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观园是干嘛的「山东济南大观园历史」
来源: 2023-06-03 16:16:04
以前看过电视剧《北方有佳人》,故事的背景发生在解放前的济南,故事中说到了许多济南当时的风土人情,虽然镜头中并没有多少当时风情的再现,但在角色的对话中,却不时地流露出对当时风情民俗的描写,如:新市场、劝业场、大观园、赵家干饭铺、把子肉、狗不理包子、甜沫、油旋、柳琴、坠子、落子等等。如今,这些内容有的可能还为人们熟知,有的可能早已名存实亡,其中的《大观园》就和当时我小时印象中的状况完全不一样了。
1959年的大观园商场 宋振亮 摄
据史料记载:1930年,由靳云鹗在约45亩的范围内仿照上海“大世界”的模式以娱乐为主,附带建有相应的饮食、购物等店铺。开始了大观园的建设。并以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贾府那华丽的“大观园”而命名,由书法家金棻题写园名。1931年9月26日(农历八月十五),大观园商场正式开业。
开园之初,园内设有第一剧场、共和厅说书场、中心花园,在东北角有一个搭建的布棚子“小马戏团”,有少量的虎、豹等动物展出。随后又兴建了第二剧场、第三剧场。还搭建了几个说书棚和杂耍棚,并由若干江湖打拳卖艺的、卖野药的聚集在露天广场内。此外,零星摊贩和几家小饭馆散居其间。这便有了大观园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观园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此时的餐饮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如“狗不理”包子的菊花顶十八折面软适口、肥而不腻;“老马家馆”的冬季“涮羊肉”名扬百里。扁食楼、赵家干饭铺、半里香旋饼铺等名吃名店也聚集在此。当时的大观园的红火程度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都首屈一指:200余家店铺,220余家摊贩,20多种行业,那规模、那架势真可谓“洋洋大观”,无奇不有。
1980年4月,大观园交电门市部一角。郝蔚 摄
我小时候住在经六路上,离大观园很近所以经常到大观园去玩,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去处至今不能忘怀:
第一剧场:它建在整个大观园的东南角上,它在济南近代戏剧领域占有相当的地位。当我第一次跟着大人去看戏时,济南已经解放了,当时还没有进行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造,剧院依然是民营的,上演的也大都是古装京戏,剧场设施先进,有可转动的舞台,迅速吊换整幕布景,以擅演连台本戏著称,当时演出《火烧红莲寺》(后因大观园失火而忌演)、《荒江女侠》《狸猫换太子》等,久演不衰。演出阵容十分强大,有著名京剧演员孟丽君、孟丽蓉姐妹、韩少山、耿永奎、袁金凯等人,每年七夕前后还演出应节戏《天河配》,牵真牛上台,后来上演过《闯王进京》,还从上海请来小高雪樵,带团演出了《三打祝家庄》,当时的布景漂亮极了,在舞台上可以看到水泊梁山的水面,以及水面中的人物倒影,我至今也捉摸不透是怎么一回事,另外,他们画出的招贴海报更是非常生动,栩栩如生,让人领略了海派文化的韵味。由于看了他们演出的新编历史剧《鹤惊昆仑》,才勾起了我去看王度庐的武侠言情小说系列的兴趣。
租书店:当时大观园的西南角有许多文具店、书店,他们相互拥靠在一起形成一条不算长的步行内街。我常去的一家书店不但卖书还租书,租书是先付好押金,每本可以带回家看一个星期,租金很便宜,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五角钱左右,书店的伙计在书的封底内页上签上一个如同张天师画符一样的记号,他就能把租书的起止日期和租金记得清清楚楚,到时如期还书,付上租金就可以再换一本。王度庐的武侠言情小说系列,在当时的年轻学生中间很有影响,王度庐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武侠言情小说家,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先后创作了二十余部作品,被称为近代武侠小说“十大家”之一。我那时上初中,连着一本一本的看完了:他写的《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等“鹤—铁”系列。多少年过去之后,书中的人物形象依稀有个影子,直到近年看了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之后又勾起了我的“鹤—铁”情结,于是我通过网上购物,买到了“鹤—铁”系列小说全集,经常边看小说边回忆起五六十年前的往事。
