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何处|“梅”好驿亭 春晖点亮的湖光山色
来源: 2023-08-14 18:16:08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蔚
1923年3月的一个下午,一身湿漉漉的俞平伯跟朱自清刚打照面,气就不打一处来。
左:俞平伯 右:朱自清
俞平伯来看望在春晖中学任教的朱自清,朱自清来信说在“百官车站”见。百官站就是后来的上虞火车站,在春晖中学以西数公里。很明显,俞平伯坐过了站。最后,只好雇了辆黄包车,风雨中回返。
不知是否笔误,朱自清本来在信中直接写“驿亭站”就好了么。他在《白马湖》中曾这样描述过: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
驿亭站
正是这个极小极小的地方,诞生了一个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奇迹。
上世纪20年代,一大批当时国内负有盛名的学者和名流因相近的人生志趣、共同的文化理想聚集于此。在远离尘嚣的乡间,他们在传道授业之余,还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白马湖派”。
经亨颐
任春晖校长时,经亨颐的校长办公楼,取名“山边一楼”
经亨颐也是一位金石大家,他为山边一楼刻的细朱文印
这背后,有一位重要推手——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经亨颐出身上虞驿亭经氏,经家几代人行慈善,兴新学,经世济民,乡贤辈出。也因此,驿亭,一个本不起眼的上虞小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处重要“驿站”;自白马湖边、春晖园里袭来的文风和气韵,至今影响构建着驿亭的未来;而这片山水滋养出的二都杨梅,说它是最沾文气的果品之一,也应不为过。
二都杨梅
可巧,又到一年杨梅红,一探驿亭。
【1】
驿亭,仅从字面,就不难猜出它在历史长河中的主要角色,一处水陆交通发达的驿站。
驿亭镇老街
地处杭州至宁波古驿站的中点,浙东运河穿镇而过,水陆来去都要在此地息宿,故在堰旁造房子,设驿站,名驿亭。亭已废久,但其名不变。千百年来的水陆联运,南来北往的官贾旅人,给小镇带来一份喧闹,直至上世纪初才有新的变化——1914年,萧甬铁路宁波至上虞段通车,从上虞百官乘车到余姚只需两个小时。上虞境内设百官、驿亭、五夫三个车站,驿亭站正是这中间。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匡互生、朱光潜、丰子恺、王任叔等人,先后在这里下车,沿着一条两米宽的煤屑路南行。
白马湖倒映着春晖中学的围墙校舍
迎面是白马湖上吹来的风,入眼是铺展开来的淡雅绿意,而脚下“那黑黑的细细颗粒,脚踏上去,便发出一种摩擦的骚音,给人多少清新的趣味”(朱自清)。沿煤屑路走10多分钟,就是白马湖的最胜处,最大的一片湖面,映着春晖中学的围墙校舍。
陈春澜及当时的文书(其中写到的十五万圆是首笔出资,后来又追加了五万圆)
1919年起,上虞近代实业家陈春澜出资二十万银圆委托乡贤王佑和经亨颐等筹办建学,用自己的毕生积蓄哺育了一个春晖中学。
早期的春晖中学是典型的瑞典式建筑,中西合璧,长廊相连
春晖中学里的仰山楼
一个目不识丁农民出身的上海滩富商,回归故里最衷情的捐资兴办,不是捐庙建祠,也不是铺路修桥,而是办学。这份识见来自上海滩的开化和薰陶,也来自驿亭积淀数代的乡贤文化。
经氏一族,世代耕读,传至17世的经纬,闯荡上海滩,挣下偌大一份家业。这位上海钱业巨头,一生布衣,疏财仗义,办三堂,惠及老幼妇,建粥厂,救济贫困百姓。年逾花甲的他,将人生的最后岁月尽付海塘修建,积劳成疾而殉职。
经元善和父亲一样,也是一个慈善家,还是一个洋务企业家、教育家。他在上海创办第一所女学堂,在上虞建农工学堂,1877年河南大灾,他牵头赈灾,以沪为中心,江浙为基础,范围波及大半个中国甚至扩散至日本、欧美、南洋。
经叔平
在经元善篡修,经亨颐校对的《驿亭经氏宗谱》上,还出过一位著名乡贤,就是见证了中国非公经济数十年风雨的传奇人物经叔平,民生银行的创办人,堪为一代政商领袖。
从不惜身家济民办慈善,到从洋务、办新学、赈灾育民,从倡导新文化运动,领一代革新的教育家,到为新中国探索均衡和谐发展道路的财智高手……有了他们,浙东乡野间的那一抹天空,才在中国近代教学、文学史以及新中国非公经济的发展上,留下绚烂的一笔。
【2】
近百年后,重走这条煤屑路,现在,它是一条柏油铺就的窄窄乡道,近三米宽。沿湖随道而行,当偌大一片白马湖水亲亲热热涌过来时,潋潋水光刚好被一棵百岁樟树爷爷体贴得挡去大半,这时路边经过那间宅子,是丏翁的“平屋”。
平屋正对着白马湖的一大片湖面
