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控股二次混改稳步推进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1-01-22 08:41:40
二次混改推进中
张玉良表示,“第一次听说绿地控股会被收购。”他介绍,绿地控股在进行二次混改,已经和两家金融类央企进行了深入接触,但这是2020年7月就披露的二次混改的具体推进,并不是被“收购”。
此前有消息称,万科+诚通组成的国企改革基金、中海和其他投资者组成的投资人将完成对绿地控股不超过17.5%股权的收购。
张玉良对此消息明确否认。
2020年7月,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调整,完善公司股权结构,上海地产集团及上海城投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所持有的绿地控股部分股份,拟转让的股份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7.50%。
同时,绿地控股旗下的绿地数科正在推进上市。
张玉良介绍,绿地数科是由此前的绿地金控重组而来,注册资金199亿元。2020年,绿地数科服务实体企业的成效显著;定向增资60亿元已经完成,近期资金就将到位。2020年,绿地数科还取得了新加坡的数字银行牌照;收购国内中等规模财险公司协议已经签署,正在银保监会报批。
“上述举措都是为了壮大我们的金融板块。从牌照看,绿地数科已经有银行、保险,还有原有的证券、信托、金融交易所等牌照。如果能够协同发展,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张玉良说。
不过张玉良表示,绿地数科的上市地点还没最终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国资委1月7日表示,近期上海已研究制定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上海将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上海国资系统将新增10家左右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绿地控股财务部副总经理吴正奎承认,绿地数科也可能最终选定在科创板上市。
张玉良介绍,绿地大基建的上市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自2020年初组建成立绿地大基建集团后,大基建升级成为与绿地房地产板块并重的两大核心主业之一。经历了2020年下半年的发展,双主业的重心已明确向大基建产业偏移。2020年绿地房地产业结转收入为2171亿元,大基建成员企业营收为28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19%。
降低负债率
目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融资的管理主要是以“三条红线”为标准,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张玉良表示,绿地首先要做的是提高现金短债比。他介绍,原计划今年6月底完成的现金短债比目标,从1月20日公告的内容看,争取今年一季度就能完成。
2020年12月8日,绿地控股披露,以自有资金约89亿元,按期足额完成2015年公司债券(第一期)2020年本息兑付。对于2021年1月即将到期的约81亿元债券,绿地也将以自有资金为主按期进行本息兑付。彼时,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态,2020年下半年至今,绿地围绕中央及有关部委制定的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要求,主动有计划、分步骤、多管齐下主动降负债、去杠杆、优结构,稳步下调整体信贷成本,着重加强资金管理,持续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经营韧性。
据了解,绿地内部的“三年三步走”去杠杆计划,以未来三年每年6月30日为时间节点,主要围绕现金短债比、净负债率、剔除预售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三大指标设置阶段性目标,三年后实现全面“达标”。
绿地控股相关负责人介绍,绿地内部将围绕六大核心措施主动降负债去杠杆。一是主动压减有息负债规模,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包括压缩短期借款占比,增加中长期借款占比;以多种方式,加快去化商业、办公、酒店等存量大宗资产,促进资金回笼等。二是聚焦成长性地区,优化土地储备结构,提高土地投资质量。聚焦到长三角、大湾区等中国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上来,聚焦到有成长潜力的城市群、都市圈及其溢出地区上来。三是根据市场情况以销定产,灵活调整生产供应节奏。“因城施策、因盘施策”,强化“以销定产、分批供应”的理念,控制好生产供应的节奏。四是加快销售资金回笼,实施审慎稳健的现金流管理。不断提升回款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催收清欠工作。五是加快已售项目建设和交付结转。六是积极充实企业资本金,提升资本实力。
1月21日,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绿地控股二次混改正在深入推进中,主要目标之一是希望引入金融类央企。目前,绿地控股已经和两家央企进行了深入的接触。同时,绿地控股也将逐步推动旗下的绿地数科通过分拆上市等途径实现资本化。
张玉良表示,绿地控股有信心保持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同时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降负债。“2020年(降负债)做得很多,今年会继续。争取今年一季度现金短债比就实现达标。降负债的时间点会提前。”张玉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