佟顺禄摔跤场:丛书市走出去,向北的两侧就见许多艺人的卖艺场,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佟顺禄摔跤场”和“一撮毛卖艺场”。佟顺禄是满族人,生在北京,在当时的济南是非常有名的摔跤艺人,他多次在省市体育运动会上表演献技。为支援淮海战役,与大观园艺人刘仲山、谭树森等人组织了飞叉、摔跤、气功、武术等多项募捐表演。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为募捐“体育号”飞机,与济南摔跤高手宛殿文、谭树森、马振标等人冒着严寒,在火车站、大观园等处进行巡回义演。在他的卖艺场的摊前一直横放着一把两米多长,重达60公斤的“青龙偃月刀”, 1952年10月在济南举行的山东省第二届体育运动会上,佟顺禄表演的单臂举60公斤大刀,受到大会热烈的欢迎和奖励,我也曾经在大观园里有幸看到他的举大刀表演。50年代初佟顺禄已经年近50岁,身体有点发福了,平时不大经常下场摔跤,谭树森是他们摔跤场的主将,谭树森身体健壮,从前胸到双臂纹了两条青龙,很是威武,一般的摔跤手都不是谭的对手,三招两式就被摔倒。一天佟顺禄斗兴大发,下场子要和谭树森较量较量,开始两场佟顺禄胜了,第三场两人相持了很久却是谭树森将佟顺禄摔倒了,佟顺禄那受过这样的窝囊气,有点急眼了,钱也不敛就要再摔,后来被大家劝下,从此就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们两人的角斗。他们这些卖艺场子,都是表演一场就会停下来敛钱,看客自愿的掏钱向场子中间抛去,钱多钱少无所谓,这时卖艺人就会站在场子中间,双手抱拳不断地喊着:“有钱的帮钱场,没钱的帮人场,仨瓜俩枣您随便,没钱的请您站稳脚跟,……”在“佟顺禄摔跤场”的西南角有一口井,井旁常年停放着一架手动抽水机,佟顺禄在大观园联络群众成立“义勇消防队”,自任大队长,节假日组织队员昼夜巡逻值班,扑救火灾,深受广大群众的尊重。
一撮毛卖艺场:“一撮毛”本名刘仲山,印象中他的场子好像在一的四面围龙的大院里,场子正前方的摊位上一直摆放着一张放得很大的照片,那是他年轻时的上半身照片,很健壮,如同现在的健美运动员一般。摊子的一边摆放着许多石担、石锁等健身器具,摊子的另一边则是一个兵器架,上面放满了18般兵器,更在最显眼处摆放着几把飞叉,飞叉的叉刃银光闪亮,叉柄上缠绕着蓝白相间的帆布条,感觉比其他兵器更加新颖一些。逛大观园的行人一听到飞叉的哗哗声就知道“一撮毛”上场了,就会聚到他的场前看他的飞叉表演,飞叉有单头的也有双头的,“一撮毛”的飞叉如同有了灵性一般,就见耀眼的银光,围着他的身体前后左右上下飞舞,更不时被抛到高空边旋边转哗哗作响,惹得一片惊叫喝彩。到了晚上这里又会聚集很多学习武术的学生,挑灯夜练,边学边练很是热闹。
晨光茶社:1943年“晨光茶社”建成开业后,吸引了大批曲艺界名流。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常宝堃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都曾在“晨光茶社”登台献艺,观众络绎不绝,场子里的舞台是凸出来的,观众可以三面围着舞台听相声。大概是1947年“小蘑菇”常宝堃到晨光茶社来演出时,轰动了整个济南,就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得我的母亲,也要去听他说的相声,我们小孩子都跟着去了,这是我第一次听相声。后来有一年过年,我们几个小朋友又自己去了,门票很便宜,买了票我们几个人大摇大摆的进去坐在了很前面的位置,听了两段以后就有人下来敛段子钱,我们不懂这个规矩,没有理他们,过了一会就听见有人叫道:这几位孩子是谁家的……。我们一听不对劲,就赶快溜了出来,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再去晨光茶社听相声。
如今的大观电影院,摄影:芳子
