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正从过去的注重调房价向调民生转变
来源:腾讯 2021-01-17 16:20:53
楼市调控正从过去的注重调房价向调民生转变,这一切也都是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指导下,房地产逐步回归居住属性的大趋势。从过去注重调需求到未来更加注重调供给,除了供给量的增加,更包括供给结构的完善。
之前曾提出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际上就已经为未来的房地产政策画出了一幅美丽蓝图,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居住问题也注定将依赖于多维度供给来实现。
据中新网报道,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房价和改革举动一样受人关注。在“7·15”楼市调控政策发布一个半月后,关于深圳住房要学习“新加坡模式”的讲话,再次引发深圳下一步楼市调控方向的热议。
8月28日,深圳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学习榜样,将来深圳市60%市民住在官方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为此,深圳提出一个大规模建房行动。大规模建房行动包括商品房和公共住房这两大块。
实际上,无论是深圳还是全国,这样的目标早就定了,方向也早就稳了,只是该如何去执行如何去落实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学习借鉴的。这次旗帜鲜明地表明要学习新加坡模式,也是以深圳为起点,向房地产将真正服务所有人发起总攻,保证每个层次的人都能够住有所居。
说白了,市场和保障两条腿走路,未来将更加强化市场和保障体系的完善,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最终一些人通过买商品房实现居住梦想,稍微紧张点的选择带有保障性质的商品房,甚至还可以租赁公租房。未来大城市新市民可能很大部分要通过租房来解决住房问题。
新加坡模式到底是啥?为啥要学?
新加坡房产模式一直被称为奇迹,被人津津乐道。新加坡从独立伊始就确立“居者有其屋”的国策,旨在“为所有新加坡人提供策划周详的组屋”,明确住房问题必须由官方统筹解决,并与此对应,制定了一系列由官方提供居民住房的土地和房产政策。
新加坡从1964年开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阶层购买建屋发展局兴建的组屋,建立起与多数发达国家以公共租赁或房租补贴为主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主题思想就是要先满足刚需群体。
而深圳当年是从隔壁学来的,房价最高,买房最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深圳在不断尝试解决途径。如今深圳就是要走出之前的模式,学习新加坡,所以目标就是在“十四五”期间人均住房面积从27.8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
应该说,深圳一直走在时代变革前沿,有媒体称,深圳“房改”20年之后迎来重大调整。那么其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不仅是全国房地产的起源,更是未来房地产改革的先锋区。
央视评论称,到2035年,深圳将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政策性支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这些数字意味着,进入深圳楼市的新增住房,房屋性质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深圳的楼市,也将开始一次彻底逆转。
这是未来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路。单纯指望保障不靠谱,也没有那么大的保障能力。单纯指望市场自身的调节也不行,因为总有人不可能指望市场解决。
学习新加坡模式,并不意味着将照搬,我认为,当年我们的房地产是从深圳邻居学来的,推动了房价的上涨,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一切时过境迁,调控思路逆转,学习新加坡模式,或许也将意味着我们的房地产市场真正变革开始。业界认为,深圳房地产市场走向有风向标意义,这意味着深圳楼市格局会面临巨变。
全国房地产新格局或将就此拉开,从深圳开始,无论高房价是否长期存在,我们也不用担心了。话说回来,深圳包括全国的房价很难再大涨,起码不会出现像过去一样持续的上涨,因为调控已经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最近的教训我们也会反思,高房价问题的确是时候解决了。
当大多数老百姓不再为住房发愁的时候,有没有高房价还跟我们有啥关系呢?不管我们将来该如何学习新加坡,但是有一点,民生才是魂,应该学的是新加坡在住房问题方面的解决思想,应真正是把住房当做民生用品看待,不能让住房市场还没有满足中低收入群体时就转化为金融市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光宇吐楼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