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古村简介「古港遗风」
来源: 2023-06-25 08:18:18
黄埔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部,面积2.5平方公里。黄埔村又名凤浦、凰洲,早在北宋时期已聚居成村。1685年,清政府设立江、浙、粤、闽四大海关,于次年粤海关在黄埔村设黄埔挂号口征收关税。1757年,清政府独留粤海关“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黄埔古港成为贸易全球化的重要平台。
胡氏宗祠是村里保存比较好的一座祠堂,深三进硬山顶,灰绿筒瓦,迎面而立的是两根周长159公分的大圆木柱子,基础花岗岩,给人以大气稳重感。这座祠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四水归源”的设计,据村中老伯介绍,祠堂有两个天井,其中第二个天井有东、南、西、北四面瓦檐。下雨时,四面的水落下天井,流入西面的水渠,再经暗渠向东斜入天井,诸水汇合后通过暗渠再流向祠堂前的风水塘,祠堂的屋檐也架有麻石凿的沟渠道与这条地下暗渠相同,取意为“四水归源”。
黄埔村保留着丰富的岭南民俗文化。如元宵的花灯、清明的祭祀、北帝诞的飘色、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拜月等传统节庆活动。水乡的风土人情在黄埔村的饮食文化也有表现,有艇仔粥、盆粉、虾饺、烧卖、黄埔炒蛋等岭南传统美食,其独特风味吸引着四方食客。
历史总是眷恋黄埔村,两百多年后,当许多人对这个外贸重地、名人故乡渐渐淡忘的时候,在这个贸易故地不远处建起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各国商人再次聚集在琶洲岛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现代国际贸易盛会在黄埔古港一带交相辉映。
黄埔村,繁华尘封的千年古村。在清代康熙、乾隆年剪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贸易港口的黄埔古村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村中完整保留了港口小镇的地道风情。
赫赫有名的黄埔港和黄埔军校,其得名就源自这个与它们隔江相望的黄埔古村。
千百年过去了,黄埔村丝毫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变得愈发的热闹与繁华,除了赫赫有名的古港景点、古祠堂以外,在可到之处的每一个角落,古老的气息似乎都随着人来人往的街道、韵味悠扬的历史故事,渐渐地传到人的心里面去。
你,有曾感受过这份古老吗?
漫步在黄埔村的路上,几乎所有的街巷都是以长条形的石块为基础路面,有些石块一条居然近十米之长,一般乡镇农村实为罕见,但在黄埔村的古街古巷竟随处可见。
虽然经历过无数次的风风雨雨和种种原因造成的损坏和修改,它却仍然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四通八达。
古石板路、古砖墙、古老大屋……四周的空气清爽怡神、环境恬静、清幽宜居。
即使盛夏也不觉酷暑,人们流连忘返还恨不得入驻安逸一两天,才算不枉此行。
古墙头上的霸王花青翠欲滴,屋内小院的花草树木芳气袭人,时时引诱游人左顾右盼,让人目不暇接。间不断的清风,悠悠然悄悄地吹弹着那乡间闲情别致的音韵,也无法分辨得清花卉佳果有多少名种。
游人自醉,乐乎哉不安分矣,往往走至小巷的一头,却仍然意犹未尽,思绪万种,不禁回首,唯恐遗忘什么似的,实在是诱人。
走至村内深处,会发现许多如荣西里、乐善里、海傍东约这样的街巷古门拱,其中印象最深的则是“海傍东约”。
它是昔日黄埔古港旁的闹市街道门楼,是现存的历史见证之一。高大的门框,坚固的石拱,长长的石板街道,留下多少乡亲、外国人的足迹;那种繁华下的热情,敲一敲那麻石便有深沉的回响,纵使时代的变迁、时光的流逝,但如诗如画的历史事实,却永存于人心不可磨灭。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昔日村内一座名为“市义门”的牌坊。
据说,因黄埔村民一直保持着路不拾遗、见义勇为、互助互爱的精神,即使发现路上有一片小小的玻璃碎,谁人遇见都会小心翼翼地拾起来,用纸包好,走出村外妥当处理,生怕伤及别人。为了颂扬这种高尚的品德,特此建立“市义门”来启发村民保持其优良传统。
北帝庙
而如今,沙市大街变成了它仅剩的痕迹。
难怪有人表示无限的感慨:一块青砖,承载一段辉煌;一片瓦砾,掩盖一个故事;一块碑石,铭刻着一处繁华;一截雕梁,缠绕一缕乡情;一扇窗花,画满了一片希望。
黄埔村,每走一步都踩着一段历史,每喊一声,都震荡着古韵的回响。
(图文整理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