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汽大众新能源的\\「上汽大众纯电ID」
来源: 2024-02-10 14:16:05
根据我国能源规划的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我国的经济体量和增速来讲是一个非常严格和有力的承诺。这其中,汽车行业自然也将发挥它的巨大作用。目前,我国每年约102亿吨的碳排放中,大概6-7吨由汽车产生,大约占到6-7%。相应的,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计划在2025年占整个乘用车新车市场的24%,到2030年占据新车的44%,总量达到1350万辆。
在今年,上汽大众正式向市场投放了首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汽车ID.4 X,以及后来的第二款车型ID.6 X,再加上即将与我们见面的ID.3,上汽大众大众短时间内通过ID家族产品迅速深化了新能源产品的布局。上汽大众也将自己的未来全面押注新能源市场,新能源车型的收入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2%,引领国内品牌。因此,从传统燃油车到全新纯电动汽车,上汽大众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
纯电动汽车的“心脏”安全怎么保障?我们也有幸率先参观到了上汽大众位于安亭的新能源试验中心,近距离接触了整个ID家族及其它新能源车型的诞生地,看看上汽大众如何以智能制造与严苛实验保障电池安全
上汽大众新能源的高自动化中心上汽大众新能源试验中心位于上海安亭,负责上汽大众各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系统的试验与认可,主要包括E3新能源试验中心、E63电驱系统试验中心、E62电池系统试验中心、新能源零件中心4处核心试验场地,试验及支持区域面积近万平米,拥有各类试验台架近百台套。
其中,电池车间是上汽大众首个自制全铝电池壳体与电池包的装配车间,内有壳体与装配两条生产线,用于生产MEB平台的两种铝质电池壳体和三款电池包。作为纯电动汽车“心脏”的电池包需要更细致、精密的装配需求,电池车间大量运用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提升制造精确度与安全性,使车间的壳体生产线自动化率高达88%、装配线自动化率达78%。
上汽大众在焊接工序之间设计冷却工位、采用Micro-Mig焊接工艺,并运用100%光学扫描检测焊缝外形,严格控制每个壳体的焊接质量。电池包的上下壳体装配采用了一体式发泡胶及液体密封胶自动涂敷工艺的双重保障;下壳体与水冷板间运用结构胶、双道密封胶及高速冲铆等工艺,满足了严苛的气密性与水密性标准。电池包还通过了高压水枪喷射、高温高压水冲击、温度冲击浸泡等一系列高标准考验,证明了密封的可靠性。
同时,在焊接、涂胶等核心工艺中,车间也充分发挥数字化制造优势,采用了自动检测机器人对焊缝、尺寸、涂胶、气密性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测量,确保电池包稳定性和质量安全。电池装配时还采用了全新的导热胶工艺,与传统导热垫工艺相比,胶体可更好地贴合电池模组、减少气泡、间隙的产生,从而拥有更优的导热性。上汽大众自主设计了整套热量控制系统,如发生极端状况,可在长达5分钟的时间内控制明火不冒出电池壳体,保障驾乘者安全。
338项电池测试,高于标准的严格作为大众集团研发总部认证的测试部门,上汽大众新能源试验中心与德国大众研发总部具备完全等同的电池、电驱等三电系统的认可试验能力。试验中心拥有针对各类三电零部件的性能、功能、耐久试验能力。试验范围包括高压电池整包、电池模组、电池单体、电池控制器;电驱动总成、电机、电机控制器;充电机、整车控制器、直流转换器等。
上汽大众MEB平台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在设计之初便高度重视安全性能,采用多种防高温、防腐蚀、耐高温及密封绝缘工艺,赋予电池包“多重武装”。同时,每个电池包还将经历涵盖机械、电气、环境、安全、功能、寿命领域的338项严苛测试,远高于53项的国家标准,使其安全性、使用寿命、极端环境适应能力都得到全面考验。
