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养老金事件「湖南益阳养老机构爆雷」
来源: 2023-09-17 08:17:16
“分红型养老”落败,人口迅速增长的中心城市面临巨大养老压力——
湖南社会养老机构困局求解
过去一年多,湖南省多家社会机构主办的“分红型”养老公寓落入破败之局。来自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联手防范打击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信息显示,2018年以来,湖南省依法侦破此类案件45起,涉案资金35亿余元,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66人。
近年来,湖南社会养老市场快速发展,全省涉及养老领域非公企业超过300家。然而,养老行业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与社会资本期望赚快钱的目的产生碰撞,酿成多起社会风波。近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查走访多家社会养老机构和专业人士,探究社会化养老行业的乱象与困局,破解如何深化政策保障、市场化规范改革等,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快速增长的社会化养老需求。
一、“养老”变“坑老”:老龄化城市养老困局
在长沙市天心区兴隆村,刚走出“养老”变“坑老”风波的“爱之心”养老公寓,100多位老人重回昔日安定的生活,食堂饭菜有荤有素,在操场上遛弯的老人不再愁眉紧锁。“正在请政府出面协调土地租金减免和开园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了。”了解情况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爱之心”养老公寓曾是当地的明星养老院,占地约50亩,楼舍窗明几净,楼内装饰颇显大气。而最早一批入住的老人,却不曾想掉入一个陷阱。长沙市有关部门调查的情况表明,“爱之心”主办者通过兜售可以打折购买床位的会员卡,向老人募集50万元、30万元、11万元等多个等级的钱款,并承诺可享受床位折扣,还可按年息12%付息。一年合同到期后,可取回本息,或将利息兑换成住宿费。
然而高额投资回报、低于市场的服务费用,根本无法维系养老公寓的运营。在长沙,这并非个例。
2019年11月5日,长沙市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称近期发现多起“养老”变身“坑老”案件,严重损害老人合法权益。
从事养老行业逾10年的邓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长沙养老行业经营模式“爆雷”折射了近年来城市养老需求迅速膨胀和社会化养老机构资源匮乏之间矛盾的普遍现象。
依据《2017年度长沙市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年底,长沙市常住人口791万人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5万多人,占常住人口总数12.09%,80岁以上高龄老人18万多人。2018年,长沙市常住人口已达到815万人。
按照国家政策设计的“9073”(90%居家、7%社区、3%机构)的养老服务格局计算,长沙市近百万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需要有3万个以上的养老机构床位供给。
邓先生分析说,长沙现有的养老体系中,包括有福利院、社区养老和专业机构。前者是国家福利性质,针对的是五保户孤寡老人群体,其服务水平和设施条件以及容纳能力有限。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社会资源关注较多的领域。而机构养老投入资金大,建设规模和条件较好,比较有竞争力。
2019年11月,长沙市民政局官网公布的信息表明,全市9个县市区已办理养老许可或者备案的民办养老机构为63家,设置床位近万个。这离长沙城市养老的市场需求尚有较大缺口。
因为儿子不在身边,段大爷退休后就开始考虑他和老伴的养老问题,保姆不好请,他最终决定住养老院颐养天年。
和段大爷一样,多位老人考察了市场上不少养老公寓,之所以选择入住“爱之心”、顺祥这样的公寓,是看重了它们建在城郊,环境好空气好,硬件条件不错,收费亦“合理”。
而这一类养老机构,基本不在民政局公布的“白名单”之中,依靠强大营销能力,吸引人注意。据老人们反映,销售人员称这种“投资养老”模式“是符合国家政策的”。而参加投资后,成为会员、享受床位费折扣入住。
