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疗费报销一件事”将更加便利
来源:解放日报 2021-05-26 18:39:10
解放日报记者吴頔
昨天,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夏科家在做客“2021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医保部门将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服务,争取今年下半年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医疗费报销一件事”,同时医保部门将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让患者以更合理费用享受更高效、更规范的医疗服务。
部分医院实现“不带本就医”
去年,本市医保、卫健等部门共同推进“脱卡就医”工作,群众只需在手机上激活医保电子凭证或上海本地的“随申码”,就能实现“不带社保卡看病”。目前已有超过800万市民激活了医保电子凭证。除了社保卡,以往市民就医还需要携带就医记录册,夏科家介绍,通过“打通”数据,目前已有一些医院开始试点使用电子就医记录册,到今年6月底,将有4个区的医疗机构和11家市级医院实现“不带本就医”。
去年,医保部门牵头推进了“医疗费报销一件事”,使群众报销医疗费更加便捷。夏科家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推进优化完善,争取今年下半年让市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医疗费报销一件事”,如推进本市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应用,实现“一次申请、零材料、零环节、零跑动”,同时本市正在推进与工会住院医疗互助信息互通,进行住院医疗互助的自动给付。
本市医保部门还与市急救中心密切协作,近期将逐步实现在120救护车上刷社保卡或手机刷码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直接结算。
长三角医保数字服务一体化
2019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进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目前已实现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和8200余家医疗机构全覆盖。截至今年4月底,长三角异地门诊结算已达398万人次,长三角异地住院结算达105万人次,门诊和住院结算涉及医疗总费用286亿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正率先探索医保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夏科家介绍,目前,市医保局正积极推进长三角医疗保障数字服务一体化,促进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如推动医保关系转移网上办,以往群众办理医保关系转移,还需要到相关受理机构或医保中心现场办理,实现网上办后可以“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动”。同时,长三角部分试点互联网医院还将实现异地医保在线支付,减少群众奔波。此外,医保部门还将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率先推动实现参保群众跨省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脱卡支付”,逐步向长三角地区推广,并推动服务事项全统一,实现长三角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无感登记”“无缝衔接”。
27家市级医院推行DRG管理
“过去看病按项目付费,比如挂号、检查、拿药、手术分别多少钱,由于医院管理水平不同,治疗同样的病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可能也不一样。”夏科家介绍,近年来国家正在推行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通俗来说,即患者治疗每种疾病按照平均的费用水平来支付,从而推动医院选择更经济的治疗手段,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夏科家表示,医保部门将在全市适合采用DRG管理方式的27家市级医院全部推行,同时对所有二级、一级医院进行DIP管理探索。
患者的用药负担也在不断减轻。去年底,119种药品纳入新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平均降价51%,其中大部分都是肿瘤药等价格较高、患者急需的药品,目前超过90%的药都已在上海落地。同时,本市配合国家先后开展4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有157个药品中选,平均降幅超50%,第五批集中采购预计也将在6月产生结果。此外,今年4月,医保部门还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28个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也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夏科家透露,接下来医保部门会根据患者临床需求、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逐步扩大可报销手术范围,探索扩大基金支付范围,进一步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42.4万失能老人享受长护险
2018年起,本市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到去年末,全市共有42.4万失能老人享受长护险的照护服务,数量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8%。
“很多失能老人的护理,家属要么没有时间,要么没有足够的技能。”夏科家表示,在长护险护理员们的精心服务下,许多老人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根据医保部门统计的数据,接受长护险服务的老人住院频率和医疗费支出保持平稳甚至出现下降,“所有享受长护险服务的老人平均年龄超过了80岁,这些老人的健康水平得到维持,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目前,全市有1200多家长护险服务机构,有6.8万人加入护理员队伍,长护险试点的开展对增加就业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夏科家表示,长护险护理的内容更聚焦失能老人身体相关的护理和基本的生活照料,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失能老人可能会越来越多,需要用好有限资源,让最需要的老人得到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