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医疗“佛系发展”之下:二次递表冲刺港交所
来源: 2024-03-05 16:16:06
文|翠鸟资本
9月30日,祈福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祈福医疗”)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中泰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这是继其于2022年3月23日递交失效后的再一次递表。
在招股书中,祈福医疗对其业务情况、运营数据、业绩表现等信息进行全面披露。
早前招股书显示,祈福医疗公司业务包括医院业务分部,提供住院或门诊服务后在院内药房销售药品以及与医院运营有关的配套服务;康养及药品业务分部,提供康养服务,包括产后护理、保健服务、护老服务、口腔护理服务,以及销售药品
。
此前的2016年11月,祈福集团旗下的祈福生活服务(3686.HK)已在港挂牌,根据祈福集团的规划,要在广州运营集医疗、教育、养老一条龙服务等为一体的“祈福模式”,为20万“邨民”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务,并助力大湾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输出“祈福模式”。
然而,祈福医疗近年公司负债率高居不下,医疗纠纷不断,加上人才流失严重,即便成功上市,后续仍然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彭磷的梦想与生意
作为“中国第一邨”和祈福集团的缔造者,建筑专业出身的彭磷基有着深厚的医学情结,60多岁重返校园攻读医学博士,近年更是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祈福医院的运营上。
彭磷基祖籍番禺,出生于香港,根据他此前的受访信息,学医是彭磷基从小的梦想。18岁那年,考上香港大学医学系的彭磷基因家里负担不了学医费用被迫放弃,在陪同学去考美国印第安那工学院时意外获得土木工程系的奖学金,毕业后他前往加拿大攻读建筑学硕士,在加拿大工作几年后,于1969年回到了香港。
在香港工作十年后,有了一定积蓄的彭磷基开始开发房地产项目,于1991年在广州兴建了有“中国第一邨”美誉的祈福新邨,并逐渐将祈福集团发展成一家以房地产综合开发为主导产业,集教育、医疗、酒店、旅游、餐饮等于一体的跨国企业,继而走向分拆上市。
2016年,“祈福系”的物业管理公司祈福生活服务(3686.HK)成功登陆港股,2016-2021年的6年间,其总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23%。根据《2021年港股物企基础物管服务盈利榜》显示,2021年,祈福生活服务的基础物管服务营收为0.77亿元,位居港股物企倒数第一。祈福集团的发展也一直给人一种“佛系”的感觉。
彭磷基曾表示,建医院的目的是“为社会做点公益,不以营利为目的,打造一家百年医院。”不可否认的是,服务社会之外,成立已20余年的祈福医院看上去很赚钱。
根据祈福医院官网信息,除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磷基目前还是祈福医院肿瘤科的专家,是肿瘤绿色综合疗法创始人。
此前,彭磷基曾公开透露,他家里的书房相当于一个中型图书馆,绝大部分是中医药文化和现代医学书籍,除了中西方经典的医学著作外,还有全国仅剩20套的道家医书、木盒保存的少林寺医学秘籍等。
然而,作为祈福集团董事长,以及祈福医院的创始人兼荣誉院长,彭磷基在祈福医疗招股书中仅出现两次,身份是控股股东孟丽红的配偶,除与私人集团已订立或将订立的交易及配偶身份外,不持有祈福医疗任何权益。
负债率高居不下
招股书显示,祈福医疗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收入分别为10.83亿元、8.65亿元和12.06亿元,毛利分别为2.52亿元、1.93亿元和3.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608.6万元、5260.6万元和1.31亿元。2022年前四个月,祈福医疗的营业收入为3.78亿元人民币。
在2020年营收降低20.16%后,公司营收在2021年得到恢复,实现了39.5%的增长。此外,公司在2021年实现了1.31亿的净利润,取得了149.3%的增长,扭转了下滑趋势。
从营收和净利润的纯业绩来看,祈福医疗已经超过了疫情之前2019年的表现,但从公司整体的运营指标来看,恢复情况仍不理想。
从招股书可以看到,2019-2021年期间,祈福医院的就诊人次分别为40091人次、23258人次、29139人次,住院日数分别为318804天、201664天、243860天。2020年和2021年总人次和住院日数较2019年仍有着较大的差距。
从运营床位来看,2019-2021年期间,公司的营运床位均为1352张,并无增长,但是公司营运床位的使用率却分别为80.4%、50.8%、61.5%。
在疫情影响下,公司的业绩情况与平均价格有着一定联系。