平屋厅堂
在白马湖畔的众多名人故居中,真正称得上家的大概只有夏丏尊的“平屋”了,他实实在在地把家安在了白马湖畔,所以“平屋”是最有烟火气的。
厨房不大,一口大柴灶尤为醒目,还有自挖的小水井,掀盖看一尺深处仍是水汪汪的。来平屋串门的朋友是最多的,热情好客的主人搬出整甏整甏的绍兴加饭、善酿、状元红,夏夫人还“总会准备一大桌的菜,每回又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最后空空的收回去”。
平屋曾是白马湖名人故居里最热闹的一处所在
夏丏尊的隔壁,是朱自清住过的三间小屋。
朱自清旧居
出生于此的朱自清二子朱闰生回忆,有一天夏丏尊和丰子恺同在他家,丰子恺见桌上有现成笔墨,就为朱自清四岁的大女儿画了一张肖像,朱自清又请夏丏尊题了字,说“此画我有用”。用做什么了?散文集《背影》的插页。
丰子恺旧居:小杨柳屋
小杨柳屋由丰子恺自己设计
丰子恺最喜杨柳,他自己设计的小杨柳屋,在一方小小的墙角就种有一株小小的杨柳,是问湖边的种柳人讨来的。当年,众人都爱来小杨柳屋聚谈。
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也是在屋里的八仙桌上创作出来的,这是丰子恺第一幅公开发表的漫画作品。
晚晴山房
晚清山房建在一处坡地之上
废墟上重建的“晚晴山房”与老照片上几无二致。弘一法师是以夏丏尊好友的身份来到白马湖的,没有在春晖担任教职,整日研习佛学或书画金石。在叶圣陶的记忆中,他们的聚会只是静坐默对:“晴秋的午前的时光在恬然的静默中经过,觉得有难言的美。”这座居所,是白马湖畔众多长满了历史的苍苔和敲戳着文化印痕的构筑中,最令人缱绻、最使人感慨的所在。
晚晴山房旁就是春晖中学当时为方便师生而建的春晖桥
春晖桥最早是一座木桥,现在是一座水泥桥
山环水绕,教学楼外是湖,居所前还是湖,昼里一片澄明,晴夜月色满湖。朱自清的绚丽、丰子恺的拙朴、夏丏尊的博爱、弘一法师的超然,文学、美学、佛学,一时间在这湖畔竟绽放得如此全然,也都如这方湖光山色“清澈通明,朴实无华,不做作矫揉,也不讳言伤感”(杨牧《中国现代散文选·前言》),镌刻下“白马湖风格”的烙印。
【3】
煤屑路变成了柏油路,白马湖还是那个白马湖。不同的是白马湖周边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白马湖风光
听驿亭镇党委书记马百根介绍,现在白马湖的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水系更畅了,已列为浙江省美丽河湖;同时,经过小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大幅提升,产业质态更加优化,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接下来,驿亭将以打造白马春晖4A级景区为契机,启动致力于老台门修缮、古道修复、老街文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等工程建设,凝心聚力共建“诗路名驿站,共富新高地”。
朱自清写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这句话,对着现今的地图看,还是恰如其分——西部是一串形如白马状的狭长湖泊群,细细的河流往东延伸,连上了两个手牵手的小伙伴西泊与东泊;看白马的尾巴,往南延伸,皂李湖-白马湖输水隧洞贯穿了上虞第一大湖和第二大湖,进一步提升两湖的水质净化和防洪排涝能力。
白马湖是上虞第二大湖,形如白马,湖泊呈散珠式串连
在河道纵横、湖泊星罗的宁绍平原上,散珠式的湖泊触目皆是,但像白马湖和它的小伙伴般如此清波泱泱,一律是静谧、带有野趣的水乡景致,却难得。
更难得的是,手指跳跃到镇地图的东南角,一片青绿中还藏着两个水库,这里是上虞“二都杨梅”的主产区,共近3万亩。
白马湖积淀的是春晖百年的教育之风和先生们的人格力量,二都杨梅则凝聚着绿水青山的灵气。
二都杨梅的水晶种白如玉,深红种色如玫瑰
二都杨梅,上虞首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原产地标志认证,一向为“越中果品第一”,为朝廷贡品。白色或淡黄色的“水晶种”略带红晕光泽,玫瑰色的深红种有特殊清香。
每年仲夏梅雨季,就是二都杨梅的采摘季,漫山遍野的清甜来势汹汹,杨梅的酸甜味夹杂着山间的清新水汽在鼻间弥漫。
这栽培历史可上溯到1500多年前,又沾染了白马湖文气的二都杨梅,早已通过味蕾激活了记忆,丰盈了想象,而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乡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