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百姓心声 >

临海古城即什么台州「临海古镇在哪里」

来源:   2023-07-26 12:17:04

提及民宿

也许你第一时间

就会将定位设置到

青山脚 绿水边

田园中 云水间

石墙黛瓦 楼板木房

竹篱木栏 农家柴灶

如此返朴归真

回归自然的旅行体验

吸引城里的人们

纷纷向往起乡野生活


未曾想过

巾山脚 灵江边

城墙根 古巷间

也能开一家民宿

而这家民宿

竟然可以令你

住一天念一生

这家魔力民宿就在临海第一古街紫阳街

这里正在打造AAAAA级景区

在紫阳街南入口西侧的古巷口

在雄伟的古城墙根下

有一条充满文化味的狭长古巷名三抚基

民宿就坐落于此

取名鹿寻·三抚一宅

关于民宿名字的由来,听来也是极为有趣的。

临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这座古城内,发生过并流传着无数的故事。而这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则是选取了其中两个励志故事提炼成的。

“鹿寻”源于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以鹿寻路夺取胜利的故事;而“三抚一宅”则取材于巷内故事,据传此巷有一大院,相继出了三个巡抚大人,后人为赞美这一院三官,将此巷称作三抚基。

也许是机缘,也许是巧合,合伙开民宿的也是三个很有作为的年轻人。

发起人郑羽良是个80后,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被父母安排去北京子承父业。可他对事业对生活有自己的向往,闲暇时光,他就去北京的老胡同里,去京郊的长城脚下,寻古韵住民宿。

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专攻酒店运营管理的北京室内设计师陶佳和东北人刘雷。刘雷也是个80后,专攻建筑设计,从澳大利亚学成回国后,在北京的老胡同四合院里开了四家民宿,全部是今古通融的风格。主客二人志趣相投,便成了铁哥们。

郑羽良在北京10年,实在不想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2017年他便离京返乡,回临海开了家影视公司。凭借姐姐郑清文的影视明星效应,他的事业在家乡做得风生水起。当年年底他的公司要扩大规模,便来临海古城内寻找场地。当他来到三抚基这条古巷,眼前的场景令他顷刻间想到了北京的胡同,一个念头瞬间形成一套思路,这个地方,不开民宿实在有负于上天恩赐。于是他便拍下照片,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北京的刘雷,并要求他尽快来趟临海,他们要在这里开家民宿。

郑羽良的想法得到了好友王颖的支持。同样是个80后,同样在北京创业,又同样回乡再创业,王颖和羽良,不仅有同样的经历,也有同样的梦想,他和几个小伙伴,在呈岐山上也开了一家民宿,人气也超级火爆。没聊几句,王颖就成了第一个合伙者。很快,北京刘雷也赶到了,三个年轻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租房、签约、设计,一秒钟也不耽搁。

可实际操作起来,问题还是接踵而至。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民宿兴于乡村,要在古城里开民宿,无异于逆水行舟。如何定位,如何圈客,便成了重中之重。好在有羽良的统筹经验,有刘雷的北京经验,还有王颖的呈岐经验,三种经验的碰撞融合为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名叫“今古通融”。

古城的故事很多,古城的文化底蕴很深厚,这为今古通融的风格,注入了颇具神通的灵魂。

可用什么样的形态来表现呢?在这一点上,设计高手刘雷是最有话语权的。“从客思维”与“扎心手法”的合璧,可以达到设计的至高境界。他们要体现的境界,是形象上的古典风,是配置上的时尚风,双风合一的最终效果,天衣无缝。

从民宿的LOGO

到室内装饰

形成统一协调的古雅之风

LOGO的名称叫鹿寻

一只梅花鹿走在上山的路上

用这样一种构图

活灵活现地展现内涵

LOGO与“三抚一宅”的店名

构成一幅宅院图

夜灯亮起

沿街挂在民宿门前

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内室的悬顶吊灯

用四根竹片纵横搭成骨架

外用一块麻布为罩

节简之风昭然


所有房间都是敞开式的空间

卧室与浴室之间的地板上

由黑石板铺就的曲径

和鹅卵石铺成的沙坑相分区间

再配以绿植,真叫揽园入室

而在所有房间内,都保留了木柱木梁等老屋的构件

卫浴

客房里的生活配套也都是最潮精品

全屋地暖

科勒卫浴

欧舒丹洗浴

马歇尔音响

大屏幕投影

依云矿泉水

......

这些超科技,超现代的配置

打造出更精致住宿体验

窗台边阳光照耀处

设计了榻榻米

或躺或靠或坐

看书喝茶听音乐

都充满了禅意

经过18个月的日夜施工

鹿寻·三抚一宅已于1月29日试营业

6幢楼10个房间6种风情

就在千年坚固的城墙根

千年积淀的古城内

千年不衰的古街中

悄然亮相

惊艳全城

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使得鹿寻·三抚一宅

成为民宿中的“大家闺秀”

超五星的标配

超五星的环境

超五星的感觉

却是平民化的消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