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指南 >

南方观察|春风化雨润心田 龙岗把惠民办实事贯穿创文全过程

来源:   2023-10-22 16:16:07

“出门逛公园,窗外看夜景,生活越来越惬意了!”居民刘先生住在龙岗区龙岗街道,一提起家附近的变化他总是津津乐道:没有各种电线飞檐走壁,路面平整干净,新建的公厕和垃圾分类投放点富有“网红感”。“难以想象,这是个建成已有30多年的老社区。”刘先生说。

近年来,龙岗区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坚持“为民创建”和“创建惠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全面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把“文明牌”打造成“民心牌”,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文明的温度、亮度与厚度。

如今,文明之风正吹拂龙岗大地,渗入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文明之光照亮城市的每个角落。

文明提升民生温度:

文明如春风化雨暖民心,提升满意度

“阿姨,您最近参加社区活动了吗?有什么烦心事儿吗?”这样的问候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发生在龙岗区横岗街道安心驿站心理咨询师和居民之间。这样简单、家常的问候并不仅仅是聊天,而是为了帮助心理咨询师从交流中提前发现居民的心理问题,疏导居民情绪。

“居民最忌讳的就是你上去就给他做心理辅导,所以只能从打招呼聊天开始,潜移默化地去感染他,让他信任你。”已多次成功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的六约社区心理咨询师韩进燕介绍,“谈话只是第一步,要解决‘病根’还得解开居民的心结。”

今年4月以来,横岗街道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推广“安心行动”,依托街道社创园和14个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挂牌成立15个安心驿站和1个流动安心驿站,为辖区居民提供减压、心理咨询的好去处。

文明城市创建就是抓发展,是实打实的“惠民生”,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龙岗,文明如春风化雨,不经意间让民众内心一暖,悄然浸润市民心灵。

今年,龙岗区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超432项,将33项群众“急难盼愁”问题纳入全区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由区领导班子成员包干负责,强力推进落实;区领导班子亲自带头,深入一线倾听民意,服务基层。

全区各职能部门、街道也扎实有效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上各出妙招,铆足了劲完成了一件件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民生实事:

吉华街道全市首创“无讼社区”,坪地街道“事办不成反映处”,南湾街道“‘南’事找我办”,平湖街道“解忧超市”等,通过一系列务实管用的硬招实招,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区住房建设局加速推进城中村管道天然气改造工程,提前实现点火目标;区行政服务大厅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创新推出政务服务“适老八条”……这些特色服务阵地累计处理各类重点难点问题5200多宗,让市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和获得感幸福感。

文明放大民生亮度 :

“痛点”变亮点,提升获得感

城市道路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停放,河水变清了……创建文明城市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可喜变化,扑面而来的是舒畅愉悦的文明之风,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温馨氛围。如今的龙岗,每个角落都有文明的光。

“以前,不少快递小哥在室外路边吹风淋雨。现在有了暖蜂驿站,给我们这些快递小哥筑起一个‘家’。”负责龙岗清林路片区的快递员李乐彬边忙着送快递,边跟笔者聊道,“感谢政府的细心关爱,让我们在奔忙之余,可以有个地方喝水休息!”

李乐彬所说的“暖蜂驿站”启动于春节期间,龙岗区率先推出“暖蜂驿站”,依托各自的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暖蜂驿站”,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人员提供休息场所,提供免费食物和茶水、手机充电、无线上网等暖心服务,向留深奋斗的劳动者传递党组织的关爱。

那段时间,龙岗全区建立了442个统一标识的“暖蜂驿站”,并推出包括免费充电、修车、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30项“走心”服务,引导物流快递小哥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试点工作。

如果说“暖蜂驿站”是为来深建设者办的一件大实事,那么龙岗区推出的“寒假课堂”,则是一项“暖心之举”温暖了广大双职工家庭,走出超大城市社区治理新尝试。

2021年春节,因疫情防控要求,很多深圳市民选择就地过年。为满足留深过年居民需求,龙岗区为留深家庭子女开展作业辅导等服务“寒假课堂”。全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开展了1200余场“寒假课堂”活动,服务辖区居民2万余人次。

今年上半年,龙岗区又将“寒假课堂”融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之中,名称也升级为“安生行动”,以“四点半课堂”为依托,利用课后、周末、寒暑假等时间段,常态化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作业辅导等活动,安顿好学生,照顾好小孩,切实为来深建设者、双职工家庭排忧解难,真正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精准关爱暖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龙岗区也将关爱覆盖到更多需要关注的群体。对标“弱有众扶”,龙岗区在全市率先出台《龙岗区推进“弱有众扶”先行示范若干措施》,拓宽社会救助关爱面,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助力基层解决社会管理堵点、难点、痛点和盲点。截至8月底,救助困难群众4万多人次,发放救济金超1927万元。

文明增进民生厚度:

文化惠民、厚植之明之基,增进幸福感

每天早上8点,龙城街道居民张丽都会准时来到龙潭公园的室外智能健身房锻炼,“从家里走路不到5分钟,就可以来这儿健身,非常方便。坚持运动,身体也比以前更健康了。”

在龙岗的各大社区,智能健身器材,备受男女老少欢迎。器材设备上有二维码,市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获取运动数据,随时观察到消耗热量、心率、次数等即时数据,引导市民科学健身锻炼。

文明城市创建,要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彰显城市特有的气度风韵。龙岗区打造“十分钟文体服务圈”便民利民,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触手可及“诗与远方”。

大运会之后,龙岗区级大型场馆(大运中心)领先全市,“十三五”期间,文体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圳·红立方和深圳书城龙岗城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龙岗文化中心大剧院、音乐厅完成升级改造,冰球气膜馆、龙岗文博展览馆开门迎客,作为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音乐学院落户龙岗。这些大型文体设施的规划建设,有效缓解了原特区内外文化设施布局不均衡的矛盾。

“十四五”时期,龙岗的文体设施建设更让人期待。龙岗国际艺术中心、大运中心配套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推进;深圳第二音乐厅正在选址;位于龙岗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核心位置的大运文化艺术公园加快建设中……未来几年,还有一批街道级文体中心将在龙岗“拔地而起”,造福辖区市民。

文明惠民是龙岗区不断改善民生厚植文明之基的缩影。当下,新一轮区域发展格局调整已经拉开序幕。在城市招商引资政策极易“同质化”的今天,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将会成为影响产业投资的重要因素,成为评价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龙岗区第七次党代会报告用三个“到那时”描绘出了2035年龙岗崭新图景,其中也提到:“到那时,龙岗将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诗意栖居地,建筑可阅读、街巷有韵味,推窗见绿、漫步进园,全面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幸福家园。

一副“幸福家园”崭新图景已经描绘出来了: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绿色生态成为龙岗最靓丽的底色;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基础教育大步跨全市第一梯队,就医问诊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龙岗”,就业、住房、养老、托育等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更可持续;以高端赛事名城释放青春活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激发体育消费热潮,让龙岗市民强健体魄、乐享生活;15分钟、30分钟、1小时“三个交通圈”加速构建,市民出行更便捷、更舒适、更低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重点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保障建设,增亮幸福龙岗温暖底色。

【撰文】黄诗妤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