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400亿的卡脖子赛道即将跑出一个IPO
来源:投中网 2022-10-12 18:07:31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400亿的卡脖子赛道即将跑出一个IPO,如果您对400亿的卡脖子赛道即将跑出一个IPO感兴趣,请往下看。
招股书有意思的地方,除了能看到上市公司如何“包装”之外,更能以小见大,一窥资本市场的状态。就比如星环科技吧,顶着自研数据库的名头,吸引了不少投资机构,光是最近一年就新增了12家。
早期投资者不谈,肯定赚的盆满钵满,那些大多投Pre-IPO,没有早期投资能力的机构,可就没有以前那么好赚了。最后一轮转让老股和增资的估值约在42-46亿,发行市值多少呢?42.9亿。(投中BBKing)
“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要来了。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环科技)已进入发行阶段,IPO定价为47.34元/股,准备在科创板上市,中金公司为主承销商,国泰君安为联席承销商。
本次IPO计划募资19.6亿元。其中,8.98亿元用于大数据与云基础平台建设项目,7.09亿元用于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建设项目,3.53亿元用于数据开发与智能分析工具软件研发项目。
从募资用途可知,「分布式数据库」是星环科技的投入重点,也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一。
该技术曾被认为是数据库领域的“新能源车”,是国产替代“换道超车”的好机会。这将有望打破甲骨文、IBM、微软等海外数据库供应商在国内市场长年垄断的市场格局。
不少知名投资机构和科技巨头也纷至沓来。其中,腾讯是公司最大机构投资方,持股比例达11.69%。另外,中金资本、启明创投、深创投等知名机构也曾多轮加注星环科技。
数据库领域的“新能源车”,三年半进账9个亿
大数据和数据库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线支付的每一笔交易数据,还是多年前po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张非主流照片或者个性签名,以及刷短视频的浏览和点击记录,都属于大数据,会被存储在数据库里,正所谓“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大数据的冰山一角,也是我们最直观能够接触到的,而在这些数据背后需要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数据处理。
这就引出了本次IPO的主角——星环科技,这是一家企业级大数据基础软件开发商,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上海。公司围绕数据的集成、存储、治理、建模、 分析、挖掘和流通等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基础软件及服务。
何为「大数据基础软件」?
一般认为「大数据基础软件」包括,大数据基础平台、数据库、数据中台和数据科学平台等。通常情况下,数据库公司可以被称为大数据基础软件公司。但大数据基础软件公司并不一定只有数据库。
星环科技是国内少有的几乎覆盖了数据库全品类厂商。他最核心的“看家本领”莫过于「分布式数据库」了,产品涵盖OLAP数据库ArgoDB、OLTP数据库KunDB、图数据库StellarDB等。
而「分布式数据库」被认为是数据库领域的“新能源车”。要知道,数据库在4年前曾被科技日报列为中国被“卡脖子”35项关键技术之一。有观点认为,中国数据库赶超的机会在于“换道超车”而非“弯道超车”,而「分布式数据库」正是这个机会。
经过多年自主研发,星环科技拥有多项专利技术。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获授权境内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74项),境外专利8项,以及累计授权328 项软件著作权。
客户方面,星环科技累计拥有超过1000 家,分布在金融、政府、能源、交通、制造等众多国民经济支柱领域,其中不乏中国银行、中国石油、南方电网、中国邮政集团、郑州地铁这样的头部客户,前五大客户合计贡献营收约20%左右。
不过就目前来看,公司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收入规模较小、研发投入较高、运营投入较大。
财务方面,营收逐年增长。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星环科技连续三年正增长,营收分别为1.74亿元、3.00亿元与3.31亿元;2022年上半年,星环科技营收为9758.3万,较2021年1-6月的营业收入8255.6万元增长18.2%。
但亏损也在不断扩大。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11亿元、1.84亿元与2.46亿元。截止2021年底,累计未弥补亏损超4亿元。
连年亏损的背后,主要由期间费用高企所致。2019-2021年,星环科技的期间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92.06%、139.47%与144.82%。
研发费用占比较高。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09亿、1.094亿及1.4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2.66%、42.11%和42.46%。
销售费用不断增多,虽扩大了营收规模,但未能化为公司真正的造血能力。2019-2021年间,星环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1亿元、-1.91亿元与-2.3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且呈扩大趋势。
36岁前英特尔CTO辞职创业,腾讯为最大机构投资方
星环科技成立的2013年正是大数据技术最火的年份。
当年,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棱镜门事件”,揭露了美国利用电信巨头监控数百万人的事实。这让各国开始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信息安全的紧迫性以及自主可控的必要性。
