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红杉和果壳网,投了个“种花生的博士”
来源:投中网 2022-09-06 18:07:31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红杉和果壳网,投了个“种花生的博士”,如果您对红杉和果壳网,投了个“种花生的博士”感兴趣,请往下看。
一家“种花生”的公司,也能拿到红杉、果壳的天使投资,生物育种赛道也进入VC的射程了。
近日,海南弥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弥生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知耕基金、果壳发起的未来光锥加速器共同投资,融资将用于推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
弥生生物从创办于2018年,是一家精准育种服务商,目前围绕花生进行基因编辑技术方面突破,并定位首家分子育种领域覆盖全花生产业链企业,主要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优质的抗花生品种,具备抗除草剂、含油量和油脂品质高等特点。
创始人骆超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博士,长期从事分子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遗传转化、基因编辑、商业服务、农产品综合开发,在花生、芝麻、大蒜及多种经济作物基因编辑育种方面具有专业背景与经验。
先提炼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基因编辑在农业育种方面的应用加速落地,二是弥生生物为什么选择“花生”。
种子,农业领域的“芯片”
基因编辑是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听起来与转基因挺像,不过二者区别不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曾以修改文章打比方对二者作出区分,“如果把一大段话插入文章,就是转基因;而基因编辑,相当于只对一个或少数词做了修改。”
也就是说,转基因是将大豆植入花生的基因,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种,而基因编辑将插入外源基因的环节取消,只针对生物体(也就是花生)基因做修改,更接近传统育种的产品。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基因编辑大致有三个大的应用方向:科学研究、基因治疗、农牧养殖,具体到农业领域,可以改良农作物形状,培育更加优质的农作物种子,提高农作物的抗蚊虫、抗药性等。
根据本次弥生生物的投资方之一知耕基金的统计,2018年以来全球农业基因编辑育种赛道融资不断,今年3月,基因编辑公司齐禾生科宣布完成逾亿元种子轮融资,这是国内目前育种赛道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之一。更广阔的农业赛道则吸引到了包括红杉、高瓴、经纬、IDG等主流机构的关注,爱科农、昌进生物、微元合成等早期项目的融资额都在亿元级别。
来源:知耕TechCube
TMT赛道增长乏力,消费热潮消退,芯片、工业软件等硬科技估值较高,传统周期长、收益不稳定的农业赛道,尤其叠加上科技翅膀的种业,自2016年以来重新被VC关注。中航证券认为,目前中国种业迎来了三期叠加的历史性机遇。
首先是政策期。今年1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基因编辑作物获得安全许可所需时间缩短至1到2年,而在此之前会长达6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4月份,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第一站就走进了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发展情况。
基因编辑作物正迎来一股政策风口下的“申请潮”,而一些农业大省,更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比如济南市投入10.6亿元,打造国内领先的植物基因编辑、小麦“核不育”育种,以及山东前沿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生物育种平台。
核心还是在于粮食安全问题刻不容缓,种子就像农业的“芯片”,长期以来也面临“卡脖子”的境地,像我们餐桌上的不少主食和蔬菜,很多都极度依赖进口,一旦“断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种子的国产替代实际上比真正的芯片还要迫切。
此前在投中十问身上,有GP就表示一直“跟着国家产业发展的政策”走,现在终于到了收获期,而十年前政策号召新能源、半导体时,正值TMT崛起,在意的VC寥寥,而如今又有哪家机构敢说一定不投新能源呢?
二是行业期:受俄乌战争、全球气候异常等综合因素影响,粮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农民种植意愿上升,玉米、水稻种子库存和供需有所优化,推动种业景气。
以前总说一些高校专业是“有面子没里子”,比如材料专业几年前还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从业人员工资和发展跟互联网没有可比性,而前几天投中网介绍过,VC已经开始“顺着元素周期表找项目了”,景气度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可能要超过所有人都预期。
三是技术期:生物技术育种相继落地推广,今年6月8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随着重要农作物的生物育种审定标准的不断明确,收益稳定性的预期也在上升。
小小花生的机遇
生物科技始终面临伦理风险,而基因编辑的种业科技来说,伦理则意味着市场风险,尤其是对“入口”的食物,老百姓的接受度始终是个大问题,必须许多食用油都会标注“非转基因”。而前面所提转基因与基因编辑实际差别其实不小,因此不少人认为,基因编辑种子创业公司面临的第一关是市场教育。
但实际上,我们餐桌上的水稻、玉米、小麦等大宗商品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改良,代际甚至多大几十代,在一些B端如外卖、餐饮小店,使用转基因油也是公开的秘密,所以人们在乎某些问题通常都是在特定场合下的,一旦脱离场景,问题也就不是问题。
终归还得是市场配置资源。水稻、玉米和小麦等大宗作物,多年来有充分的研究基础与市场化探索,知耕认为,花生作为中国少数具备出口创汇能力的农作物,国内研究相对薄弱。而中国在油料和蛋白饲料两大领域有着超过70%的对外依存度,以大豆为原料加工成的食用油和豆粕两种产品的对外依存度甚至超过91%,因此花生实际是缓解转基因大豆给食用油和蛋白饲料市场压力的极佳解决方案。
骆超则是当下VC中意的中科院背景创始人,投中网在《VC围城中科院》中有详细说明,在此不赘述,他总结了选择花生作为突破口的几个原因:
一是花生亩产量、含油量“双高”,大豆的亩产量只有120公斤~130公斤,而花生的亩产量可达300公斤~500公斤。另外,花生的含油量高达50%,是大豆的2.5倍;
二是种植花生的收益更高,国内农民投入一元钱种植花生的收益是六毛八分,同样的投入种植大豆是两毛三分的利润,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
三是花生有油、酱等众多衍生产品,庞大的下游产业可以支持前端生产,“如果未来用“超级花生”替代转基因大豆,替代10%种植面积,就可以替代40%的食用油市场和20%的蛋白质饲料市场,意义巨大。”(文/张楠,来源/投中网)
好了,关于红杉和果壳网,投了个“种花生的博士”就讲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