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小康千年梦想「小康寻访征文」

来源:   2023-07-21 16:16:01

外国游客坐在船上准备前往背后的娘娘滩村。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新华社太原12月7日电(记者吕梦琦、王学涛、高剑飞)“民亦劳止,汔可小康”。2000多年前,《诗经》中就表达了古人对幸福安康的向往。如今,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些曾饱受饥贫的千年古村终于实现这个千年梦想。

娘娘滩村是黄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孤岛,四周环水,出入行船。相传两千多年前,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曾到此地避难,故得“娘娘滩”之名。

50多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纤夫村。纤夫是个靠弯腰拉船为生的职业,也曾是黄河沿岸贫穷的象征,被诗人吟唱为“拉不直的问号”。如今,步入晚年的最后一代黄河纤夫已告别贫困,在不远的新村过上小康生活。

71岁的李四憨年轻时和村里汉子们拉着木船,到内蒙古运回硫磺,一年只挣两三百元。“那时吃的是玉米、高粱面,吃不饱就挖野菜。”他回忆说。

1982年,一场凌汛将岛上大多数房屋冲倒,李四憨和其他村民不得不在政府帮扶下,搬到岸上重建家园。纤夫村就此告别纤夫生活,但贫困并未随之消失。晚年的李四憨患有关节炎,老伴儿一只眼睛看不见,日子过得十分艰辛,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前,娘娘滩村还有21户贫困户,占全村人口的近三成。如今,得益于中国脱贫政策,这些村民都已摆脱贫困。李四憨和老伴儿享受低保、养老保险、光伏收益、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加起来每年有一万余元。

“苦尽甘来,现在靠补贴都够生活了。”李四憨说。

黄河岸边停泊着几艘电动船,不时载着游客到娘娘滩村参观。尽管在岸上的新村有房屋,但5位高龄老人仍习惯住在岛上。娘娘滩旅游开发已纳入山西省河曲县“十四五”规划,村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也即将建成通车,旅游将成为这个千年古村的“新饭碗”。

浑源县神溪村国家湿地公园里的荷花。浑源县新闻中心供图

千年古村,千年梦圆。

在山西大同浑源县神溪村,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生态已成为夯实小康路的强劲动力。

始建于北魏的律吕神祠静静坐落在村边,附近是4700余亩的国家湿地公园,吸引着八方来客。过去4年,当地政府先后投入千万余元,让这个沉寂多年的千年古村重现振兴活力。

特色小吃凉粉成为村民致富的“香饽饽”。38岁的赵玲曾是一个家庭主妇,一家4口全靠丈夫开大车拉煤生活。随着村里观光者增多,3年前她开始在街边卖凉粉,一年卖3个月增收3万元。

“去年全村2000余人,人均纯收入达到10200元。”神溪村党支部书记杨晓园说。

娘子关局部照。崔广生 摄 新华社发

长城脚下的娘子关村因相传唐代平阳公主率娘子军在此镇守而闻名。村庄依山而建,泉水环绕,旅游业比较发达。

娘子关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宝说,早在3年前,娘子关村已实现小康梦,现在更多要在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上下功夫。

2018年,娘子关村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如今,全村500余名村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人均年收入约1.8万元。2019年起,村民变股民,年底享有旅游收入分红,目前每人每年分1500元。

“我们会继续做大旅游业,带动更多村民家门口就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杨文宝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