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频道 >

洞察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 把握数字化转型和流通体系升级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1-09-10 20:39:11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0日讯 信息不对称、进价高、融资难、物流成本高、卖价低、信用差等依然是农产品市场的痛点。如何消除这些痛点?“十四五”时期,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将面对哪些新环境?该如何转型升级?围绕这些问题,在9月6日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国际农产品市场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业界大咖展开讨论。

本次“国际农产品市场可持续发展大会” 以“新形势、新格局、新秩序”为主题,由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简称农贸联)、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亚太地区工作组主办,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供应链合作中心承办。

积极“拥抱”新技术 加速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发展应该说可能是未来5到10年全球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指出,数字化的推进,对传统的农产品市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的动力,从全部商品的覆盖、线上线下的互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互动等方面都在加快推进。而且,农产品的流通,随着数字化的推进,正在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资金技术数据密集型产业。

未来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将借助数字化形成资本、数据、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高效聚集。王微表示,过去,农贸市场是“散”、“小”的,经济能力很弱,但是如今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服务创新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农贸市场的经营者可以加入到社区团购、外卖系统中,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虽然对传统的农贸市场有很大的冲击,但是带来了新的投资、新的机遇。

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选项,企业应当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认为,农产品从产地到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改变,但是,从批发市场销往消费终端的物流,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城市配送、便民服务、社区电商、网络店铺、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拓了市场新增量。

流通体系迎来重大变化 供应链建设进一步强化

王微强调,“十四五”期间,我国商品流通体系将出现一些重大变化,特别是在物流方面,国家正在加快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这会推动整个农产品流通的格局变化。未来,整个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设施会进一步的网络、立体化,形成新的通道,形成高效率流通的枢纽,农产品市场体系可以借此提升效率和发展水平。

“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信息割裂、资源分散、链条冗长、服务匮乏,亟需通过数字化新流通连接节点,赋能产业主体、提升行业效率、重构链路价值。” 中国地利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秦湘指出,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生产端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准确的需求信息,呈现“小、散”的特点;流通端流通链条长,损耗多,流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大。

秦湘认为,农产品流通综合服务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是现代农产品物流园的发展趋势。农批市场应当继续以科技和服务为驱动,充分发挥衔接上下游的渠道优势,为上下游企业、个体农民、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提供涵盖产销信息对接、交易撮合、物流供应链、农产品溯源、金融保险等在内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农产品产业及行业中“信息不对称、进价高、融资难、物流成本高、卖价低、信用差”等痛点,助力上游乡村振兴,促进下游消费升级,提升农产品产业效率与效益。

洞察发展趋势 把握现代化内涵

王微认为,在“十四五”时期,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更要把握现代化的内涵,特别是从产业的结构、发展的方式、产业的组织和竞争能力这些方面来深刻把握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的新趋势。需要特别重视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一、要适应老百姓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聚焦品牌化、冷链化、集群化发展。二、要紧扣新技术革命,以数字化转型为导向,加快培育农产品的现代市场体系、现代服务体系和现代供应链体系。三、要服务新的发展格局,对接城市的消费市场建设。四、搭建高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五、整个市场体系需要加快制度调整,包括法规、行业标准、群体标准、管理方式等。

北京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王洪存认为,现阶段,研究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消费者对加工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并由此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包装、物流、可追溯和加工全环节。二是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重视不断提高,农产品单价将随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不断上升,价格将倒逼流通各环节专业性增加。三是供应链的诉求推动设施不断升级,批发市场将逐步转化为以专业配送或订购为交易方式的流通场所。

北京悠乐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柱认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的新竞争优势将成为一个新趋势。农产品市场所提供的服务应当从标准化、模块式供给向个性化、定制式供给转变;从应客户要求被动式供给向预先设想客户需求主动式供给转变;从专业化、分立式供给向跨行业、融合式供给转变;从基于企业销售人员经验的服务供给向依据大数据分析的服务供给转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