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曾见证惠州东江辉煌航运史 广东内河最后一艘长途客轮何去何从

来源:   2023-05-18 12:17:15

广东内河最后一艘长途客轮——红星201号,在见证东江数十年辉煌航运史后,如今正孤独地漂浮在远离惠州市区繁华的江边上。

4月15日,船主钟先生再次发动它轰隆的马达,将其从惠州大桥下的码头驶离惠州“两江”(东江、西枝江)整治红线区域。这是它辗转停留于此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它接到整治通知后能够停留于此的最后一天。

从1984年出厂至今,红星201号已经在两广水系游弋了34年。这期间,它曾作为惠州最先进的客轮频繁往返于惠州、广州等地,备受游客追捧,也曾在东江客运停运后被数次拍(转)卖,命运一波三折。尽管此后被人们多次寄予重生的希望,但它仍无法改变退出历史舞台的现实。

近日,随着惠州“两江”综合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红星201号再次徘徊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往事钩沉

惠州最先进客轮 见证东江繁华航运史

“羊城一别到惠阳,买对草鞋来上岗。七女有缘来相会,水口井边结鸳鸯……”不少老惠州人至今仍能唱出这首流传甚广的东江水路歌。旧时商客从广州出发,沿着东江逆流而上,经惠州到达河源龙川,沿途各地名被巧妙地融入到一系列水路歌中,生动再现了昔日惠州东江航运的繁忙景象。

在陆地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内河长途客运是水网纵横的珠三角地区人们远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中东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位于东江中下游的惠州,156公里的东江干流穿城而过,由于水网丰富,联通珠江直达港澳、莞穗和广西等地,成为东江流域重要交通枢纽。

史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惠州东江航道的鼎盛时期,东江内河运输量占当时惠州交通运输量的95%,大量的生活物资、生产资料和旅客通过东江运抵广州、河源等地。曾经一度,江面上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艘船,船只连绵数十公里,大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场面。

红星201号就是诞生在改革开放后不久的80年代。随着人流物流的日趋涌动,以及航运对船只更新迭代的迫切需求,红星201号以承载惠州新的形象与使命,于1984年登上东江历史舞台。

红星201号总长37.36米、宽6.4米、深1.65米,总吨位206吨,是当时惠州船舶修造厂制造的一艘最先进的客船,其设施在那个年代堪称豪华。船分三层,舱位分头等舱、二等舱和三等舱,共有240个舱位,船上还配有厨房和厕所。

当时,惠城港务管理局曾一度拥有13艘客轮,有近600名职工,开辟了惠州至广州、惠州至东莞石龙、惠州至河源、惠州至横沥、惠州至博罗、惠州至肇庆共6条航线,红星201号便是当时热门航线的主力客运船。

据一位罗姓老船长回忆,红星201号算得上“明星”客轮,主要往返于惠州、广州两地。当时票价定价为2元多,在普通市民月工资只有几十元的年代,坐一趟红星201号算得上是一笔“奢侈”的开销。但由于当年中远途出行,乘船远比乘车方便,因此有的航线买船票有时还要走后门。

然而,没人会预料到,当时风光无两的红星201号在见证东江航道鼎盛的十余年后,便被迅速发展的时代推进了衰落期。

式微之痛

内河客运衰落 红星201号无奈停航

实际上,在红星201号加大马力的同时,惠州这座新生城市也正拉开发展大幕。惠州于1988年撤地设市,随后便步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十年。

1989年,横跨东江的惠州大桥通车;1991年8月,西枝江大桥动工建设,并于次年竣工通车;1991年,广梅汕铁路惠州段开工,经4年2个月5万多人参与建设,于1995年全线铺通;1992年,惠深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全面施工,广汕公路惠州段贯通;1996年,扩建的惠州东江大桥合龙,惠州市南线客运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惠州火车站客运大楼投入使用……

在上世纪90年代,陆路交通及跨江大桥的接连上马使得惠州公路铁路网的建设愈发发达,陆路运输业得以长足发展,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内河航运被逼向死胡同,航行时间相对较长的东江内河长途客运业务急剧萎缩。

