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保百湾家园二手房「最美公卫人」
来源: 2023-08-03 08:18:30
在北京东四环与东五环之间的地铁化工站东北角,一片白灰相间的楼群尤其显眼。这里就是被誉为“最美公租房”的燕保·百湾家园项目。在该社区12栋楼中间公共区域的飘层上,葱葱郁郁的绿植将社区装扮成“漂浮的城市花园”。
社区整体以“漂浮的城市花园”作为设计理念,通过建筑的高低错落、造型的变化和师从自然的景观环境,营造出大城市里山水的概念。
飘层上,在绿植的掩映下,一条环形慢跑跑道蜿蜒其中,跑道一侧还单独设计了一个羽毛球场地供居民使用。此外,楼顶的平台也布设了绿化,这样即便从高层俯瞰,整个小区看上去都悬浮着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绿地。
“最美公租房”入住率已超7成
燕保·百湾家园位于广渠路南侧,广化大街东侧,由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下简称北京保障房中心)开发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9.39万平米,总建筑面积47.33万平方米,住宅共计12幢,房源总数为4000套,具体分为大、中、小共10种户型。
据北京保障房中心燕枫工程公司总经理贾鹏介绍,燕保·百湾家园项目采用开放式街区设计理念,将12栋楼围合成6大组团,每个组团之间都有内部道路,内部道路均可通往市政道路。从高处看,项目每栋楼均呈“Y形”,错落有致。从侧面看,窗口呈现出来的斜格子组合成漂亮的几何图案。
燕保·百湾家园为北京市首次采用结构和精装全装配施工的公租房项目项目,住宅楼实施结构和精装全装配施工,其中5#、7#楼为示范性超低能耗建筑。
“随着最近一批数百户公租房居民的入住,燕保·百湾家园公租房项目入住总户数超过2873户,入住率已超七成。”燕保·百湾家园公租房项目负责人江胜利介绍,随着居民的陆续入住,项目底商也陆续启动配租和经营,居民们很快将足不出户即可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从房屋质量,到社区环境,到家门口的地铁站,住在这里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高。”正在飘层跑步道散步的居民杨秀华说,新家干干净净,社区漂漂亮亮,绿树成荫的环境让他心旷神怡,散步时用手机拍摄花草已经成为他每天记录生活的乐事。
燕保·百湾家园是北京保障房中心所持有的百余个公租房项目之一。自2011年北京市政府注资成立之后,经过10年发展,目前,北京市保障房中心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约14.72万套,其中,公租房13.51万套,安置房1.21万套。已经投入运营的公租房项目107个,已入住家庭总数8万余户,帮助近20万居民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
设计大师的公租房实验
燕保·百湾家园公租房项目由国际著名建筑大师马岩松亲自设计。之前马岩松在清华大学“开放式专题设计”的教学课程中,巧遇北京市希望邀请建筑师去做一些探索性的保障房设计,以改变过去保障性住房缺少设计感的状况。双方就一拍即合。
作为国际知名设计师,包括公共建筑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大剧院、嘉兴火车站等在内,马岩松设计的诸多建筑作品早已成为地标建筑矗立在世界各地。此次燕保·百湾家园的设计,是其第一次将设计艺术与居民社区进行融合和实践。
公租房首先是要尽量解决社会的问题,提供足够多的住房,所以小户型、高密度是前提。同时,公租房还在住宅产业化、设计标准化、建筑形态等方面有诸多要求。
“燕保·百湾家园在建筑语言上和MAD设计的公共项目和城市标志性建筑非常不一样,它更追求效率、功能性、实用性。”马岩松说,在这个项目里,居民和他们的生活成为一个考量核心。
在这个前提下,设计师又想达到最大化的社区开放空间,最大程度地融入城市,有最大化的阳光权。马岩松说,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居民提供理想的居住区,为了实现首层对城市开放,他们提出开放社区、小路网、沿街商业的规划,并在二层的屋顶形成社区花园,并通过廊桥将每个地块的花园连接成一个整体。
“无论是一个这样的住宅社区,还是城市中的大剧院、美术馆,项目的成功最后还是要落到对人的关怀。”马岩松说,这种关怀不仅提供一种功能性和必要性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认为自己是空间和城市的主人,“这是我们参与燕保·百湾家园项目最深的感触,也为我们后续其他建筑设计项目提供了借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