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陈寨 再见 最后一个与我有交集的城中村
来源: 2023-09-24 14:16:21
就在不久前,陈寨拆迁,爆破与铲车交织,轰鸣震耳。
拆迁的铲车,如同巨大的时间年轮,毫无意外,也无法阻止的前行着。推进着城市化的进程,推进着他和她的落地升根,也推着他们和她们的默默离去。
陈寨可能不是最后一个被拆掉的城中村,但陈寨是最后一个和我,有交集的城中村,没了陈寨,城中村再,与我无关。
这简短而又值得去记忆的日子,要从三年前说起。
1
返“航”
大约三年前, 我从外地回到了郑州。和大多数人一样,年轻时希望到外边看看,到发达的它乡长长见识,或者是谋求更好的生活。某一日,不顺心了,没有混出个名堂,抑或父母年纪大了,人生的航向折回老家,回到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所在省份的省会。这样的往复,我给它定义成返“航”。
回到郑州的第一年,人生地不熟。怕给人添麻烦,也没有投奔亲戚。同学自然成了投奔的首选,或许是命中注定,高中宿舍室友L和K都巧到不能再巧的同时待在郑州。二人家境都不是太富裕,在郑州的落脚地,也与大部分郑漂一样没有选择租商品房,结伴搬进了脏乱却又廉价方便的城中村。同时和他俩搭伙的,还有L的大学同学C,C是个人很好的安阳小伙。而我,从回来那天起成了第四个入伙的人。
2
杓袁的“勺”
初到杓袁村,总是记不住杓袁两个字是哪两个字,杓记成勺子的勺,袁也总记成元或者园。为此没少被朋友嫌弃。
杓袁有自己的公交站,出了公交站往东走几百米,不拐弯就是我们一伙人租住的小楼。小楼的房东是位老太太,老家原阳,很多年前嫁了过来,之后就再也没离开这个村子。每次在走廊里遇到老太太,她总是喜欢像亲人一样问好说,回来了?听的人心里很暖。
她们那一代人,大多数文化不高,但是老太太非常的善良,她用似乎不那么好看的粉笔字,在楼道的小黑板上写到:请大家出门关好沙窗,防止沙子飞进屋里。虽然闹了笑话,但其实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其中温暖。也或许是出于不伤害她的自尊,直到拆迁我们也没有纠正她,心照不宣。
要知道,在其他的出租楼里,我们看不到任何亲情,哦不,是人情味。因为他们的楼道小黑板里,写的永远都是“如果发现XXXX,罚款XXX元;某某房间几月几号交租金,不提前交租,到期后果自负。”
言归正传,来郑州较早的L和C合开了公司,办公和居住,就在楼上楼下,仓库在楼后的胡同里,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一家大淘宝店和一家天猫店,主要小商品批发。每天在公司接单,去楼下发货。K加入后自己也开了淘宝店,卖起了儿童用品。而我也不免俗,借大家的资源批发了婴儿服饰,堆在了他们的仓库,做起来淘宝店主。就这样,春夏秋冬,日复一日。
如果你要想看刻骨铭心的爱情,恐怕要失望了。说出来不怕笑话,那段日子,深刻的更多的是关于吃与行。
每日到了半晌,跑到楼下(西进村第二个路口)到驴肉火烧摊,买一个加五香豆皮的素火烧,那美味的感觉至今难忘。几乎每次都要排队,生意好到每天都不够卖的铺子,可不知为何却,在还远不到拆迁计划颁布的日子,就已经关门离去,变成了包子铺。我拼命的想找一张当时的照片,翻遍了我的小米的云相册,可是却发现这个让人念念不忘的食物,却没有给他留下一张影像,这让我的诉说苍白无力。对了,在当时,大家都还用的小米和魅族,苹果的价格,我们这个圈子还有些消费不起。
傍晚发完货收工的时候,村中心的18元自助小火锅成了固定地点。档次低,味道差,饮料杂牌,最贵的菜是鱼块和鸡块,即便如此,依然吃的不亦乐乎。几个人每每都能在店里聊到天南地北,聊到很久很久,有时恍惚间以为各自都功成名就。其实,内心里非常的清晰明了,功成名就又何会蜗居在此处呢?有位网上的作者曾写过《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一起坐在星巴克喝咖啡》,我们几个何时能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呢?在当时,我从未想过。
因为每日发快递,与我们合作的快递承包商D,有时候也会骑着他的电三轮前来赴约,和我们一起在一起吃饭聊天。如果不出意外,他的收入相对来说要高很多。 我问他,你有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么?他说,不公平是好事 ,或许会让你更努力呢?他说,没有不公与挣扎就,那就不算生活呀,即使买房买车了又谈何不一样呢?