据广东省东江航道局资料显示,本世纪初,惠州本地船舶约有80%转到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开展水上运输,只有约20%在本地从事运输。而惠州东江河道此前客满为患的6条航线,因客源不足逐年减少,至1998年,惠州6条航线全部停航。

这其中,红星201号自然难逃命运。实际上,整个两广内河均面临此番困境,以至于后来,除“珠江夜游”等少数短途游轮外,红星201号成为了两广内河唯一一艘长途客轮。

所幸的是,惠城区港务局当时出于保住广东内河长途客运这一航种的目的,一直坚持让红星201号这支“独苗”继续航行,不过其功能也逐渐从一般长途客运变成旅游服务,仅在重大节日开设一些临时的旅游线路。

然而,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由于营运效益难以维持,加之客运安全管理资质要求的提高,到本世纪初,在江面驰骋20年的红星201号似乎已行将末路。

2005年,200多名来自惠州市第二中学的毕业生乘坐红星201号前往珠海进行毕业旅游,归来后,一位学生满怀欣喜地说道:“以前不知东江上还有这样的客轮,坐客轮出去真好玩。”他所不知道的是,这是红星201号在其内河航运历程中完成的最后一次远航。

2006年,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历经20多年风雨,已经略显破败的红星201号由于未能取得继续运营资格,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安身困局

从闲置到三易其主 难寻停泊之地

红星201号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又将何去何从?从2006年开始,惠城区港务局就一直在为这个问题困扰着。

起初,红星201号被闲置在惠州客运25号码头,任凭风吹雨打。由于长时间被荒弃,它的船体已开始受到锈蚀。因担心继续闲置会有沉船的危险,惠城区港务局决定对红星201号进行公开挂牌拍卖,这让它得以延续生命。

2009年9月,两名热衷收藏的市民林先生和袁先生以18.4万元的价格将红星201号拍下。惠城区收藏家协会在为其颁发收藏证书中写道:“惠州红星201号客船曾为惠州水上客运作出巨大贡献,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高速发展,水路客运被陆路运输所取代,惠州红星201号光荣退役成为珍贵的纪念品,作为最有意义的特大藏品收藏……”

对于两位收藏爱好者来说,红星201号是惠州内河客运的最好见证,也是他们儿时的珍贵回忆。其中一位收藏爱好者袁先生说:“记得小时候,我就乘坐这艘客船到外地参加夏令营活动,当时的客运码头就在现在合江楼旁边。那时本地人出门基本上都要乘坐客船,这艘船代表了惠州客运的过去,也是我们儿时难以抹去的回忆。”

在对船体进行一番维修加固后,两位收藏爱好者将其交给惠城区收藏家协会。按照他们的设想,红星201号可以打造成“水上博物馆”,在船上展出惠城区收藏家协会会员手中极具惠州本土特色的文物。

这种思路也得到了不少人士的支持。2010年,惠州市政协委员张祖平就曾建议,将红星201号规划停靠在东江沙公园边,把它作为东江沙公园的一部分来保护,参照惠州西湖画舫或苏州古运河的古运船,将红星201号打造成特色的展览馆,展示惠州本土文化和东江水运文物。

不过,由于资金投入等问题,红星201号一直静静地停泊在原惠州市卫生学校门口的东江岸边,“水上博物馆”的建设始终未能落地。

2011年1月,红星201号又转卖给惠州市海云轩文化传播公司。经过入厂翻新后,重返东江水面的红星201号内部部分已用现代工艺和材料装修一番。此时,船主给红星201号的定位是“水上艺术舫”,计划将其打造成为书画艺术家的研讨阵地、艺术爱好者的交流平台。

不过,红星201号此时遇到了停泊之困。因为没有运营资质,它只能停靠在不影响航道运输的江边,且最大的困难是要向岸借电借水。至此,红星201号陷入了尴尬境地,它辗转停靠在江北碧水湾小区外的码头、江北东江公园边以及合江楼下等多个地方,游踪飘忽不定。

