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百姓心声 >

新市民、年轻人住房“有着落” 广州将提供6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来源:   2023-10-19 10:18:40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通讯员 穗建

8月4日上午,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清单管理,推动项目落地,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如期完成“十四五”期间保障性住房筹集的目标任务。

8月5日,广州市住建局召开关于印发实施《广州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和《进一步加强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新闻通气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会上获悉,以上两份文件已于近日通过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审议。未来五年,广州将新增65万套商品房,66万套保障房,努力满足和解决300万人的住房问题。在这之中,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新物种”,以60万套的体量成为供给的重中之重。

顶层设计:“三房”并行实现市民安居梦

近年来,国家要求将住房保障扩大至外来人口、为城市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的人群。但是公共租赁住房(下称“公租房”)在准入门槛、建设主体、资金来源、退出机制等方面均有着刚性规定,很大一部分新市民、年轻人并不符合相关标准。

“我们住房保障工作进行了很多年了,但是从国家层面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一直没有明确,这一次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是第一次明确了国家层面的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成军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今后国家的住房保障体系将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三房”为主体。

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原本的公租房有什么区别?黄成军解释道,公租房与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在性质、保障对象、筹集主体和准入退出管理要求四个方面有所不同。

“公租房是由政府负责筹集建设的,属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是政府必须承担起的兜底保障责任,主要面向的是城镇户籍住房、收入困难家庭,有明确的收入和资产准入限制。”黄成军介绍,而保障性租赁住房则属于普惠性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坚持谁投资、谁所有。主要面向新市民、青年人,并优先保障新市民群体中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住房困难群众,不设收入线门槛。

在新的保障体系之下,市民既有了公租房的兜底保障,新市民、年轻人也能够通过保障性租赁住房得以安居。

“政府要让新进入城市的人群、城市无房的人群,体面地租住下来,还能买到低成本的房子,直至他们有能力买商品房。”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如此评价道。

“十三五”期间,广州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扩大至新就业无房职工、来穗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群体。“十四五”时期,广州住房保障的主要目标为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为主要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作用,多渠道筹集建设保障性房源,不断完善符合广州实际的住房保障体系。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广州树立了三大目标:力争供应新建商品住房65万套;力争筹建保障性住房66万套,即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的比例基本为1:1;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力争达到36平方米,比2020年的34.61平方米提升1.39平方米。

黄成军指出,到2025年,广州市将全面完成66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任务,其中包括公共租赁住房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逐步提高户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标准,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青年声音:低租金、小户型

刚刚毕业,工资无法负荷一线城市的房租;住在逼仄的城中村中,潮湿的回南天把水汽逼上四壁;为了缩短通勤时间,三四个人合租在CBD附近的一套小区房间中,每天透过门缝暗中窥伺厕所之位......

类似的经历复刻在许多大城市租房的年轻人身上。为了破除新市民、青年人买房难、租好房更难的困局,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了“十四五”住宅建设的重点任务。

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7月22日,国务院召开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有关工作。

日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和房地产调控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指出,目前规模庞大的租房群体,一部分是占据较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另一部分是规模庞大的新就业大学毕业生。2020年,我国应届毕业生达909万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大城市工作。

虞晓芬表示,这两部分群体汇合,使得我国北上广深杭等大城市的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40%。

2020年从华南一所高校毕业的安徽姑娘李佳佳就是广州的租房一员。在辗转过城中村、长租公寓等几个住所后,现在的她来到了位于广州海珠区的北山梦享社区。

对李佳佳来说,能够解决住房问题是她留在一个城市的重要因素。她告诉记者,她的工作常常要加班,但是为了能够节省一些房租,在租房子的时候也宁可租得远一些。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价格常常是租房时的第一考虑因素,舒适度、通勤方便性常常成为了许多新市民、青年人的次要考虑。为解决年轻人“租不起”好房的问题,《意见》提出要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能够有效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

北山梦享社区位于广州海珠区官洲街道,通过对城中村旧房进行翻新立面墙体、完善家居配套等微改造,已出租2100多套房源,出租率达95%,大部分月公寓租金不超过2000元。

“这里距离粤科孵化器、阿里巴巴大楼、广州大学城都只需要15分钟的车程,和我上班的地方很近,租住的性价比也很高。”李佳佳向记者介绍道,她现在所租住的套间面积有20多平方,租金是1500元,房间装修干净整洁,社区里也配备有健身房、社区图书馆等。“这个价位和户型,对比起市区动辄三四千的房子确实更有性价比,也让我在这个城市有了更多的归属感。”

未来计划:越秀、荔湾、海珠、天河四区计划供应21.42万套保障房

65万套商品房加上66万套保障房,131万套城镇住房供应要如何确保落地实施?保障用地是关键。

“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力争新增供应用于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不含复建安置房)建设的住宅用地不少于2208公顷,其中商品住房用地不少于2000公顷,保障性住房(不含复建安置房)用地不少于208公顷,住房保障资金至少投入234亿元。

黄成军满怀信心地表示,对于未来工作的推进,广州制定了详细的规划,结合现有工作推进情况,已分年度、分区域、分渠道予以细化落实。

在年度安排方面,商品住房的供应逐年提升,其中,今年力争供应商品住房12万套。保障性住房则在前两年加大筹建力度,以加快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其中,今年计划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7万套、公共租赁住房0.2万套、共有产权住房0.6万套。

在空间布局方面,结合各区人口、用地、住房等情况,广州市将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目标细分到各区。其中,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等四个中心城区计划供应10万套商品住房和筹建21.42万套保障性住房,南沙副中心和外围城区(含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增城)计划供应55万套商品住房和筹建44.58万套保障性住房。

在筹建渠道方面,分别明确商品住房以及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筹建渠道,其中,60万套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通过七种渠道筹建,包括城市更新复建安置区配置中小户型住房、存量房源整租运营、“工改租、商改租”、产业园区配建、集体建设用地新建、土地公开出让新建、企事业单位自有存量土地新建等。

近期有哪些保障房即将推出?

目前,公共租赁住房的重点项目主要有石丰路项目3452套、嘉禾联边项目2400套、萝岗中心城区项目(二期)1600套、石丰路项目(二期)计划建设约1500套、原南方钢厂项目(三期)计划建设约2000套。

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大项目主要有北山村项目2000套、凤和村项目983套、长腰岭项目629套、滨江东项目543套。

共有产权住房的重点项目除了已经开展配售的南岗项目(榕悦花园)1866套外,主要有鸦岗(一期)项目2994套、新造项目4013套。

未来5年,广州计划通过七种筹建方式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其中,2021年计划筹建17万套(间),现已落实到300多个具体项目。截至2021年7月底,已完成筹建13.37万套(间)。保障性住房重点项目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增加。(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