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百姓心声 >

12岁少年因家长批评网课不积极自杀 想自杀的学生到底还有多少

来源:   2023-06-20 18:16:29

频发的自杀事件

2020年3月3日,又一起悲剧发生了。石家庄某小区一名12岁学生因为在家没好好学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一时想不开,从楼上跳了下来。看着躺在血泊中的孩子,父母捶胸顿足:"我不该骂你,不该逼你做作业,我再也不逼你学习了……"

2019年4月,长沙雨花区14岁的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学习压力跳楼坠亡,长春市103中学亚泰校区有两名九年级女生坠楼身亡。

2019年1月17日,大连数码广场软景E居一高层楼,一个约十七岁的男孩跳楼身亡。他还穿着校服,是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

2018年11月,湖南一名校初三优等生自杀,自杀的原因是这次月考比上一次少得了10分,老师、家长批评了她。

2018年1月18日,广西北海合浦县公馆一名初一学生给父母留下遗书后,从教学楼跳楼身亡,这距她从广东转到该学校仅5个月。据说她学业优秀,综合排名成绩年级第一。

……

豆蔻年华,他们的生命还未绽放,就过早凋零。每次听到这样血淋淋的悲剧,我们不免扼腕痛惜,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中小学生自杀率调查

然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一份《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其中的专题调查显示,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网络信息中共有392例青少年儿童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其中有267例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

一份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自杀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问题。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发布的文件和指导意见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广大老师的教学计划、工作总结也千万次反复强调,一切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然而,目前的教育评价制度僵化,缺少"教学评"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更缺少科学的过程性评价。提升核心素养的行动怎么落实?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年龄的核心素养标准?目前没有明确的方法、策略,也没有可执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

学生经过12年寒窗苦读的结果,依然是拼高考,高考志愿填报最热门的依然是"985""211"等重点本科院校。在高校优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分,分,分,依然是学生的命根。"要想实现理想中的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是常态。大学毕业以后,要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依然要用分数。

优秀人才遍地都是,社会上心仪的合适就业岗位又少,几百人、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例子比比皆是。学子们想就业糊口的唯一办法,还是逼迫自己学习、学习、学习。

我的一名学生,去年大学毕业,为了考教师编制,她半年时间内,跑了大半个中国,参加了7个地区的笔试,幸运的是2个单位入围了面试,最终谋得了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岗位。据她说,他们班的同学,第一年考上正式编制的不足三分之一,竞争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这样严峻的考学、就业形势,传导到心智还不成熟的中学生哪里,难免不产生迷茫、悲观的情绪。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不优秀、又没有才艺特长可发挥的学生,自卑、悲观情绪会更加严重。

*其次是学校和老师的问题。

《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深谙这个道理,更懂得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许多老师长期多人合作,老师倾注再多的心血,也不能立竿见影地出效果。

虽然通过大面积统考给老师排队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但学校量化考核老师的最大比重还是学生成绩。不定时的大小型抽测、名目繁多的各级调研,依然让老师们如履薄冰。

孩子的创造力、个性在机械的题海战术中、在简单化的考试测评中会被慢慢磨掉,老师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敢放手。原因就是目前纸笔考试是最简单易操作的测评手段。学校领导怕不考试没办法衡量老师,老师们"放了羊";老师们怕考试落在同伴后面脸上无光,被人瞧不起。于是乎,急功近利、暗自竞争、较劲,你布置30分钟的作业,我布置40分钟超过你;你让孩子们一周写5篇日记,我超过你写7篇;你拖堂5分钟,我提前5分钟上课,……我就不信,时间加汗水会斗不过你!老师们的竞争,连锁加重的是学生的学业负担,面对一摞又一摞的作业,学生苦不堪言。

古代的科举制度因为不利于知识创新,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所以提起科举制度,人人都痛恨之。那么现在呢?我们的老师和莘莘学子们不是依然在迷信"重点本科",依然在热衷公务员、事业编考试吗?

*第三是学生家长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两个问题家长。

有些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情,日常生活中,除了供应孩子吃穿用度外,不善于和孩子沟通,不乐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缺少观察,以至于摸不清孩子的心理动向,等到孩子出现问题,不进行心理安抚,反而大声训斥和发号施令 ,不教给孩子直面生活问题和困难的勇气,反而埋怨责备孩子。导致孩子走向抑郁。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学习的压力容易导致极端的思想,厌学、旷课是他们逃避各种矛盾的一种方法,有些离异家庭的或者是父母经常出差的家庭,因为缺少对孩子的陪伴,无视孩子的存在。孩子极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 "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我是多余的,活着没意思"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还有一类家长太爱唠叨。整天变着花样地数落孩子:"唉,我这么辛苦,上班累得要死,还不是为了你!你看看人家某某某成绩多好呀,你要是有人家成绩的一半,我心满意足了。还不快去写作业,杵在这里干什么,成绩那么差,还不知道努力!养了你个不省油的灯,还得我监督着才学习,你什么时候可以让我省点心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父母一句句刺心窝子的话,极容易让孩子产生孤僻、怯懦、逆反的心理。

*第四是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星一博士说,"面临中考,父母的高期望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恐惧,足以让孩子的心理压力无限增大。而女生就更严重,因为女孩子情感内敛,不像男生更容易宣泄。"

中学生处于三观还不成型的阶段,在和同学、校友交往的过程中,容易摩擦出较多攀比、欺凌等矛盾,如果不能得到老师或家长的及时疏导,就会带来糟糕的后果。特别是有些校园欺凌事件,如被同学恶言攻击、被集体孤立、被群嘲等,容易让学生过早品尝到人情冷漠,产生寻死的念头。

早恋问题也是孩子产生自杀念头的第二大原因。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主管于华说,到咨询中心来做咨询的,很多孩子是因为早恋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

"总之,中小学生自杀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学业压力,有的是情感困扰,也有的是亲子关系严重冲突。特别是在青春期期间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种种矛盾难以解决,都有可能导致学生采取极端的做法。这是一种童年恐慌现象,值得警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告诉未来网记者,"童年恐慌是孩子面临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不能重塑时而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焦虑心态。在成年人看来,那些事情完全构不成自杀的理由,可是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感到无路可走,就选择了极端的方式。"

"现在,有的孩子无法承受挫折,说白了还是感觉活着没意思,失去生命无所谓。出现这种现象和社会的不良诱导也有关系,网络上甚至有些人相约自杀,直播自杀,让人感觉是在美化自杀,会让青少年产生模仿心理。"孙云晓补充道。

如何避免学生自杀的悲剧重演

1.这需要全社会的人行动起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救救孩子"。目前,国家一直在努力地进行各项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每个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许多教师拿到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要不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全面推行文理不分科的高考应该紧锣密鼓地准备中了,“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将会成为过去式。

2.据我了解,老师们的观念正逐渐向立德树人的道路上转变。不再领着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都在按照教学常规开全课程上足课时,所有的备课教学行动就是基于课程标准下进行,一系列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为目标的教学举措已经施行。

3.最重要的是、也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孩子自生下来,就具备多种智能,"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走不通,还有好多成功的路可走,不期望孩子超常进步,只要保持自己的实力就可以了。其次,要注意爱孩子的方式,不要让爱成为负担。有时间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真正承担起为人父母养育和教育的一切责任。

4.最后,呼吁全社会的人,行动起来关注他们。凡是想自杀的学生,他们在采取极端行动之前,一般都会有焦虑、害怕、紧张、抑郁、悲伤等前兆,这需要他们身边的所有人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看到不寻常的现象及时疏导或者报警。

相关文章



巴中房产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巴中房产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TOP