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8月,红星201号又迎来了它的第三位船主。

身份揭秘

属强制报废船只 驶离“两江”整治红线区域

上个月,红星201号的第三位船主钟先生在收到了一张由惠州市“两江”综合整治工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东江、西枝江整治行动的通知》。根据通知,为进一步优化“两江”生态环境,保障“两江”水质安全、航道安全,全市近期将对整治范围内违规船只、水上浮动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整治行动严格划定了红线范围,包括东江中信大桥至京九铁路东江特大桥河段、西枝江东新桥至三环路桥、新开河全河段水域,以及相应河床、河道沿岸,均列为临时性限制区域。

通知要求,如未经许可,禁止任何船只在限制区域停泊、捕捞、航行或进行休闲娱乐性活动,对货物运输、渔船等合法船只实行限时通航。存在违法违规的限期自行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将进行强制清理,并严格追究相应责任。

钟先生心里清楚,停泊在惠州大桥下的红星201号自然在红线范围内,这也让他进一步担忧起眼前的这艘“庞然大物”未来的归宿。在此之前,他一直将红星201号作为接待朋友和客人的场所。但现在,在接到多次通知后,钟先生不得不将红星201号驶离红线范围,开到惠博沿江路的一处江边上。

记者17日从惠州水上航运主管部门获悉,红星201号属于二类老旧内河运输客船,强制报废船龄为30年,按照从1984年出厂算起,即到2014年就理应强制报废。其作为客船已经不能从事水上运输,无法进行船舶检验发证,“类似于汽车没有行驶证无法上路行驶,也不能停泊有碍水上交通运输的航道上。”

正是如此,红星201号如今被困在了浩浩东江的边缘角落里,不得不淡出市民视线。而钟先生则把红星201号的未来寄托在文化遗产保护上,以实现它的价值再造。

重生曙光

能否申报文保或文遗项目仍需调查研究

希望的曙光来自惠州市住建局去年发布的《惠州市水门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草案)(下称《规划草案》)。《规划草案》提到,惠州拟在西枝江西岸水门一带,建设一座占地面积4.87公顷的水门公园。水门公园将以塑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公园为主旨,以传统历史文化和船运工业文化保护与传承为核心,建设集展示体验、文化休闲、游憩健身于一体的滨江慢生活文化公园。

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位于该规划范围内的惠州造船厂车间建筑将活化利用,拟改造成一个惠州船运历史展示馆,展示惠州船运历史文化。

与红星201号兴衰命运相类似的惠州老船厂,也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随着东江航运功能的衰退,惠州造船业也渐渐从人们视野中淡去,只留下一排排上世纪50年代起便屹立于此的船厂旧址。历经多年,老船厂终于有望重获新生,搬上政府日程。

“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展示东江航运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建议以红星201号为引子,打造东江航运博物馆。”按照钟先生的设想,红星201号可以成为惠州造船厂活化项目的一部分,而且顺理成章,这样红星201号就可以有一个停泊的归宿,也能成为惠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亮点之一。

不过,也有惠州网友认为,如果要打造为东江航运历史的纪念或展示馆,红星201号还需收集更多的历史资料、照片、实物以在船上展示,而要实现这个文化梦想,它要做的努力还很多。钟先生也表示,即便不可行,他也会选择其他方式给红星201号找一处停泊之所。

对此, 惠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巫革辉17日在接受南方 记者采访回应称,将适时请相关专家对红星201号进行现场考察、论证。该局文保科科长刘淑瑜进一步表示,红星201号目前还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暂时不受文物法的保护,另外,其产权属于私人,船主有权选择私人财产的处置方式,如果要申请文保单位或文化产业项目,还需要申报主体提供一定资料,并经专家考察研究,“红星201号是否有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我们会去进一步了解。”

但无论如何,作为东江航运历史的见证者之一,红星201号目前已远离人们视线。它将以何种面貌重现,又最终将驶向何方,仍是未知数。

【记者】徐乐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