2019-2021年期间,公司平均每次出诊支出分别为15560元、19208元、17992元,平均每次住院支出分别为378元、517元、425元。根据公开数据,2020年中国民营医院的平均每次门诊就诊支出和住院支出分别为346.5元、7476.3元,同年祈福医院的相关支出分别为517元和19208元。在疫情影响越严重的年份,公司的平均价格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量”的减少。
在公司业绩有所好转的情况下,祈福医疗的负债压力有所减缓,但仍然背负高额负债率。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公司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7.4%、324.6%、183%,虽然呈现出了下降趋势,但是仍处于高水平。此外,公司报告期内的流动比率仅分别为0.9、1.1、0.8。较低的流动比率意味着公司的偿债压力不小。
同时,公司的大部分收益来自医院,倘若公司未能成功经营公司的医院,公司的收益及盈利能力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于往绩期间,医院营运产生的收益分别为约10.83亿元、8.65亿元、11.38亿元及3.55亿元,占各年度总收益的约100%、100%、94.3%及93.8%。
此外,祈福医疗的新业务也面临巨大压力,2019-2021年期间,公司的康养服务贡献的营收分别约为2240万元、2490万元、3690万元。康养服务虽然出现了一定的营收增长,但是在2021年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仅为3.1%,后续能为营收提供多大助力仍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医疗纠纷不断
人才流失严重
据招股书介绍,于往绩期间及截至最后可行日期,祈福医疗有7宗重大医疗纠纷,其中4宗于最后可行日期已了结。所谓重大医疗纠纷,指由其医院的治疗或程序引起的纠纷,当中涉及病人死亡或导致人民币10万元或以上的金钱赔偿。
祈福医疗所披露的4宗已了结重大医疗纠纷合计支付赔偿149.1万元。其中,2020年10月的一起背景为“脑出血导致患者死亡”的纠纷,赔偿金额高达67.4万元;2020年12月的“呼吸衰竭导致夭折”纠纷赔偿48.7万元。
此外,祈福医疗3宗有待了结的重大医疗纠纷,对应的纠纷背景分别为“延误诊断交通意外引致的腿伤”“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和“急性心功能障碍症导致患者死亡”,估计最高承担风险分别为12.7万元、110万元和37.6万元。
针对可能存在的医疗纠纷,祈福医疗选择投购医疗责任保险,该保险涵盖针对祈福医院及口腔门诊部的医疗索赔,2022年一年最高保障金额500万元。
重大医疗纠纷官司缠身的祈福医疗,作为医院的核心存在的医生也在不断流失。
从公司招股书来看,2019年公司主任医师42人,副主任医师113人,到了2021年,公司主任医师仅剩31人,离职10人,离职率23.81%;公司副主任医师剩余98人,减少15名,离职率13.27%。
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能为一家医院的医疗质量提供保证,这些主任医师平均拥有超过20年工作经验,然而随着这部分医院“中坚力量”的流失,给公司后续保持医疗质量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也会不禁让人联想,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否或与医务人员的流失有关。
祈福医疗坦言,其成功亦部分取决于招聘及保留其他医务人员的能力,除招募医疗专业人士的竞争激烈外,近年来招募及留住医护人员的成本愈来愈高,报告期内的雇员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分别为3.43亿元、2.71亿元及3.97亿元。
本次,祈福医疗募资拟用于扩充本医院营运,方式为改善医院二期大楼的营运能力;用作扩充部份祈福康养网络的成本及开支的资本开支部分拨支;用作筹办国际医学会议,促进医学知识交流及宣传公司品牌及企业形像;改善科技基建,提升病人护理;用作收购医院以扩充业务;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与祈福集团的一贯风格类似,祈福医疗成立20多年来也始终安于一隅。虽然祈福医院在广州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所能辐射到的范围仍十分有限。至于产后护理及护老服务等,则更像是祈福新邨社区配套服务的一种延伸,但仅仅依赖这一地的居民,祈福医疗的增长恐怕也很难维持高速,最终或如祈福生活服务一般,不断被后来者赶超。
现如今市场环境造就了企业的激烈竞争,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佛系”的彭磷能否带领祈福医疗顺利上市,上市之后的故事又该如何展开,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