尤其是针对电池单体模组,试验中心拥有由电子负载、环境舱、数采系统等部件组成的试验台架,用于进行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单体、模组在各温度下的整车工况模拟及容量内阻标定等项目试验。同时,对整车电池包还有电子负载、环境舱、电池包冷却设备、控制器通信系统、数采系统等一系列试验设备,可控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电池包进行整车工况模拟,应用的各类试验条目多达170余项,对车辆电池的单体和整包系统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试验认可。
例如,上汽大众以60G加速度弹射电池包进行模拟碰撞试验,当于时速70公里下的猛烈撞击,远高于国标28G的标准,要求电池包承受自身重量60倍的冲击力而不产生损坏。环境方面,上汽大众对电池包进行3种盐雾、28项化学试剂、4种有害气体的腐蚀试验以及浸水、高压冲水等防水试验,测试数量高于国家标准数倍,保障电池包在各类极端环境下安全稳定、性能不减。
此外,电池包还将经历高温与低温循环、驾驶工况、快充循环、高温存储等多项寿命检测,确保经过不同环境下的数百次循环使用后仍保持高性能。例如,电池包将被放置于试验舱中经历多轴模拟振动试验。试验舱中会模拟极寒、极热、城市、山地、森林等严苛环境的路况及温度变化,测试时间长达7天,有效验证电池使用寿命,令出行安心、无需焦虑。
ID.3可能值得你更加期待目前,我们也看到了ID家族在国内的成绩。作为大象转身坚实而坚决的第一步,目前一经上市的ID.4、ID.6系列车型已经在9月成功月销破万。其中上汽大众ID.4 X则实现了3个月销量破千,ID.4 X和ID.6 X实现了在9月月销五千的水平,并将在年底冲击月销破万的目标。
ID家族车型在上汽大众内部有很明确的定位区别。ID.4 X面向的是年轻家庭,是进入职场不久的两口或三口之家;ID.6 X作为一款更大尺寸的7座智能SUV,主打30万以下的合资纯电动市场,瞄准的是更加成熟的多成员家庭;而即将推出的ID.3则定位更加偏向年轻、个性、创新,产品形象也更加活泼小巧,目前已经收到超过2500的订单。
作为目前人气最高的ID.3,已经在欧洲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正在国内做上市前的最后调校工作,我们也在上汽大众新能源试验中心的各种项目测试场地中首先体验到了它。虽然已经登陆了欧洲市场,不过上汽大众ID.3可以说完全根据国内市场开发,尤其是三点系统和底盘专门针对国内消费者调校,ID.3车身零件的95%都已经实现了本土化。
没有让我们失望的是,ID.3的底盘功底依旧扎实,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并没有采用传统欧洲车辆的风格,在舒适性上做了针对性的调整,后桥五连杆悬架让底盘更加柔和而又很整体。但同时,虽然拥有与ID.4 X相同的2765mm轴距,但整个车身的表现又不像一辆SUV那样沉稳,尤其是相比ID.4 X和ID.6 X更加注重了前排的驾驶感受,在舒适性和驾驶感受后之间取得了一定的平衡。
不仅如此,ID.3上还有不少小细节值得注意。比如全系标配的自修补轮胎,在轻微损伤的情况下免去了更换备胎的麻烦,也不必承担防爆胎高昂的价格;作为一款城市紧凑车型,它的转弯半径只有10米,比大众Polo还要短。作为同级唯一前后配重50:50的后驱电动车,ID.3或许是为数不多能给我们提供德式驾驶质感的纯电动车型,实车体验后让车云菌更加期待了。
车云小结在上汽大众的开发新大楼和新能源试验中心,我们看到了创新、智能、安全、可靠,在3款ID车型之后还将诞生更多新能源产品。不仅如此,上汽大众未来将在新能源领域和新出行方式上进一步深耕,正如上汽大众产品和研发执行副总经理谭博君博士所说的,上汽大众的新愿景为“塑造中国出行,引领更好明天”,通过产品打造新的智能生态、传承大众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