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古典复兴建筑「外滩经典地标建筑」
来源: 2023-03-02 10:16:34
苏州河旁,黄浦江畔,这里是外滩的起源之地,这里是外滩源。
本期“小白打卡”来到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外滩源,请跟随小白的脚步探索这片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新面貌吧!
外滩“源”起
现在提起外滩,或许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黄浦江西岸那一片雄伟华丽的万国建筑群;而外滩源虽说是外滩的起始,其位置却离黄浦江有一段距离,它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更靠近苏州河。
如今所说的外滩源是一个东起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北达苏州河、南面滇池路,占地约16.4万平方米的区域,内有一批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它也是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区域。这里不仅是外滩的起源,经过多方考证,上海现代城市的起始也能溯及此地。
1843年11月上海开埠后,时任英国首任领事的巴富尔希望吴淞江(苏州河)以南的一片区域由英国管理,但因该地有个名叫李家庄的小村落而被道台拒绝。当巴富尔终于将领事馆建于此地时,却因违反英国“不准在外建领馆”的法令而丢了职位。在他的后继者阿礼国解决法令问题后,以该地为起点辐射出去的区域逐渐成为上海最为繁华的地区。这块土地就是现在被称为“外滩源”的地方。
原英国领事馆坐落于李家庄所在的外滩源中、东部地块:南边为领事馆路(现北京东路),西边以河为界(即现虎丘路)。因此,这片长条形区域成为西方文化和现代性登录上海的最前沿。今天,小白的打卡地正是这片外滩源的心脏地带:洛克·外滩源。
旧建筑和新时尚
洛克·外滩源是一片东临圆明园路,西靠虎丘路,北濒苏州河路,南达北京东路的长方形地带,其中包含11幢历史建筑,它们建于1871到1936年之间,距今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
洛克·外滩源的修缮和再造始于2005年,11幢老建筑和美丰大楼的改造由事务所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DCA)负责;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完成11幢历史建筑的修复。另外还有5幢新建筑由ARQ建筑事务所设计,2022年,洛克·外滩源全面开街,新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完整风貌首次亮相。
从北京东路进入被翻新改造过的外滩源,漫步于新铺就的砖石路上,这些古老的建筑优雅而沉默地立在道路左侧,上海这座城市百年来经历的沧桑巨变浓缩在建筑外立面斑驳的岁月痕迹上,我们可以试着想象有多少故事曾经或正在这一幢幢古老精致的大楼内外发生。
北京东路口的第一座建筑是始建于1907年的安培洋行,清水红砖的建筑上一些斑驳痕迹使得该建筑的外观精致中带上一点粗粒质感。一到二楼是佳士得在中国的首个办事处驻地。楼外两面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大佳士得红色旗帜迎风飞扬,进门则是与旗帜颜色相得益彰的酒红色雕花楼梯,夺目的色彩和线条使它成为非常热门的拍照景点。楼梯一直通往三楼,可惜原本位于三到四楼的本帮菜餐厅慧公馆现在已经关门。
从安培洋行出发,路过圆明园公寓再往前走就是女青年会大楼,它由沪上华籍著名建筑师李锦沛设计,是一座既有现代建筑体型和轮廓,又有中国建筑特色的建筑。一楼是HORIGUCHI ,“日本精品咖啡之父”堀口俊英的上海首店;它也是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的前男友所开咖啡店的取景地。进入店内,温馨和暖的日系气息驱赶走了冬日的寒冷,菜单将每种咖啡的口味描述得详尽而可爱。从衣着严谨的店员手中接过一杯手冲咖啡,是刚刚好的醇香与苦涩。(ps:堂食味道更佳哦!)