国产数据库开始迎来黄金岁月。以互联网和IT巨头为首,不少公司都开启了数据库国产化的进程。2013年,支付宝开始启动"去 IOE",即去掉了Oracle数据库、IBM小型机和EMC存储,并开始自主研发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
同年,36岁的英特尔数据中心软件部亚太区CTO孙元浩也看到了这一趋势。于是,果断离开了服务多年的英特尔创办了星环科技。
公司创建之初,核心研发团队都曾任职于英特尔,主导了英特尔Hadoop发行版的研发,所以星环科技早期产品和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开源Hadoop产品构建的,本质上还是国外的技术,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卡脖子”的困局。
为了突破技术的瓶颈,星环科技自2015年起决定用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技术逐步取代开源技术Hadoop。
不难想象,星环科技选择抛弃开源软件,全面走向自主研发,定会面临着不少挑战,但脱离了开源软件,没有了原来架构的掣肘,星环科技也能更容易在技术上突破。
经过多年研发,星环科技重构了大数据与分布式数据库软件栈,先后积累了31项核心技术,其中包括12项基础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分布式技术、SQL 编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模型数据的统一处理技术、基于容器的数据云技术以及大数据开发与智能分析技术等方面。
终于,星环科技逐步替换了原本依赖国外技术的底层框架。根据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代码扫描测试报告,星环科技建设的大数据平台TDH的1200万行代码里自研代码率超过70%,ArgoDB代码自主率(行数)分别超过90%。
星环科技也凭借着其开创性,收获多轮融资,资方阵容堪称豪华。既有中金资本、深创投、启明创投、国中资本、基石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又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还有腾讯、TCL、恒生电子、国科瑞华等科技软件巨头。
据股权架构显示,IPO前,星环科技实际控制人孙元浩直接持股为12.3223%,孙元浩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赞星投资中心持有公司 8.3167%的股份,孙元浩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 29.9712%的股份。
腾讯控股通过林芝利创持有星环科技11.69%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最大机构投资方。
其他股东还包括,产业基金(国有股东)持股为7.4557%,云友投资(创始股东)持股为4.8965%,新鼎资本持股为4.628%,方广资本持股为4.4105%, TCL创投持股为4.3811%,启明创投持股为4.309%,中金资本持股为3.2491%,恒生电子持股为2.9339%,,国科瑞华持股为2.1518%,深创投持股为2.0398% 等。
甲骨文IBM微软“拿捏”百亿市场,国产替代“换道超车”
我国数字化不断推进,数据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根据IDC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数据量将达到48.6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30%左右。
数据已经成为中国数字化时代下的新生产要素。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逐渐为企业业务发展、管理决策、战略布局等提供支持和帮助。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数据管理软件国产化替代的趋势,我国大数据软件市场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沙利文数据,中国大数据软件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492 亿元,2019年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 27.5%。
过去,国内数据库市场长期被甲骨文、IBM和微软三巨头垄断,服务费高昂且每年都会涨价,但又无奈没有国产替代,只能被苦苦“拿捏”。
但局面随着国产数据库的崛起而打开。像Oracle、IBMDB2、Teradata,及搜索引擎Elasticsearch、大数据平台Cloudera Data Platform、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AS等国外主流厂商产品,开始逐渐被国产替代。
如今,国产数据库可谓是百花齐放。
除了传统数据库厂商,比如人大金仓、达梦、神舟通用、南大通用等;
也有大厂的“云数据库”,比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
还有新兴数据库,比如PingCAP的通用数据库TiDB,涛思数据的时序数据库TDengine、欧若数网的图数据库Nebula Graph;
以及巨杉、中兴、浪潮、易鲸捷等的数据库产品,都登上了国内外流行度榜单。
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从市场份额来看,星环科技的排名不增反降。根据IDC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研究报告》,2020年,星环科技仅次于华为云、阿里云、亚马逊云科技,排名第四。而到了2021上半年,腾讯云、浪潮集团、新华三的市场份额均超过了星环科技,而星环科技仅拥有1.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七。
目前,国内自主研发大数据平台的企业中,有两家公司正在冲刺IPO。
一家是星环科技,另一家则是达梦数据。
不同于星环科技的分布式数据库,达梦数据走的是类Oracle路线,即集中式数据库,是公认的国产数据库中Oracle兼容性做的最好的,有望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总之,国产替代们正在不断尝试“换道超车”,让突围欧美巨头成为可能。(文/张俊雯,来源/投中网)
好了,关于400亿的卡脖子赛道即将跑出一个IPO就讲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