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莞事论坛”来了 市政府“听民意、聚民智”打造有质量的议事平台
来源: 2023-08-27 14:16:04
为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响应型政府,听民之声、兴民之利,12月7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市民服务中心开展第一期“莞事论坛”系列活动。本期论坛以“加快城市更新,开拓发展空间”为主题,聚焦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城市更新 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若干政策》,邀请市政府相关领导、专家、企业、行业协会共商共议。
东莞市政府副市长刘炜、市政秘书长邓涛、副秘书长陈志军、黄淦洪以及市“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志云等领导;中地研究院院长田光明、上海市建纬(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贺倩明、华润置地华南大区城市更新事业部东莞区域总经理王栋、东莞市城市更新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游耀波等专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党校学员,以及媒体、网民代表、市民群众等共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各方关注的如何提高工改工积极性、搬迁补偿规则制定、微改造政策支持、各方利益平衡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刘炜表示,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是800万市民的美好期待与追求,更是市委、市政府奋斗的目标。城市更新是实现“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重要抓手和举措,“莞事论坛”选择城市更新作为第一期主题,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的考虑。
他指出,东莞40年改革开放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相当的问题。未来的东莞要更适合创业和居住,更适合可持续发展。“所以东莞在推进城市更新中,十分注重顶层设计,更好地推进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的配套,希望这些规划既能解决当前产业发展的问题,也希望为未来产业的发展留下空间。同时也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性,最新出台的城市更新18条政策提出为企业减负、提速、扩面,更好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也希望广大企业能对政策提出更好多的建议,我们会进一步深化研究。”刘炜表示。
“各方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企业的需求,让我们更坚定了广开民意的决心,莞事论坛我们要办下去,要办得越来越好!”刘炜说。
据悉,“莞事论坛”将突破以往政府议事平台的局限性,致力于政策的设计优化和完善,打造有质量的议事平台、有成果的议事平台、有效能的议事平台。论坛每月召开一期,全年12期,原则是决策为民,口号是“莞事论坛,论坛管事”。
市政府秘书长邓涛表示,希望通过论坛,听到好声音,找准堵点痛点;获得好启示,摸清方向路径;构建好格局,强化联动协同;形成好氛围,共促政通人和。
嘉宾观点>>>
谈城市更新重点:旧村改造、工改工和微改造
田光明(中地研究院院长):我认为在城市更新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旧村改造、加大工改工支持力度、逐步重视微改造三方面重点。首先是建议分类推进旧村改造,实现融合发展,东莞的城市更新18条新政策中,对享受“异地安置、容积率补偿、公共设施配建、政府补助等方式统筹平衡”的旧村旧城有一定的范围限定,接下来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区域范围,另一些旧村和旧城难以实现平衡的建议可以纳入综合整治。
其次是加大工改工支持力度,地价、规划、审批、招商、产业孵化等等方面确实深入研究,并给予政策支撑。最后是逐步重视微改造,分类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微改造来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城市发展脉络机理,给持续发展留下内涵空间。
谈征地拆迁补偿:要以人民为中心
刘炜(副市长):征地拆迁补是城市更新领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最根本的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定要惠及原居民。政府要合理引导,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引导企业合理的利润,承担合理的责任,让企业在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上有积极性。接下来,东莞要结合自身实际,结合不同片区的改造方式,采取不同的补偿标准和方式,希望补偿标准能多方共赢,让广大市民和企业能共享城市更新的成果。
邓涛(市政府秘书长):在补偿问题上,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发挥作用,政府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刀都不切,其中行业协会要发挥好作用,通过协会来与政府协商,在片区形成示范项目的引导,让所有会员都能遵守这个共识。而从政府角度看,如果工改商、工改居的补偿标准过高,对工改工也会形成巨大的冲击,不能把所有的利益都流向工改商、工改居,要给工改工留有足够的市场利益。
游耀波(东莞市城市更新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尚存在拆迁赔偿问题。村民的期望值普遍较高,但目前东莞拆迁补偿缺乏统一的标准,下来我们协会希望有所作为,通过牵头会员企业探索研究行业标准,形成行业的标准公约。
谈工业用地容积率:将结合产业新特点继续探讨好政策
陈志军(市政府副秘书长):目前,东莞对工业用地容积率的上限已放开至4.0,建筑高度可达60米,基本满足了高层工业楼宇建设的需要。另外,在这次减负政策中,也进一步简化产业类项目的审批流程,如工业、仓储用地申请提高容积率不超过3.5的,无需再提交开发模拟方案等。他指出,工业用房随着生产技术、工艺的变革,会不断呈现新的特点、新的形态需求,市政府对此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从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建设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等目标考虑,会继续探讨好的政策措施。
谈微改造:提升城市品质与生活品质
张燕姝(人大代表):今天论坛所在的市民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微改造非常成功的案例。利用好历史建筑、做好微改造,更有利于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推进,保留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政府在政策制定上也要有绣花工夫,对微改造能出台更多的办法,让这些拆不了、用不了的建筑重新激发它的活力,从环保、文化和现实意义等方面理顺关系,激发市场的主动性,达到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活品质的目的。
谈利益平衡:推进政府、村民和企业多方共赢
贺倩明(上海市建纬(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从原来工厂主的角度来说,当年他们在条件不好的时候进驻到村里开发建设,也是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现在进行旧改,他们希望能够获取一定的利益,原村民也有利益诉求,而政府扮演的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要有公共配套和产业保障。一定要找到多方利益的平衡点,站在哪一方上都会有偏差。
王栋(华润置地华南大区城市更新事业部东莞区域总经理):东莞城市更新18条新政对于全市旧村改造的推进具有良好的上位指导意义,有助于东莞城市更新向前推进。众所周知,旧村、尤其是现状容积率较高的旧村,成本和收益难以平衡一直是影响村改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轮新政提出的统筹平衡旧城旧村整体改造成本,借助市层面和属地政府的力量,运用异地安置、容积率补偿、公共设施配建、政府补助等多种手段统筹平衡,使多方得益。结合华润在东莞的项目,我们正在研究如何用足政策利好,在政策框架下提高容积率,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实现政府、村民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网友提问回复>>>
网民代表提问:周边的4个村都想推旧改项目,而现4个村共同合建有一所公办的小学(95年建成),能否一起合资重建这小学,作为各自的旧改项目教育配建?
邓涛:这种片区统筹教育设施的做法,事实上也是我市近期开展公办学校建设大会战中的一项积极推动的举措,目的是为了推动“高质量,上规模”的教育设施落地,避免建设“麻雀学校”。下来我市还会有更多的措施推动集约建校。比如:实行差异化生均面积标准,在弹性空间范围内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更多学位;扩大教育设施服务半径范围,按片区建设服务范围更大更好用的综合性学校;实现公共设施共享,完善片区规划,统筹布局,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内,推动学校与所在片区体育、文化等公共设施进行共享。
市自然资源局:我们非常欢迎这种片区统筹教育设施的方式,现在也在局部区域实现了片区统筹,例如黄江镇大冚村更新片区包含5个更新单元,总面积超过1000亩,就通过片区统筹这种方式来整体规划配置从幼儿园到高中等教育设施。
【作者】
【来源】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