝)。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准合州刺史孙希庄奏,分铜梁之东、石镜(今合川市)之南置巴川县,初治楼滩(今铜梁东旧县镇),辖7乡11里,属合州。《寰宇记》卷136巴川县:“以地在巴川故为名”。以县南小安溪,源出县南巴山中,又称为巴川。
图二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废巴川县入铜梁县,铜梁县治由戴场坝迁至淮远河北(今县城巴川镇北)。原铜梁县城戴场坝一带划归遂宁县(治在今潼南大佛乡下县坝。非今遂宁市)管辖。旧县武金坑,即今合川太和镇一带则划入石照县(今合川市)。
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昌州,昌元(今荣昌)、永川二县入大足县。二十二年(1285年),大足县又省入铜梁县。此时为铜梁县历史上境域最大时期,含铜梁、巴川、大足、昌元、永川五县之地。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夏建立后,析铜梁复置大足县(含原来大足、永川二县地)、昌宁县。元末时,将铜梁县(原属巴川县)之雍溪、曲水二镇划归大足县。
明初,铜梁辖琼池、习贤、永清、桂林4乡30里。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9月,分铜梁、遂宁边地,于安居镇置县,以县在安居溪畔,故名之为安居县(此安居县与隋唐宋之安居县不在一地,见图二)。《清一统志》:安居溪,“在铜梁县西北,旧安居县南城外。一名关箭溪,又名琼江。
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因人口锐减,撤铜梁、安居二县入合州本辖。六十年(1721年),又复置铜梁、安居二县,属重庆府。但安居县无县令,由铜梁县令兼管。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降安居县为乡,辖1城(安居城)8场。但仍保留训导、巡检、外委把总设置。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安居裁撤外委把总,完全隶属于铜梁。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24日,辛亥革命爆发,成立了铜梁县军政府,改县公署为知事公署,属重庆府。
1949年12月22日,成立铜梁县人民政府。先后隶属于壁山专区、江津专区、永川地区。
1983年4月,铜梁划属地级重庆市管辖。
1997年6月,重庆恢复为直辖市,铜梁仍属重庆管辖。
2014年5月2日,撤销铜梁县,设立重庆市铜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