后来,K搬到了刘庄,我们也经常来去,晚上的时候常常做去两站地的夜班车,在夜班车上,结识了一位司机大哥,慢慢的熟络后,我总是卡着点坐他那趟车。他住在西三环,每天都要跑很远来开公交车,他这趟车需要跑完白班还需要跑夜班。我问他为什么不选择一趟只有白班的车,是为了争更多的钱么?他没说话,一笑而过。
在杓袁的这段时间里,除了三点一点的吃饭睡觉发货,还曾经和C骑着小电驴从杓袁跑到高新区听好想你副总讲小型公开课。也去过南四环租辆面包车帮L拉货。一帮人坐着公交跑去科技市场自己买零件组装电脑。也一起看过升龙天汇,正商花语里,九龙城,中海锦苑,昌建誉峰等等等等已经记不住名字的很多房子。对了,那一年,我们几个人唯一一个拥有爱情的是L,他那无疾而终的爱情,也是在这个村子里邂逅。
3
邵庄也姓“刘”
第二年,我也选择了和K一样搬离了杓袁,转移到了南边不远的邵庄,在搬到邵庄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邵庄也属于刘庄。刘庄邵庄梨园三个村都已经归属于大刘庄。之所以选择这里,有条件稍好、更繁华热闹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公交线路更多更密集。因为第二年我已经放弃淘宝,选择在国贸的一家小公司上班,做起了营销。
身份的变幻其实没有过多影响生活,下班的日子多数还是跟往常一样,只是变成了杓袁和刘庄间歇。日暮,寻觅美食,然后把他吃下、记下,比如刘庄主街的天下第二炒面,最开始比别人便宜一块钱,好吃便宜的特色迅速吸引了不少人光顾,之后被同行抵制,涨了价。比如说比亚迪4S店后门的山西面馆,鸡蛋刀削面总是点单率最高。
大部分休息时间,除了呆在家里研究怎么能再网上赚钱,也经常和K一起出门,结识了不少他不知道如何认识到的人。参与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活动”,比如跟着村里的实习小警员去足疗店红灯区扫黄。又比如亲眼见识,一帮人去KTV时,给同行姑娘酒里下药。现在想想,城中村的乱,确实名不虚传。
当然,更多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住处楼下是魏河天气不冷的时候,去河边漫步,看那些爱的死去活来的男女。如同你我当年在大学校园小花园、足球场的样子。看那些吵吵闹闹喊着要分手,最后又抱在一起,齐步回家的男女。看那些开在草地上的露天KTV,一首3块3,总有人一直接唱下去。那样的日子,就那样笑着闹着,在记忆中慢慢睡去。
4
“小香港”陈寨
当我邂逅陈寨的时候,已经从城中村搬到了三环内的小区,也买了一部微型车代步,不在挤那人满为患的32路公交车。日子不算好,但比下有余。而她是我的曾经的同事,我在和她相识的公司待的不长,和她也仅仅是见面打招呼认识,却在离职后才慢慢熟络起来,想在想来也算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吧。
我已经不太记得,第一次去她的住所是为何,只记得那一天一起走着走着就到了陈寨。陈寨的复杂远比想象中的厉害,已经在杓袁刘庄见过城中村之复杂的我,那一会儿竟然有些迷路。穿过了灯火辉煌,繁华如织,七拐八拐才拐到了她的住处。楼很破旧,电梯走廊甚至屋子里都有些黑,不过屋里却被Z收拾的干干净净。后来Z在这狭小的屋子里下厨,请我吃了她做的饭。
后来,真正的熟了起来。我也不再会迷路,上门也会带着零食、水果。当然,显然,你们猜错了,因为并没有发生什么。直到后来的后来,有一天,就像言情电视剧的桥段一样,Z生病了,还是一场大病。治疗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直到负债。而要强的她瞒着父母,没有管家里要一分钱。而我的较色,除了在经济上给与一丁点的帮助,更多是扮演者一个照顾虚弱的她的角色。那短时间,也是我去省人民医院最频繁的日子。
再后来有时候,身体慢慢好了,我们也会去陈寨吃小吃,去瀚海北金逛街、看电影,去东风渠边跑步,甚至是开车到如意湖边散步。只是,无论消费观也好,朋友圈也好。我们更像的是两个世界的人。而我从她的眼中看到的,更多的也是感激。
陈寨,见证了一段趋近于爱情的友情。如今的她,搬离了陈寨,正待出嫁。
5
关于城市,关于村
说到城中村。垃圾成堆,治安差,下雨污水满地的情况,我、我们都深有体会。但这些年,在这些村子中,也见证了无数人的欢喜搬入,见证了无数人的暗淡离开。嬉笑怒骂疑惑艰苦生活,都共同编织着城中村的历史长河。
有这么一帮人,他们从毕业就留在这个城市,只熟悉这个城市,他们的生活能力、技巧只能在这样,或者这个城市里能才能销售掉,他们被嵌入到这个城市的大系统当中,他已经无法抽离。而高昂的房价,高昂的商品房房租,拆迁后的城中村,毁掉了他们其中不少人的城市化梦想。有些确实不是不努力,活该被城市抛弃,有些其实很努力,只是这个城市目前为止还没有给他机遇。
C已经定居高新区, 未婚的L和我一样,把家安在了三环内。还有K,因为早早的结婚,老婆孩子已经在老家习惯,也都不愿意来郑州,所以房子是不打算买了,去年年底给自己买了辆大众速腾。至于那位干快递的D,已经再也没有了音讯。
再后来的我,也成了一位别人眼中羡慕的“房地产”从业人员。
或许,会有人说,你已经买了房,买了车,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爱情,何必,何必,再去无病呻吟、自叹忧伤。而我想说,人终究是由记忆够成,城中村似短非短的记忆,活生生的出现在过往的生命中。以A4纸作格子的生命纸,两年的时间,如果涂格子能涂满多少行呢?如今它没了,仅以文字,把记忆化成一个念想吧。
故事零零乱乱,还没回忆完,这些村子已经没了。以后,也再不会有一帮同学挤在城中村里一层楼的日子。也再也不会有开着车,被堵在城中村里的路边摊过不去的日子了。
那就这样吧,再说也都曲终人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