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医冲刺IPO:数字医疗服务赛道不好走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1-04-02 16:39:11
中国经济网4月2日讯(记者 韩璐)4月1日晚间,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医控股)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微医将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WVR)申请上市,IPO完成后将成为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第一家以WVR上市的公司。区别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医药电商企业,港股或将迎来第一家聚焦数字医疗服务的企业。
净亏损逐年扩大
微医控股拆分自微医集团。微医的前身是由廖杰远创建于2010年的“挂号网”,2015年更名为“微医集团”,同年,微医创建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迄今为止,微医公开披露已完成6轮融资。据彭博社、路透社消息,截至2020年12月,微医估值近70亿美元,是国际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力的数字健康独角兽之一。
港交所文件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平台接入了超过7800家医院,包括95%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平台注册的医生超过270000名。微医平台已经建立了27家互联网医院,其中17家互联网医院可通过公共医疗保险系统直接结算平台的数字医疗服务的医疗费用,即支持医保结算。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微医平台收入分别为2.55亿元、5.06亿元及18.323亿元。
截至目前,微医控股尚未实现盈利。报告期内,其年内亏损分别为40.52亿元、19.37亿元与19.14亿元。2018年、2019年与2020年,微医控股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4.15亿元、7.57亿元、8.69亿元,逐年扩大,累计为20.41亿元。
区别于“药械电商” 数字医疗服务赛道并不好走
目前数字健康领域的两大赛道,一条是聚焦健康消费、OTC(非处方药)零售的电商赛道,另一条则是组织协同提供专业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的数字医疗服务赛道。
电商赛道无疑是相对拥挤的。以港股为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几家数字健康概念公司,不论是主营业务还是营收结构,都仍以医疗电商为主。3月29日,京东健康发布的上市后首份年度“成绩单”显示,报告期内其医药及健康产品销售收入167.7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过86%,市场、广告及其他服务收入仅为26.09亿元。电商业务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即便是业务板块更多样的平安好医生,2020年健康商城营业收入仍占比达54.1%。
相对而言,数字医疗服务赛道由于强政策监管、医疗服务的严肃性、医疗资源分布及利益结构的相对固化,即便在微医创办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之后的若干年,这个领域的数字化渗透率仍然保持在低位。
被疑虚构病情、可轻易买到高风险处方药
近年来,“网购精神药品服用致昏迷”“自购安定药治失眠被诊断药物上瘾”“超量购药致肝衰竭”等涉及处方药管理的新闻事件屡屡出现。据澎湃新闻报道,微医作为数字医疗服务平台的头部企业,却也存在违反处方管理规定,被疑虚构病情出售处方药等问题。
国家卫健委2018年曾发布规定,要求任何机构和人员都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2021年3月上旬,澎湃新闻记者选取了17家网上药店和117种禁售或高风险处方药进行集中购买测试调查,发现一些网上药店存在销售精神药品等违法行为。微医等平台存在无需购买者提供处方、无法排除虚构病情、直接简单问诊就能开具处方和售卖处方药等问题。测试发现,微医违反处方管理规定,出具的处方只有机打医师和药师姓名,没有电子签名或盖章,处方药开药量不受限。测试的记者能够在包括微医在内的平台上轻松购买到高风险处方药。
被质疑“变相圈地” 旗下公司被约谈
据宁夏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2020年10月22日,宁夏自治区药监局检查发现,石嘴山市微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地址设施设备已搬离,无任何生产迹象。宁夏自治区药监局对企业相关负责人等进行责任约谈。企业已提出注销申请。
经查询,石嘴山市微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为杭州微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微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大股东为杭州微医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94.00%;杭州微医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则为We Doctor Corporation Limited全资子公司。
据《财经天下》周刊,2020年4月,微医与济南高新区合作建设“高新健共体”“扁鹊颐养小镇”等,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20亩,计划投60亿元。2020年12月,微医以2.19亿元竞得杭州市萧山区一块工业用地以打造国际数字健康中心。此外,微医此前亦有在厦门、德州、泰山等地拿地、欲建健康小镇的动作。作为数字医疗服务平台频繁拿地,微医被质疑“变相圈地”、大搞园区地产。
数字医疗服务,目的是健康维护。最关键的评价标准自然是对用户的安全是否负责、对用户的健康产生何种影响。冲刺IPO的微医,即使在资本市场上如鱼得水,也莫忘记,医疗健康服务自带的责任属性才是这一行业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