销售人员提及的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允许对于养老机构为弥补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可以通过销售预付费性质的会员卡等形式销售”。对此,记者查询2019年国办文件《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后发现,养老机构营销人员是断章取义。该文件第17项原文是:对养老机构为弥补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通过销售预付费性质的会员卡等形式销售的,按照包容审慎原则,明确限制性条件,采取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
显然,营销人员对老人们只说了前一半,后面的关键词被隐去。
二、“这行业赚钱真难”
巨额集资,收费不菲,但多数社会机构主办的“分红型”养老却纷纷落幕,暴露出其运营管理的混乱。
段大爷介绍,他当时投资11万元,老板给他的房费直接打了75折,就是一个床位每月660元,还享受到减免服务费的优惠。“这么算下来,别人住进来要三四千元,我们两口子一间房,就只有2600-2700多元一个月”。
高额投资回报、低于市场的服务费用,根本无法维系养老公寓的运营。资金链断裂后,“爱之心”公寓陷入困局:住进公寓的200多名老人,差点“断粮”。
长沙市天心区的情况通报会上,区政法委负责人称,“爱之心”公寓里面入住221名老人,月收入总计约40万元,但月支出约60万元。
长沙市有关部门调查表明,“爱之心”从2010年7月22日成立以来,其资金流向主要分为4个方面:员工工资及提成1.01亿元,账面可查支付金额2.39亿元,建公寓楼工程款9230万元,所有投资及房产约5800万元。“专业营销”队伍占去了大部分开支。该公寓在长沙、株洲、湘潭多个地方开设“市场部”。公寓床位被“服务外包”给20多个来自广西桂林的“专业营销”队伍分销。市场部根据“发展”的老人存钱等级提成18%-25%。“爱之心”雇佣了70多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4000多元。
业内人士邓先生称,“这些年养老行业热,市民需求高,社会资本关注也多,但实际这行业赚钱真难。”他调研过多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福利院等,即便在国家给予土地划拨、税收减免和床位补贴情况下,盈利依然是难题。
位于长沙县境内的青松养老公寓是长沙市民政局“白名单”中最大的养老机构,荣获中组部“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床位数达到1500个。
该公寓负责人杨松青告诉记者,公寓是经长沙县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全国首个小康养老示范性公寓。养老公寓创办至今11年,一期4栋大楼,建设面积近4万平方米,设有老人住宿区、医院、食堂、护理培训中心、国学馆、健身活动场地等。“总资产将近4亿元,但负债也高”。
他透露,目前居住在公寓的老人有700多人,行政和护工总计200多人。部分失能老人一年费用大概每人5万元左右,完全失能者6万元一年。护工等人员月均收入3000多元。目前他们经报批已经启动二期工程,计划扩张到总容纳能力达2000人。
“我们现在负债率高达80%,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1000多万元。”杨松青说,好的养老公寓必须做到医养结合,他们经政府批准专门设立了一家一级综合医院,主要针对一般的老年性疾病诊治。“医院养了30多人,这在前期都是纯投入的,也为二期做准备。”杨松青表示,由于地处全国百强县的长沙县,地方财力富足,也给予公寓一些优惠的政策,公寓的供电是双回路保障,水和燃气是从几公里外单独接线过来。
作为湖南省内首屈一指的养老示范单位,他仍然觉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年公寓必须保证三成左右的结余,应对巨额利息支出。要回收成本,在保障能住满的条件下估算要8-10年时间。“我们计划明年入住达到1200人,后年1500人。这样每年可以留成2000万元,化解债务”。
湖南社区养老“夕乐苑”是行业翘楚,其创新打造了“一碗热饭距离”养老模式。负责人何国才称,近5年来,长沙医养结合的中型养老机构和把居家、照料生活这类功能综合起来的社区小型网点发展比较迅速。国家给予人才培训、智能化设备、信息化工具等支持,按照床位数、入住流量提供资金补贴,各个市区财政也有一定支持。因为离家近,每个社区的点有七八十个床位。近年来,“夕乐苑”模式在长沙株洲等地遍地开花,开设了70多家,床位总计2700多个。目前他们在湖南省郴州市承揽了一个政府机构养老项目,大约500个床位,预计今年可以投入使用。
“夕乐苑”股东里有湖南湘雅集团和国资背景的省内基金,多年努力下来,依然是投入大见效慢。“单个网点有盈利,整体还是难。”何国才说,他正在考虑与社区合作模式,改租赁关系为政府购买社区养老的服务。
相比之下,在“白名单”之外的,类似“爱之心”等社会机构,多没能享受到政策补贴,其经营模式面临更大问题。
三、政策待松绑 试水“长期照顾险种”置入“五险一金”范畴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爱之心”公寓“断臂求生”:只保留30多名工作人员,原来交了集资款的老人收费标准比照长沙青松公寓的打9折计算。