大观电影院:小时候我和邻居的小朋友经常去大观电影院看电影,解放前我在这里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大成影片公司1941年摄制〈灵与肉〉,演员是有名的英茵、 王丹凤、顾也鲁等,故事情节已经不记得了,印象中好像说的是一位使女和少爷的恋情,使女后来受到老爷得奸污沦落为妓女的恩怨故事。解放后去看电影的机会就更多了,1952年春节看了〈南征北战〉,1953年春节看了〈智取华山〉,看过之后都非常兴奋、激动,希望今后每年的春节都能看到这种国产大片。这时外国电影虽然很少,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译制片也有了,最早看的是苏联故事片〈列宁在十月〉,当时我怎么也搞不清楚外国电影演员怎么会讲中国话,还以为是中国演员重新化妆再演一遍呢。我1953年读高中,就读的济南七中在郊区离家很远,那时郊区没有公共汽车,步行要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所以住校。记得有一个星期天的中饭后,我理好要带的衣物,背着书包先到大观电影院看了一场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3年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电影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虽然唱的是南方话,因为有字幕也看得非常明白。越剧的服装、音乐美极了,轻柔委婉,我当时坐在楼上第一排,看得非常舒服,整个去学校的路上,我边走边回味觉得非常享受。
无声电影:新明电影院专门放映无声电影,当然票价也特别便宜,特别受孩子们的眷顾,内容多半是“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最常放的无声影片是〈关东大侠〉、〈女镖师〉等,因为没有声音,所以一边放着打斗的影片一边放着〈步步高〉广东音乐唱片,后来孩子们打斗玩耍时,总是会一边打斗一边嘴里哼着335,532321615…〈步步高〉的调子。这里看电影不对号,随便就座,所以来看无声电影的人,都是一些没有什么钱的人和小孩子们。
副食品商店:大观园的西南角建有第三剧场,经常演出评剧、坠子等,后来听说失火,改成了副食品商场。
早年的大观园是一个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型商场。解放后大观园一度繁华兴盛,各商业店铺所售货物各具特色;各餐馆饭店都有各种不同的风味名吃;书摊书店可购、可借、可阅、可租;娱乐场更是丰富多彩,大戏院、小戏院、电影院、曲艺场、相声茶社、京剧厅等等,凡来游玩的人,没一整天的工夫是走不出大观园的。总之,大观园商场曾一度成为济南的一大景观。
1982年8月的大观园商场。胡明 摄
这让我不禁联想起中国宋元时代的“勾栏瓦舍”。
瓦舍是宋代涌现的固定娱乐中心,游人看客来往其中,川流不息。《梦粱录》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孟元老说,瓦舍中还有卖药、卜卦、叫卖旧衣、博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等玩艺儿。
勾栏又叫勾肆、游棚,简称棚,设置于瓦舍中,是固定的演出场所。勾栏内设戏台、戏房(后台)、腰棚(观众席)。许多勾栏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名号。每座瓦舍中都有勾栏,大的瓦子如临安北瓦有勾栏十三座。而小瓦子恐怕就只有一个勾栏撑持场面,故而勾栏有时也与瓦舍互为同义词。
大观园早市每日5:30-8:30/摄影:邵凯
如今的济南大观园重新装修后,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层楼叠榭,灰瓦、白墙、红柱、飞檐斗拱,韵味十足。
熙熙攘攘的市民游客在大观园里流动,早市与夜市的热闹氛围,将原本精致恢弘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附近餐饮、娱乐、购物一应俱全,亦是周边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大观园夜市/摄影:陈泽震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大观园顷刻间变成了富丽堂皇的景象,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摄影:陈泽震
参考文章:
《风雨沧桑大观园》作者:拾 荒 乔润生
《济南大观园简介》
《佟顺禄》
《济南大观园复辟图存?》
来源:济南古城历史街区
作者:赵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