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加速向“双碳”目标集聚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09-24 08:40:14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规格、国际化且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大会,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规模和规格上创下新高,而这是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全球汽车产业低位运行的大背景下,实属不易。
毋庸置疑,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在大会现场发布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中可见一斑:面向碳中和加快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用户为中心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商用车低碳发展;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跨界协同合作;携手共促全球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而这些共识也为我国下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球合作明晰了方向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参加此次大会的全球车企纷纷发布了各自具体的“双碳”目标,综合来看,2025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是绝大部分车企的目标,均早于我国力争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由此可见汽车业对于绿色环保的执着和决心。而事实上,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一如德国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所言“以减碳为良机”。汽车企业借此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转型升级,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大调整中方能不坐失良机。
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汽车产业锚定“双碳”目标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向中国集聚也是不争的事实。本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传出的信息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产销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形成了上下游有效贯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据统计,2020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20万辆,其中中国销量达到136.7万辆。截至2020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而中国占比50%以上。各项数据显示,私人购车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真正主体。今年前7个月,限购城市的B级车中私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已经达到25.2%,未来或将继续扩大。
不仅是消费市场持续扩张,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实现了技术领跑。今年前8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已推出新能源汽车新产品25款,占全球同期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在本届大会上颁布的首个面向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评选——“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奖中,10项创新技术奖有9项是由中国企业获得,分别是一汽集团的超高性能永磁同步电驱系统关键技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热失控热扩散测试技术、比亚迪的高性能纯电动乘用车高压深度集成架构关键技术、宁德时代的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技术、华为的大阵列高分辨毫米波雷达、地平线的基于高效能AI芯片的车载智能交互解决方案、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无钴突破性技术、特来电的面向电动汽车超大规模接入的充电网技术、上海氢晨的重型商用车大功率金属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技术。而5项入选的前沿技术——新能源汽车用超级铜线、基于AI算法的电池热失控云端预警技术、无线智能网格网络的电池管理系统、高转矩密度重载电动轮系统关键技术、高效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技术,中国企业也多有布局。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本届大会上发表的视频演讲中也表示,“我非常尊重推动这些技术发展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中国的车企非常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在某些软件方面做得非常好。正是软件,塑造了汽车行业从设计到制造几乎所有流程,尤其是自动驾驶的未来”。
不可否认,实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汽车产业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机遇。中国企业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已进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全面市场化攻坚期保持领先,不至于在国际车企纷纷“大象转身”的激烈竞争中痛失先手,正是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