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东北的哈尔滨打响楼市降价第一枪 这背后的信息有点耐人寻味
来源:腾讯 2020-12-31 12:19:39
1、
近日,哈尔滨市印发了《关于疫情期间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为了激励房企“卖房”,给出了不少建议:
此项《通知》共计十四条扶持措施,其中不乏一些“打折促销”的非常规操作:
比如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甚至鼓励房企根据市场情况,采取打折促销、团购等方式让利销售新建商品房让利销售,算是诚意很足了。
有人分析,打折都是幌子,这不过是为了解决当下哈尔滨的房地产销售困难、缓解“库存”压力。
哈尔滨
根据《100城库存研究报告》表示,截至10月底,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50233万平方米。
从10月份存销比(去库存周期)数值排名来看,哈尔滨位居第6,其去库存周期为23.1个月,超过了14个月的合理值水平。
除此之外,哈尔滨的新房成交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从年初的1.3万跌到1万,新房成交额从去年的月均74亿,跌到今年的月均44亿。
一边是不断萎缩的购房需求,一边是依然活跃的土地市场、新盘不断涌现,俨然是一副供大于求的景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共成功出让住宅、商住、商业类用地共53宗,推地面积超334万平方米。
如果只是供大于求,库存压力大,这也就罢了。更麻烦的是不太乐观的人口结构变化,从长期来看,哈尔滨的常住人口不增反减,2017年常住人口1092.9万,2019年只有1076.3万了,两年减少了16.6万人,这实在是不太乐观。
在如今调控丝毫不见放松大背景下,由地处东北的哈尔滨打响楼市降价第一枪,这背后的信息有点耐人寻味啊。
2、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版图将以前所未来的加速度分化,马太效应凸显。知名财经作家叶檀女士在2016年曾经写过一个轰动的中国最无前途的十大城市,哈尔滨位居榜首。
这是叶檀老师比较漂亮的照片
在一线城市的“虹吸效应”下,缺乏竞争力的城市很可能会陷入“困兽斗”的窘境。
她在筛选最无前途城市中只用了三个标准:
首先是人口流失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
其次是一个城市只有几个国企主导的行业,并且大企业办社会。
第三是人均财富占有量低,教育相对不发达,相应的消费数据也较低。
一座城的衰落,往往是从人才出走开始的,留住人才,城市才有未来。哈尔滨知名度不低,论历史曾有过辉煌,但从人口、经济结构、社会财富和发展态势看,却很难让人乐观。
在此前三十年以制造业发展为主体的工业化改革中,作为人口的输出地,人口作为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出本地,目前面临经济转型期,人口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出本地。
网络流传投资不过山海关,有对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担忧,也有对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工作时间短的顾忌,也有对东北地区人才流失困境的无奈。
3、
房地产之所以被严格调控的主因,房地产金融泡沫过大,可以说房地产泡沫的背后造成的金融泡沫风险越来越大,这个是进行调控的主因。
无论是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融资端调控”,还是今年央行开始为房地产企业“划定三条红线”,其实质还是从融资端来逼迫房地产企业做出改变。
中国房地产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运作模式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太大。
快速发展20多年的房地产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超过60%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和预付款、定金等,对于其他行业的抑制作用过分明显。尤其是对当下的内需提振,制造了障碍,因为高昂的房价,让人们没有了消费信心。
在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9.1%!这么高的负债率在其他行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房地产开发企业2018年的总资产已经超过85万亿!其资产价值越高,那么如果爆雷后引发的金融风险就越大。
哈尔滨此次通过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甚至鼓励房企采取打折促销、团购等方式让利销售,一方面显示地方如今采取“救市”的办法不多,一方面也显示哈尔滨对于房地产依赖性还是比较大的。
从目前的货币信用收缩,随着需求下降,人们的支付能力下降,各行各业赚钱变的更难,流动溢价降低,必须打击一切风险资产。
楼市未来除了一二线核心地带,部分地区腰斩是可能的,最后上车的要为20年的盛宴买单。三四五线城市房产投资,要么别买,要买只能买富人区,因为未来还可能有人来接盘。
此时保护好原始积累,比赌一把致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