始建于1923年的协进大楼一楼进驻了%Arabica内地最大的烘焙工坊,作为老牌网红店,即使在工作日下午也热闹非凡。后现代工业风格的室内,拍照打卡的游客不多,更多的是穿着或时髦或低调的人们在这里讨论工作、朋友小聚、或者只是点一杯饮品,望着窗外的午后冬阳消磨时光。
除了“修旧如旧”,洛克·外滩源也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历史保护区域中让新建筑与老建筑和谐共生,有机共存。兰心大楼是1927年爱美者剧社集资建立的一所7层的豪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剧场。现加建了第八层,但从外表上看新建筑体并没有造成与原本建筑的冲突感,反而让整栋建筑重新增添了生命力。虽然现在还没有商业进驻,但规划中的兰心大楼将会成为一幢集商业零售、办公室和餐饮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建筑。
走出洛克·外滩源,拐角处正对着苏州河的是旅沪英国侨民中的非英国圣公会以外其他教派信徒的联合礼拜堂(Union Church):新天安堂。新天安堂平面呈双十字结构,红砖尖塔,非常显眼;高达33米的钟塔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据记载,192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还在这里进行过演讲。后来,新天安堂由于长期缺乏维修逐渐废弃;2007年,东侧的礼拜堂在一场大火中被毁;2009年初,教堂开始整体大修;直到世博会期间,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堂才得以重新与世人见面。如今这座教堂周边成为了热闹的街拍景点,内部则承办了多次婚礼和音乐会,古老的建筑焕发出崭新的生机。
除了本期小白介绍的几幢大楼外,洛克·外滩源的其他建筑也各有自己的看点,可以通过洛克·外滩源的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
TIPS:
| 亚洲文汇大楼的上海外滩美术馆由于目前正在撤换布展,3月前不向公众开放
| 光陆大楼尚在修缮中,公众尚不能一睹它的风采
透过光影触摸历史
时间似洪水涌动于这片土地,我们虽然无法真正回到过去,但好在我们还可以透过影像与照片窥探外滩这个上海现代城市的发源地从前的模样。最近在外滩源举行的“回望:外滩的9个隐身片段”艺术影像展展出了9位跨界影像艺术家用影像方式讲述外滩过去的故事。
这些作品分布在4座大楼(女青年会大楼、哈密大楼、协进大楼、真光大楼)内,沿着外滩源一路走可以看到醒目的箭头标识提示展览所在位置,它们都免费向公众开放。
女青年会大楼三楼是本次展览的主展厅,包含brt、马良、徐明等6位艺术家的作品。纪实摄影师徐明的《1939年上海鸟瞰插画地图动画》是基于《上海鸟瞰插画地图》的二次创作。这幅地图由日本插画家金子常光于1939年创作,是现存所有上海插画老地图中最为精美的一幅作品。二次创作动画作品在静态画面上增加了动态演绎,再现了黄浦江上百舸争流和沪宁铁路上列车轰鸣的壮丽场面。鳞次栉比的工厂忙碌着生产,飞机翱翔于天际,这是一幅摩登版的千里江山图。
建筑媒体人沈忠海在12年间持续记录了洛克·外滩源的“生长”,本次展览展出了近150幅工人的肖像。艺术家周裕隆的作品《小金》源于1947年一位外国纪录片导演拍摄的上海默片。艺术家将画面中的一部分涂上金色,镜头里平凡的日子顿时变得生动而鲜活。
协进大楼一楼展出了纪实摄影师陆杰四十年来用镜头在上海外滩记录下的人事变迁;兰心大楼一楼则成为司徒嘉怡的音乐舞蹈电影空间,再现她家族的音乐故事。
还有更多艺术家与他们的外滩故事,欢迎前往现场亲身感受光影、外滩与历史的魅力。
TIPS:
| 时间:即日起—2022年2月27日
| 地点:上海圆明园路,洛克·外滩源
| 女青年会大楼3F(主展厅)
| 哈密大楼1F | 协进大楼1F | 兰心大楼 1F
| 参观时需注意防疫要求。
洛克·外滩源并不算大,走走停停很快就走到尽头。从恒久历史中流淌出来的苏州河和保存短暂瞬间的街拍摄影一同出现在眼前。古旧与青春,永恒与瞬间在这里交汇、融合,不断赋予着外滩全新的意义。未来的外滩,正从今天开始被创造。
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