业内人士称,今后5-10年内国内养老行业会迎来井喷式发展需求,但目前而言,养老人群的收入结构也是制约因素。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大部分能得到子女照顾。50年代的人开始接受机构养老,但退休收入五六千元,每月拿出4000多元来养老,有一定难处。他们的子女多是70、80后,住房贷款、儿女教育、父母医疗费都是不小的现实压力。
邓先生说,国家通过“放管服”等一系列政策,对养老机构从许可变成备案,放宽渠道,激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但还需要进一步松绑。
长沙的邹女士深有感触。前两年,她和朋友计划要打造湖南最大的养老公寓,他们的信心来自“不差钱”。“一期准备投入两亿元资金,不需要银行贷款,选址在长沙北城区靠中心地带,有交通优势”。
他们设计了“旅游 养老”的新潮模式,与张家界凤凰等景区沟通,并专程去日本学习养老公寓运营,拟选聘日本团队来操盘。“但请了市场调查公司进行调研后发现投资开销巨大,由于国家养老事业倾向于非盈利,要做成民办非企单位进入政府管理序列,虽然享受了各种优惠政策,但资产性质实质上不属于投资者了。而且以养老院的高端定位,两亿元维系一年会捉襟见肘。”最终这一投资项目变更为兴建星级酒店。
杨松青提出,民办非企养老机构适用的《民办非企业登记条例》于1998年施行,至今已不适应当前的现实环境。以青松公寓为例,良好的服务吸引了众多有意入住的老人,但投资建成的几个亿资产,无法到金融机构抵押贷款缓解流动资金压力。举债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发展。对社会资本的流入也存在政策门槛。“有社会资本要来投入,我告诉他,这只能算捐赠,因为今后资产都是国家的。”
何国才说,“夕乐苑”和青松公寓同属第一批获批的“民办非企”养老机构,之后他们退出了这个行业,都是因为无法吸纳社会资金。“靠着政府支持可以维系,但很难做大。毕竟僧多粥少”。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院长黄岩松则表示,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化养老,考虑到养老产业的特殊性和经营成本问题,在放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多项政策支持,例如抵押贷款、发行债券等。对于退休老人无力承担较高的机构养老费用问题,国内一些省份已经考虑将养老这样的“长期照顾险种”置入“五险一金”范畴。湖南省在研究相关措施,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杨松青和何国才都认为推行这一险种是当务之急,可以推动养老事业稳定发展,起到“良币驱逐劣币”的作用。“如果养老能像刷卡式支付服务,政府会像核定医保单位一样甄别有无资质的养老单位,如此,服务优质、信誉良好者,就会胜出”。
采访中,有养老机构负责人提议,应该落实2019年国办第5号文件关于审慎包容“会员制”的要求,但必须确保资金完全用到养老事业中,要像“住房公积金”一样,设置于政府部门的严格管控中,以杜绝卷款跑路、投资爆雷等情况发生。
今年8月,中国证监会原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肖钢,在代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布《2020·径山报告》时说,“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面对国内外更加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经济必须挖掘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新优势潜力。但要将这一潜力转化成现实优势,当前还面临一些障碍和挑战。从供给端看,例如医疗服务、养老保健服务、家政服务等领域供需失衡,并不涉及太复杂的技术创新短板,而是主要受制于体制和政策藩篱。
黄岩松说,国家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已成当务之急,但养老行业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与社会资本期望赚快钱是一对矛盾。养老机构如何实现优质运营,关键是要有优质服务,找准老人需要,如此,养老机构才能稳定下来,慢慢实现盈利。
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县市区很多养老机构,是四五十岁年龄的大妈大婶在照顾七八十岁的老人。这些护理人员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生活照料。因此,加快养护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更多个性化需求尤为迫切。(洪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